一种巴沙鱼苗人工繁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0761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巴沙鱼苗人工繁殖的方法,本繁殖方法采用可控式的养殖系统,巧妙利用养殖车间、养殖池塘以及各种常用养殖设施等形成的外循环水系统开展人工育苗,保证了养殖所需的优良水质,提高成活率,为标准化育苗提供了方向;此外,本养殖方法可将巴沙鱼实现人工繁殖,而且育苗时间能在相对现在的培育方法提前1‑2个月,尤其适合在我国华南地区进行提前培育,延长了巴沙鱼的养殖季节,为错峰养殖、销售提高了条件,极大提高巴沙鱼养殖效益。

A Method of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Basha Fish Seedling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fish fry in Basha. The method adopts a controllable aquaculture system, skillfully utilizes the external circulation water system formed by aquaculture workshop, aquaculture pond and common aquaculture facilities to carry out artificial breeding, guarantees the good water quality required for aquaculture, improves the survival rate and standardizes it. In addition, this method can realize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Basha fish, and the time of breeding can be 1 to 2 months ahead of the present method,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South China, which prolongs the breeding season of Basha fish, improves the conditions for staggered peak culture and marketing,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cultivation and marketing of Basha fish. Benefits of Basha fish farm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巴沙鱼苗人工繁殖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巴沙鱼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巴沙鱼苗人工繁殖的方法。
技术介绍
巴沙鱼,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它属鲶形目鱼类,属芒鲶属的芒鲶为无鳞鱼类,是湄公河流域中一种特有的优质经济鱼类。该鱼具有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食性广、易饲养、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小刺、利于加工等优点。当年苗种经一年饲养可长至500—800克,次年可长到1500—2000克,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巴沙鱼于2009年开始引入中国华南地区养殖,但主要受养殖气候、苗种繁殖、饲料等因素的影响未能大面积推广。巴沙鱼为热带鱼类,适宜生长水温为20℃~32℃,最适水温为24℃~30℃,当水温降至16℃时,巴沙鱼停止进食,水温在10℃以下,则会冻伤乃至死亡。因此,在中国华南地区,适合巴沙鱼养殖的季节一般为5-10月,传统的繁殖方式,容易造成过渡集中繁殖、养殖和集中销售等问题,影响巴沙鱼的产业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可控的人工繁殖方式,不仅适合巴沙鱼的生长特性,还不受气候环境影响,具有可控性、低成本、节水、高效等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巴沙鱼苗人工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养殖设施的准备:准备好用于暂养和/或培育亲鱼以及苗种的养殖车间,用于孵化鱼苗的孵化桶以及用于进行标粗的养殖池塘;步骤2、亲鱼培育:选择体型正常、无病害、活力强、性成熟性较好以及雌鱼4龄以上,雄鱼5龄以上的成鱼作为亲鱼;在1月中下旬,在养殖车间内水温25℃~30℃,溶氧为4mg/L以上的环境中进行养殖亲鱼2个月,养殖密度2-3尾/m2,,并在早上和晚上进行投喂添加有维生素、含有高蛋白的亲鱼饲料,每次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2%~3%;步骤3、人工催产:在3月中下旬,挑选体质健壮的成熟亲鱼进行催产,雌雄比例3∶1;催产时水温控制在25℃~30℃之间,采用干法人工授精,催产后亲鱼中雌雄分池暂养,持续增氧,并以一定的连续流水进行刺激亲鱼;步骤4、孵化鱼苗:利用黄泥浆或滑石粉对催产得到的受精卵进行脱粘,利用清水漂洗受精卵后并倒入孵化桶进行孵化,孵化水温与催产的水温一致,孵化20-22h可孵化出膜,完成孵化;步骤5、幼苗培育:将孵化完成的幼苗转移到养殖车间进行暂养;待幼苗的黄囊变小后,幼苗进入开口培育阶段,此时控制养殖密度为3-4万尾/m3,并在一周内逐渐减低密度到1-1.5万尾/m3,期间并及时投喂饵料生物,保持培育水温在25℃~30℃之间,溶氧为4mg/L以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1的具体操作为:养殖车间的搭建,搭建面积为8-30m2之间的水泥池,在水泥池内设置排水管路、加热管路以及增氧设备;孵化桶的设置,选择容积为0.9-1.2m3,底部呈锥形的塑料桶,该塑料桶内设置有增氧管路以及可与外界进行水交换的水交换装置;养殖池塘的搭建,在靠近养殖车间的区域挖掘沉淀池塘和生物处理池塘,两者面积大小比例为1:1,并通过管路进行连通,沉淀池塘和生物处理池塘的总水体为养殖车间水体的5倍以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养殖池塘的搭建过程中,生物处理池塘通过水泵与养殖车间连通,养殖车间通过管路可与沉淀池塘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3的具体操作为:步骤3.1、在3月中下旬,挑选体质健壮的成熟亲鱼进行催产,雌雄比例3∶1,提供连续水流刺激亲鱼;步骤3.2、对雌鱼和雄鱼进行注射催产药物,其中催产药物为地欧酮(DOM)、HCG和LRH-A2;步骤3.3、对雌鱼进行注射两次,第一次注射LRH-A2,剂量为每公斤雌鱼10~15μg,在注射完第一针10-12h后注射第二针,第二次注射使用HCG800IU、LRH-A210~15ug和DOM8~10mg的合剂;在雌鱼注射第二针的同时,对雄鱼注射对剂量减半的合剂;步骤3.4、采用干法人工授精,挤压雌鱼的生殖孔,得到卵子并放在一个干净的容器内,挤压雄鱼的生殖孔得到精子,将精子与卵子混合,其中一条雄鱼的精子与3-5条雌鱼的卵子进行混合,加入与卵子质量比为1:1的生理盐水进行混合精子与卵子,混合时间为20-30s;步骤3.5、催产后,对雄雌亲鱼进行分池暂养,水温为25℃~30℃,增加水中溶氧量,加大水流刺激亲鱼。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4还包括以下内容,孵化时,孵化桶通入持续流动的流水,对孵化桶内的水体进行增氧,控制增氧量和流水速度的配合,使得鱼卵可在孵化桶内轻柔翻滚,并保持不沉入到孵化桶底部即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5的具体步骤为:步骤5.1、当鱼卵全部破膜孵化成苗体后,用软虹吸管吸出转移到养殖车间进行暂养,暂养水温为25℃~30℃之间,溶氧为4mg/L以上;步骤5.2、出膜2-3天,幼苗的黄囊变小后,幼苗进入开口培育阶段,此时控制养殖密度为3-4万尾/m3,及时投喂饵料生物,投喂饵料密度5-10个/ml;步骤5.3、出膜4-7天,需加大投喂饵料生物,投喂饵料密度8-10个/ml,并降低养殖密度至2-2.5万尾/m3,保持培育水温25℃以上,充气,保持溶氧4mg/l以上;步骤5.4、出膜一周后逐步过渡投喂人工配合饲料,10-12天可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占鱼体重5-8%;保持培育水温25℃以上,充气,保持溶氧4mg/l以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饵料生物为丰年虫无节幼体、轮虫、小型枝角类和水蚯蚓的一种或者多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5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6、幼苗养殖14-17天之后,当鱼苗生长至规格为2.5-3.1cm时,将鱼苗转移至普通池塘中进行养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本繁殖方法可将巴沙鱼实现人工繁殖,而且育苗时间能在相对现在的培育方法提前1-2个月,尤其适合在我国华南地区进行提前培育,延长了巴沙鱼的养殖季节,为错峰养殖、销售提高了条件,极大提高巴沙鱼养殖效益;本养殖方法采用可控式的养殖系统,巧妙利用养殖车间、养殖池塘以及各种常用养殖设施等形成的外循环水系统开展人工育苗,保证了养殖所需的优良水质,提高成活率,为标准化育苗提供了方向。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巴沙鱼苗人工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养殖设施的准备:准备好用于暂养和/或培育亲鱼以及苗种的养殖车间,用于孵化鱼苗的孵化桶以及用于进行标粗的养殖池塘;步骤2、亲鱼培育:选择体型正常、无病害、活力强、性成熟性较好以及雌鱼4龄以上,雄鱼5龄以上的成鱼作为亲鱼;在1月中下旬,在养殖车间内水温25℃~30℃,溶氧为4mg/L以上的环境中进行养殖亲鱼2个月,养殖密度2-3尾/m2,,并在早上和晚上进行投喂添加有维生素、含有高蛋白的亲鱼饲料,每次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2%~3%;步骤3、人工催产:在3月中下旬,挑选体质健壮的成熟亲鱼进行催产,雌雄比例3∶1;催产时水温控制在25℃~30℃之间,采用干法人工授精,催产后亲鱼中雌雄分池暂养,持续增氧,并以一定的连续流水进行刺激亲鱼;步骤4、孵化鱼苗:利用黄泥浆或滑石粉对催产得到的受精卵进行脱粘,利用清水漂洗受精卵后并倒入孵化桶进行孵化,孵化水温与催产的水温一致,孵化20-22h可孵化出膜,完成孵化;步骤5、幼苗培育:将孵化完成的幼苗转移到养殖车间进行暂养;待幼苗的黄囊变小后,幼苗进入开口培育阶段,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巴沙鱼苗人工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养殖设施的准备:准备好用于暂养和/或培育亲鱼以及苗种的养殖车间,用于孵化鱼苗的孵化桶以及用于进行标粗的养殖池塘;步骤2、亲鱼培育:选择体型正常、无病害、活力强、性成熟性较好以及雌鱼4龄以上,雄鱼5龄以上的成鱼作为亲鱼;在1月中下旬,在养殖车间内水温25℃~30℃,溶氧为4mg/L以上的环境中进行养殖亲鱼2个月,养殖密度2‑3尾/m2,,并在早上和晚上进行投喂添加有维生素、含有高蛋白的亲鱼饲料,每次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2%~3%;步骤3、人工催产:在3月中下旬,挑选体质健壮的成熟亲鱼进行催产,雌雄比例3∶1;催产时水温控制在25℃~30℃之间,采用干法人工授精,催产后亲鱼中雌雄分池暂养,持续增氧,并以一定的连续流水进行刺激亲鱼;步骤4、孵化鱼苗:利用黄泥浆或滑石粉对催产得到的受精卵进行脱粘,利用清水漂洗受精卵后并倒入孵化桶进行孵化,孵化水温与催产的水温一致,孵化20‑22h可孵化出膜,完成孵化;步骤5、幼苗培育:将孵化完成的幼苗转移到养殖车间进行暂养;待幼苗的黄囊变小后,幼苗进入开口培育阶段,此时控制养殖密度为3‑4万尾/m3,并在一周内逐渐减低密度到1‑1.5万尾/m3,期间并及时投喂饵料生物,保持培育水温在25℃~30℃之间,溶氧为4mg/L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巴沙鱼苗人工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养殖设施的准备:准备好用于暂养和/或培育亲鱼以及苗种的养殖车间,用于孵化鱼苗的孵化桶以及用于进行标粗的养殖池塘;步骤2、亲鱼培育:选择体型正常、无病害、活力强、性成熟性较好以及雌鱼4龄以上,雄鱼5龄以上的成鱼作为亲鱼;在1月中下旬,在养殖车间内水温25℃~30℃,溶氧为4mg/L以上的环境中进行养殖亲鱼2个月,养殖密度2-3尾/m2,,并在早上和晚上进行投喂添加有维生素、含有高蛋白的亲鱼饲料,每次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2%~3%;步骤3、人工催产:在3月中下旬,挑选体质健壮的成熟亲鱼进行催产,雌雄比例3∶1;催产时水温控制在25℃~30℃之间,采用干法人工授精,催产后亲鱼中雌雄分池暂养,持续增氧,并以一定的连续流水进行刺激亲鱼;步骤4、孵化鱼苗:利用黄泥浆或滑石粉对催产得到的受精卵进行脱粘,利用清水漂洗受精卵后并倒入孵化桶进行孵化,孵化水温与催产的水温一致,孵化20-22h可孵化出膜,完成孵化;步骤5、幼苗培育:将孵化完成的幼苗转移到养殖车间进行暂养;待幼苗的黄囊变小后,幼苗进入开口培育阶段,此时控制养殖密度为3-4万尾/m3,并在一周内逐渐减低密度到1-1.5万尾/m3,期间并及时投喂饵料生物,保持培育水温在25℃~30℃之间,溶氧为4mg/L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巴沙鱼苗人工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具体操作为:养殖车间的搭建,搭建面积为8-30m2之间的水泥池,在水泥池内设置排水管路、加热管路以及增氧设备;孵化桶的设置,选择容积为0.9-1.2m3,底部呈锥形的塑料桶,该塑料桶内设置有增氧管路以及可与外界进行水交换的水交换装置;养殖池塘的搭建,在靠近养殖车间的区域挖掘沉淀池塘和生物处理池塘,两者面积大小比例为1:1,并通过管路进行连通,沉淀池塘和生物处理池塘的总水体为养殖车间水体的5倍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巴沙鱼苗人工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殖池塘的搭建过程中,生物处理池塘通过水泵与养殖车间连通,养殖车间通过管路可与沉淀池塘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巴沙鱼苗人工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具体操作为:步骤3.1、在3月中下旬,挑选体质健壮的成熟亲鱼进行催产,雌雄比例3∶1,提供连续水流刺激亲鱼;步骤3.2、对雌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明飞李江华盘润洪于方兆邓樱曾晓辉刘湘李勇郭建谊陈创华李望东罗志平古群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珠海市金湾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管理委员会珠海市农渔业科研与推广中心珠海市大粤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