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文智光专利>正文

一种生态种养结合的蛙稻种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0695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30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种养结合的蛙稻种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秧田管理阶段;(二)大田管理阶段;(三)稻田放养虎纹蛙的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态种养结合的蛙稻种养方法全过程中不施任何化肥和化学农药。稻田的肥料主要为有机肥,如菜籽饼,前茬种植紫云英做绿肥,稻田的病虫草害防治主要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来解决,如稻田养蛙、放赤眼蜂、田间放置杀虫灯,采用苦参碱和印楝素等生物农药灭杀虫害严重的田块,田间繁育固氮蓝藻辅助人工除草控制田间草害,田埂覆膜控制田埂草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态种养结合的蛙稻种养方法保护环境、肥沃土地,并且生产出的大米营养丰富,品质上乘。

A method of frog rice cultivation combined with ecological cultiv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rog rice breeding method combining ecological breeding and breeding,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seedling field management stage; (2) field management stage; (3) management of raising tiger frog in paddy field. The frog rice cultivation method of combining ecological seed cultiv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does not apply any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in the whole process. The main fertilizers in paddy fields are organic fertilizers, such as rapeseed cake, Astragalus sinensis planted in the previous crop as green manure. The control of diseases, insects and weeds in paddy fields is mainly solved through agricultural control, biological control and physical control. For example, frog raising in paddy fields, Trichogramma releasing, insecticidal lamp planting in the field, and biological pesticides such as Matrine and azadirachtin are used to control serious pesticide damage. In the field, nitrogen-fixing cyanobacteria were propagated to control weed damage in the field, and film mulching on the ridge was used to control weed damage in the field. The frog rice planting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combines ecological planting and cultivation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fertile land, and the rice produced is rich in nutrition and high in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种养结合的蛙稻种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种养结合的蛙稻种养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物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今人们首要关注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大米生产技术普遍采用一些化学农药和化肥来保证大米的高产和稳产,但是这些化学农药和化肥不仅会给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污染,而且会使土壤结构逐渐地板结硬化,影响下一年的产量。人们食入含有化学农药残留和施过化学肥料生产出的大米不仅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大米的品质也处于较低水平。所以如何能够提供一种不用施化肥和化学农药就能保证大米的高产和稳产的蛙稻米生态种养方法成为人们迫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用施化肥和化学农药就能保证大米的高产和稳产的生态种养结合的蛙稻种养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生态种养结合的蛙稻种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秧田管理阶段:(1)种子处理:浸种前将种子摊晒2-4天,将种子装入透气的粗布袋中,用2-4%的生石灰水浸种50-60小时;(2)播种期:种子的播种期确定在6月上旬;(3)播种量和育秧方式:每亩秧田播种4-6公斤,育秧方式要求采用软盘育秧,秧龄应控制在24-26天;(4)秧田水肥管理:旱育秧床土细碎肥沃,保持湿润,促齐苗,齐苗后三叶前保持干燥,三叶后苗土补水;(二)大田管理阶段:(1)移栽:移栽前翻耕前茬种植的绿肥紫云英,移栽时间为6月下旬;(2)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底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100-1300公斤,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分两次施入菜饼;(3)管水:用水采用经过生态湿地过滤后无污染的河水;(4)病虫草防治:依托市区植保站现有的病虫监测体系,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信息,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获取综合效益;草害防治采取人工除草、田埂覆黑膜和田间放置绿萍三种方式;(5)收获贮运:当稻谷成熟度达到88%-92%时,抢晴收获;大田管理阶段中病虫草防治的防治方法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并配合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为苦参碱、井冈霉素和印楝素;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62-65亩架设一盏灯;生物防治为在稻田放养田间害虫的天敌包括虎纹蛙、草蛉或蜘蛛,以及放赤眼蜂来控制稻田的螟虫;(三)稻田放养虎纹蛙的管理:(1)夯实田埂,设置防逃网:蛙稻生态种养稻田每块以1400平方米为宜,在稻田四周选用宽1.4-1.5米、70目的聚乙烯网片或窗纱建设防逃网,间隔1.5-1.8米用细竹杆或木棍固定,防逃网下部埋入泥土的深度为0.2-0.35米,稻田进出水口安置密眼铁丝网;(2)开设蛙沟,设置饲料台:饲料台为2平方米左右的木板,稻田秧苗返青扎根后,在稻田四周开挖蛙沟,沟宽0.6-0.8米、深0.5-0.7米,并经常清理,使沟水保持畅通,每块稻田田埂四周的蛙沟上设置4-6个饲料台,作为虎纹蛙休息和投喂的场所,饲料台高出蛙沟3-5厘米;(3)虎纹蛙投放与捕获时间:秧苗返青扎根后15-18天,选晴天早晨或傍晚放养幼蛙,要求幼蛙体质壮、无病无残,规格整齐,体重22-25克,以每亩投放量700-1000只为宜,投放后先圈养7-9天,利于其适应稻田环境,提高存活率,由于大米的各品种成熟期不同,因此一般可在大米收获前25-28天捕获稻蛙,需特别注意的是晚粳稻田中蛙的捕获时间,防止因气温降低引起的蛙钻穴或死亡;(4)饲料投喂:为提高幼蛙在稻田中的成活率,虎纹蛙投放到稻田后需适当投喂配合饲料,幼蛙下田第2天开始投喂,投喂时间可定在上午7时和傍晚6时,投喂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度,10天后改为每天傍晚投喂1次;在虎纹蛙体重达45-50克时停止喂料,让其自行捕食大米基部得害虫及其它昆虫;饲料必须新鲜无污染,定时、多点将其投放在饲料台上,以提高饲料利用率;(5)日常管理:饲料台要保持干净无水迹,并经常用漂白粉、强氯精等消毒;加强蛙沟的水质管理,防止水质过肥,及时疏通蛙沟,并常换注新水,以防胃肠炎、红腿病、烂皮病等疾病的发生;坚持早、中、晚巡田,随时检查虎纹蛙的生长情况和大米长势,并检查田埂是否有漏洞,防逃网是否牢固,大雨天做好防洪、防逃工作,注意驱赶白鹭、蛇等敌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生态种养结合的蛙稻种养方法全过程中不施任何化肥和化学农药。稻田的肥料主要为有机肥,如菜籽饼,前茬种植紫云英做绿肥,稻田的病虫草害防治主要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来解决,如稻田养蛙、放赤眼蜂、田间放置杀虫灯,采用苦参碱和印楝素等生物农药灭杀虫害严重的田块,田间繁育固氮蓝藻辅助人工除草控制田间草害,田埂覆膜控制田埂草害。本专利技术的生态种养结合的蛙稻种养方法保护环境、肥沃土地,并且生产出的大米营养丰富,品质上乘,是一种在全程不施任何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大米稳产的生态的蛙稻种养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生态种养结合的蛙稻种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秧田管理阶段:(1)种子处理:浸种前将种子摊晒2天,将种子装入透气的粗布袋中,用2%的生石灰水浸种50小时;(2)播种期:种子的播种期确定在6月上旬;(3)播种量和育秧方式:每亩秧田播种4公斤,育秧方式要求采用软盘育秧,秧龄应控制在24天;(4)秧田水肥管理:旱育秧床土细碎肥沃,保持湿润,促齐苗,齐苗后三叶前保持干燥,三叶后苗土补水;(二)大田管理阶段:(1)移栽:移栽前翻耕前茬种植的绿肥紫云英,移栽时间为6月下旬;(2)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底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100公斤,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分两次施入菜饼;(3)管水:用水采用经过生态湿地过滤后无污染的河水;(4)病虫草防治:依托市区植保站现有的病虫监测体系,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信息,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获取综合效益;草害防治采取人工除草、田埂覆黑膜和田间放置绿萍三种方式;(5)收获贮运:当稻谷成熟度达到88%时,抢晴收获;大田管理阶段中病虫草防治的防治方法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并配合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为苦参碱、井冈霉素和印楝素;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62亩架设一盏灯;生物防治为在稻田放养田间害虫的天敌包括虎纹蛙、草蛉或蜘蛛,以及放赤眼蜂来控制稻田的螟虫;(三)稻田放养虎纹蛙的管理:(1)夯实田埂,设置防逃网:蛙稻生态种养稻田每块以1400平方米为宜,在稻田四周选用宽1.4米、70目的聚乙烯网片或窗纱建设防逃网,间隔1.5米用细竹杆或木棍固定,防逃网下部埋入泥土的深度为0.2米,稻田进出水口安置密眼铁丝网;(2)开设蛙沟,设置饲料台:饲料台为2平方米左右的木板,稻田秧苗返青扎根后,在稻田四周开挖蛙沟,沟宽0.6米、深0.5米,并经常清理,使沟水保持畅通,每块稻田田埂四周的蛙沟上设置4个饲料台,作为虎纹蛙休息和投喂的场所,饲料台高出蛙沟3厘米;(3)虎纹蛙投放与捕获时间:秧苗返青扎根后15天,选晴天早晨或傍晚放养幼蛙,要求幼蛙体质壮、无病无残,规格整齐,体重22-25克,以每亩投放量700只为宜,投放后先圈养7天,利于其适应稻田环境,提高存活率,由于大米的各品种成熟期不同,因此一般可在大米收获前25天捕获稻蛙,需特别注意的是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种养结合的蛙稻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一)秧田管理阶段:(1)种子处理:浸种前将种子摊晒2‑4天,将种子装入透气的粗布袋中,用2‑4%的生石灰水浸种50‑60小时;(2)播种期:种子的播种期确定在6月上旬;(3)播种量和育秧方式:每亩秧田播种4‑6公斤,育秧方式要求采用软盘育秧,秧龄应控制在24‑26天;(4)秧田水肥管理:旱育秧床土细碎肥沃,保持湿润,促齐苗,齐苗后三叶前保持干燥,三叶后苗土补水;(二)大田管理阶段:(1)移栽:移栽前翻耕前茬种植的绿肥紫云英,移栽时间为6月下旬;(2)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底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100‑1300公斤,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分两次施入菜饼;(3)管水:用水采用经过生态湿地过滤后无污染的河水;(4)病虫草防治:依托市区植保站现有的病虫监测体系,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信息,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获取综合效益;草害防治采取人工除草、田埂覆黑膜和田间放置绿萍三种方式;(5)收获贮运:当稻谷成熟度达到88%‑92%时,抢晴收获;大田管理阶段中病虫草防治的防治方法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并配合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为苦参碱、井冈霉素和印楝素;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62‑65亩架设一盏灯;生物防治为在稻田放养田间害虫的天敌包括虎纹蛙、草蛉或蜘蛛,以及放赤眼蜂来控制稻田的螟虫;(三)稻田放养虎纹蛙的管理:(1)夯实田埂,设置防逃网:蛙稻生态种养稻田每块以1400平方米为宜,在稻田四周选用宽1.4‑1.5米、70目的聚乙烯网片或窗纱建设防逃网,间隔1.5‑1.8米用细竹杆或木棍固定,防逃网下部埋入泥土的深度为0.2‑0.35米,稻田进出水口安置密眼铁丝网;(2)开设蛙沟,设置饲料台:饲料台为2平方米左右的木板,稻田秧苗返青扎根后,在稻田四周开挖蛙沟,沟宽0.6‑0.8米、深0.5‑0.7米,并经常清理,使沟水保持畅通,每块稻田田埂四周的蛙沟上设置4‑6个饲料台,作为虎纹蛙休息和投喂的场所,饲料台高出蛙沟3‑5厘米;(3)虎纹蛙投放与捕获时间:秧苗返青扎根后15‑18天,选晴天早晨或傍晚放养幼蛙,要求幼蛙体质壮、无病无残,规格整齐,体重22‑25克,以每亩投放量700‑1000只为宜,投放后先圈养7‑9天,利于其适应稻田环境,提高存活率,由于大米的各品种成熟期不同,因此一般可在大米收获前25‑28天捕获稻蛙,需特别注意的是晚粳稻田中蛙的捕获时间,防止因气温降低引起的蛙钻穴或死亡;(4)饲料投喂:为提高幼蛙在稻田中的成活率,虎纹蛙投放到稻田后需适当投喂配合饲料,幼蛙下田第2天开始投喂,投喂时间可定在上午7时和傍晚6时,投喂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度,10天后改为每天傍晚投喂1次;在虎纹蛙体重达45‑50克时停止喂料,让其自行捕食大米基部得害虫及其它昆虫;饲料必须新鲜无污染,定时、多点将其投放在饲料台上,以提高饲料利用率;(5)日常管理:饲料台要保持干净无水迹,并经常用漂白粉、强氯精等消毒;加强蛙沟的水质管理,防止水质过肥,及时疏通蛙沟,并常换注新水,以防胃肠炎、红腿病、烂皮病等疾病的发生;坚持早、中、晚巡田,随时检查虎纹蛙的生长情况和大米长势,并检查田埂是否有漏洞,防逃网是否牢固,大雨天做好防洪、防逃工作,注意驱赶白鹭、蛇等敌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种养结合的蛙稻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一)秧田管理阶段:(1)种子处理:浸种前将种子摊晒2-4天,将种子装入透气的粗布袋中,用2-4%的生石灰水浸种50-60小时;(2)播种期:种子的播种期确定在6月上旬;(3)播种量和育秧方式:每亩秧田播种4-6公斤,育秧方式要求采用软盘育秧,秧龄应控制在24-26天;(4)秧田水肥管理:旱育秧床土细碎肥沃,保持湿润,促齐苗,齐苗后三叶前保持干燥,三叶后苗土补水;(二)大田管理阶段:(1)移栽:移栽前翻耕前茬种植的绿肥紫云英,移栽时间为6月下旬;(2)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底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100-1300公斤,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分两次施入菜饼;(3)管水:用水采用经过生态湿地过滤后无污染的河水;(4)病虫草防治:依托市区植保站现有的病虫监测体系,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信息,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获取综合效益;草害防治采取人工除草、田埂覆黑膜和田间放置绿萍三种方式;(5)收获贮运:当稻谷成熟度达到88%-92%时,抢晴收获;大田管理阶段中病虫草防治的防治方法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并配合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为苦参碱、井冈霉素和印楝素;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62-65亩架设一盏灯;生物防治为在稻田放养田间害虫的天敌包括虎纹蛙、草蛉或蜘蛛,以及放赤眼蜂来控制稻田的螟虫;(三)稻田放养虎纹蛙的管理:(1)夯实田埂,设置防逃网:蛙稻生态种养稻田每块以1400平方米为宜,在稻田四周选用宽1.4-1.5米、70目的聚乙烯网片或窗纱建设防逃网,间隔1.5-1.8米用细竹杆或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智光
申请(专利权)人:文智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