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071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30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器,包括一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内形成有容置空间,其顶部和底部均形成有开口,且位于底部开口边沿的端面形成第一焊接面;固定于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容器底,所述容器底的边沿的端面形成第二焊接面,所述第二焊接面与所述第一焊接面相对并焊接固定。当该容器为保温容器时,还包括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的内胆和封闭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真空底,且所述内胆、真空底和容器本体围合形成保温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容器本体底部开口边沿的端面与容器底的边沿的端面相对并焊接固定,从而防止缝隙和厚度差的形成,使容器本体的外表面与容器底的外表面连接成一体,提升容器的美观度。

contain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ntainer, which comprises a container body, in which a holding space is formed, an opening is formed at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container body, and a first welding surface is formed at the end of the opening edge at the bottom; a bottom of the container body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ntainer body, and the end surface of the edge of the bottom of the container body forms a second one. The welding surface, the second welding surface and the first welding surface are opposite and welded and fixed. When the container is an insulating container, it also includes an inner liner which is placed in the storage space and has a space inside and a vacuum bottom which is clos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ntainer body, and the inner liner, the vacuum bottom and the container body are enclosed to form an insulating space. The utility model prevents the formation of gap and thickness difference by welding and fixing the end face of the opening edge at the bottom of the container body relative to the end face of the edge at the bottom of the container, so as to connect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ontainer body with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ottom of the container and improve the aesthetics of the conta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容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容器。
技术介绍
图1和图2为现有的容器的底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其具有一容器本体10’,容器本体10’的内部还具有一内胆和一真空底30’。真空底30’用于封闭容器本体10’的底部并抽空保温空间内的空气,然而,由于真空底30’需要封闭真空口,其表面通常会留下作为封口结构的玻璃珠或铜管,影响美观。为了提升容器的美观程度,现有的第一种做法是直接将遮盖材料固定于其表面以遮盖玻璃珠或铜管,但是这样的做法会使遮盖材料和容器之间形成缝隙,严重影响了容器的整体性,且遮盖的材料不论通过粘贴或是点焊的方式固定都有掉落的风险。另一种做法如图1和图2所示,真空底30’压入容器本体10’的底部使得真空底30’与容器本体10’过盈配合连接,容器本体10’的底部位于所述真空底30’上方形成有阶梯状的连接面11’,容器底40’压入容器本体10’使得容器底40’也与容器本体10’过盈配合连接,这种做法能完全遮盖真空底30’的玻璃珠或铜管,然而,如图2和图3所示,其容器本体10’与容器底40’之间会形成缝隙42’,且容器底的内侧面41’抵靠于容器本体的连接面11’,容易造成厚度差使缝隙42’更加凸出,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容器,可以解决现有的容器底压于容器本体会形成缝隙、影响美观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容器,包括:一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内形成有容置空间,其顶部和底部均形成有开口,且位于底部开口边沿的端面形成第一焊接面;固定于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容器底,所述容器底的边沿的端面形成第二焊接面,所述第二焊接面与所述第一焊接面相对并焊接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容器本体底部开口边沿的端面与容器底的边沿的端面相对并焊接固定,从而防止缝隙和厚度差的形成,使容器本体的外表面与容器底的外表面连接成一体,提升容器的美观度。本技术容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面形成所述第一焊接面,所述容器底的顶面形成所述第一焊接面,所述第一焊接面与所述第二焊接面的外边沿对齐,以使焊接后的所述容器本体与所述容器底的外表面平整。本技术容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内胆和封闭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真空底,所述内胆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且所述内胆的顶部与所述容器本体的顶部密封连接,使得所述内胆、真空底和容器本体围合形成保温空间。本技术容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胆侧壁的顶部弯折形成有连接边,所述连接边与所述容器侧壁的顶部边沿密封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内胆封闭所述容器侧壁的顶部。本技术容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真空底的侧边紧密贴合并焊接固定于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内壁面,从而使得所述真空底封闭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本技术容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真空底上具有一真空口和位于所述真空口处的封口结构,通过所述真空口将所述保温空间内的空气抽出,并通过所述封口结构封堵所述真空口以使所述保温空间内保持真空状态。本技术容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容器底与所述真空底围合形成有密闭的平衡空间,所述平衡空间内的气压与所述容器底外部的气压相同。本技术容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真空底与所述容器本体的连接处与所述第一焊接面之间留设有设定间隙。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容器中容器底安装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为现有容器的底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容器倒置的效果图。图4为本技术容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容器中容器底焊接前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容器倒置的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容器,解决了现有的容器底压于容器本体会形成缝隙、影响美观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容器进行说明。如图4至图7所示,本技术容器包括一容器本体10和固定于容器本体10底部的容器底40。其中,容器本体10内形成有容置空间,其顶部和底部均形成有开口,且位于底部开口边沿的端面形成第一焊接面11;容器底40的边沿的端面形成第二焊接面41,该第二焊接面41与第一焊接面11相对并通过焊接固定。优选地,完成焊接后进行表面处理,去除容器表面的焊接痕和其他杂质,使容器外表面没有多余的线条,整体性好,美观大方,如图7所示。优选地,该容器为金属容器。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容器本体10的底面形成第一焊接面11,容器底40的顶面形成第二焊接面41,第一焊接面11与第二焊接面41的外边沿对齐,使焊接后的容器本体10与容器底40的外表面平整。如图5和图6所示,容器底40的底面到第二焊接面41的距离越大则其强度越小,焊接时越容易变形。经过反复的试验得知,容器底40的底面到第二焊接面41的距离在0-25mm范围内时,焊接强度较好且不易变形,进一步地,在0-15mm范围内时,焊接效果达到最佳。另外,为了便于焊接后对焊接处的表面处理,焊接处的上方需要具有一个不小于2mm的直面,且该直面越长越好,以保证焊接及后续处理的要求,使容器更为美观。当本技术容器为保温容器时,其进一步地包括置于容器本体10的容置空间内的内胆20和封闭容器本体10底部的真空底30。内胆20通过中心向容器本体10的内部凹陷而形成容器的容纳空间21,且内胆20的顶部与容器本体10的顶部密封连接,使得内胆20、真空底30和容器本体10围合形成保温空间33。该保温空间33包括内胆20的侧壁与容器本体11之间形成的侧部保温间隙和真空底30与内胆20的底部之间形成的底部保温间隙,由于侧部保温间隙围在容纳空间21的侧部,底部保温间隙位于容纳空间21的底部,从而通过保温空间33将容纳空间21与外界隔离,进而对置于容纳空间21内的物体或液体起到保温作用。优选地,该保温容器为保温杯。内胆20侧壁的顶部向外弯折形成有连接边,该连接边与容器本体10的顶部边沿通过焊接或其他工艺固定并密封,从而实现内胆20的顶部与容器本体10的顶部密封连接。在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内胆20与容器本体10为一整体,该整体的顶部弯折180°从而形成内胆20和容器本体10。结合图4至图6,真空底30的侧边32紧密贴合于容器本体10底部的内壁面12,并通过焊接密封真空底30与容器本体10的连接处,使得真空底30封闭容器本体10的底部,并使真空底30与容器本体10和内胆20形成内部密闭的整体。优选地,真空底30与容器本体10的连接处和第一焊接面11之间留设有设定间隙a。若真空底30与容器本体10的连接处靠近第一焊接面11,则容易导致在焊接容器底40时产生的热量将真空底30焊接好的部分熔化,使真空底30脱落,进而导致真空底30之上的保温空间33失去密封性。通过留设设定间隙a防止焊接容器底40时对已经焊接好的真空底30产生影响。真空底30上具有一真空口31和位于该真空口31处的封口结构,该真空口31用于将保温空间33内的空气抽出,进而通过封口结构封堵该真空口31以使保温空间33内保持真空状态,从而提升保温效果。该封口结构通常是玻璃珠或铜管。如图6所示,容器底40与真空底30围合形成有平衡空间42,由于平衡空间42未抽真空,平衡空间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内形成有容置空间,其顶部和底部均形成有开口,且位于底部开口边沿的端面形成第一焊接面;固定于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容器底,所述容器底的边沿的端面形成第二焊接面,所述第二焊接面与所述第一焊接面相对并焊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内形成有容置空间,其顶部和底部均形成有开口,且位于底部开口边沿的端面形成第一焊接面;固定于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容器底,所述容器底的边沿的端面形成第二焊接面,所述第二焊接面与所述第一焊接面相对并焊接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面形成所述第一焊接面,所述容器底的顶面形成所述第一焊接面,所述第一焊接面与所述第二焊接面的外边沿对齐,以使焊接后的所述容器本体与所述容器底的外表面平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内胆和封闭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真空底,所述内胆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且所述内胆的顶部与所述容器本体的顶部密封连接,使得所述内胆、真空底和容器本体围合形成保温空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俊义
申请(专利权)人:盛纪上海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