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0066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30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包括扎秧带扎口,所述扎秧带扎口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扎秧带扎带,所述扎秧带扎带的中部内表面设置有扎秧带一号滑道、扎秧带二号滑道、扎秧带三号滑道与扎秧带四号滑道,且扎秧带二号滑道位于扎秧带一号滑道的一侧,所述扎秧带三号滑道位于扎秧带二号滑道的一侧,所述扎秧带四号滑道位于扎秧带三号滑道的一侧。所述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设有扎秧带切头,旋转扣环,标记牌,能够方便人们快速切断扎秧带,有利于人们使用,以及将更多的水稻秧苗集中绑定,方便人们夜间可分辨不同的秧苗品种,方便人们的使用,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A special seedling-planting belt for rice breed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pecial seedling-binding belt for rice breeding, which comprises a seedling-binding belt opening. The upper end and outer surface of the seedling-binding belt opening are provided with a seedling-binding belt, and the middle inner surface of the seedling-binding belt is provided with a seedling-binding belt No.1 slideway, a seedling-binding belt No.2 slideway, a seedling-binding belt No.3 slideway and a seedling-binding belt No.4 slideway. The No. 2 slideway of Zhaiyang Belt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No. 1 slideway of Zhaiyang Belt, the No. 3 slideway of Zhaiyang Belt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No. 2 slideway of Zhaiyang Belt, and the No. 4 slideway of Zhaiyang Belt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No. 3 slideway of Zhaiyang Belt. The special rice seedling strap for rice breeding described in the tie-up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tie-up strap cutting head, a rotating buckle ring and a marker plate, which can facilitate people to cut off the tie-up strap quickly, facilitate people to use it, and bind more rice seedlings centrally, facilitate people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varieties of rice seedlings at night, and facilitate people to use it. It will bring better application prosp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
本技术涉及水稻育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
技术介绍
扎秧带是一种将水稻捆绑并放置在稻田中育种,它的出现提高了生产量,但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扎秧带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在解绑扎秧带时不方便,需要使用剪刀的帮助,不利于人们解开,其次,在秧苗较多的情况下不能全部绑在一块,不利于人们的使用,还有,不同秧苗放在一块时,人们不能准确的分辨出来,不利于人们的观察与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包括扎秧带扎口,所述扎秧带扎口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扎秧带扎带,所述扎秧带扎带的中部内表面设置有扎秧带一号滑道、扎秧带二号滑道、扎秧带三号滑道与扎秧带四号滑道,且扎秧带二号滑道位于扎秧带一号滑道的一侧,所述扎秧带三号滑道位于扎秧带二号滑道的一侧,所述扎秧带四号滑道位于扎秧带三号滑道的一侧,所述扎秧带一号滑道、扎秧带二号滑道、扎秧带三号滑道与扎秧带四号滑道的内表面均设置有扎秧带一号卡齿、扎秧带二号卡齿、扎秧带三号卡齿与扎秧带四号卡齿,且扎秧带二号卡齿位于扎秧带一号卡齿的一侧,所述扎秧带三号卡齿位于扎秧带二号卡齿的一侧,所述扎秧带四号卡齿位于扎秧带三号卡齿的一侧,所述扎秧带扎带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扎秧带扎头,所述扎秧带扎口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标记牌,所述扎秧带扎口的内表面设置有扎秧带卡头,所述扎秧带扎口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扎秧带切头,所述扎秧带卡头的上端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旋转扣环。优选的,所述扎秧带切头与扎秧带扎口为贯穿连接。优选的,所述旋转扣环与扎秧带扎口之间设置有固定块,且旋转扣环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固定块与扎秧带扎口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标记牌的外表面设置有荧光层。优选的,所述扎秧带一号卡齿、扎秧带二号卡齿、扎秧带三号卡齿与扎秧带四号卡齿的内表面均设置有齿口,齿口的数量为若干组。优选的,所述扎秧带扎口与扎秧带扎带之间为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通过设置的扎秧带切头,可以使扎秧带解开时不需要剪刀等工具,可以使用扎秧带切头直接切断扎秧带,具有一定便利,通过设置的旋转扣环,可以使多束秧苗集中绑在一块,有利于人们的使用,通过设置的标记牌,可以使不同品种的秧苗堆积在一块时不容易弄混淆,人们可以通过标记牌快速的分辨出不同品种的秧苗,方便人们使用,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A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中B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中C的放大图;图中:1扎秧带一号卡齿、2扎秧带一号滑道、3扎秧带二号卡齿、4扎秧带二号滑道、5扎秧带三号卡齿、6扎秧带三号滑道、7扎秧带扎口、8扎秧带卡头、9标记牌、10扎秧带扎带、11旋转扣环、12扎秧带切头、13扎秧带四号滑道、14扎秧带四号卡齿、15扎秧带扎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包括扎秧带扎口7,扎秧带扎口7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扎秧带扎带10,扎秧带扎带10的中部内表面设置有扎秧带一号滑道2、扎秧带二号滑道4、扎秧带三号滑道6与扎秧带四号滑道13,且扎秧带二号滑道4位于扎秧带一号滑道2的一侧,扎秧带三号滑道6位于扎秧带二号滑道4的一侧,扎秧带四号滑道13位于扎秧带三号滑道6的一侧,扎秧带一号滑道2、扎秧带二号滑道4、扎秧带三号滑道6与扎秧带四号滑道13的内表面均设置有扎秧带一号卡齿1、扎秧带二号卡齿3、扎秧带三号卡齿5与扎秧带四号卡齿14,且扎秧带二号卡齿3位于扎秧带一号卡齿1的一侧,扎秧带三号卡齿5位于扎秧带二号卡齿3的一侧,扎秧带四号卡齿14位于扎秧带三号卡齿5的一侧,扎秧带扎带10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扎秧带扎头15,扎秧带扎口7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标记牌9,扎秧带扎口7的内表面设置有扎秧带卡头8,扎秧带扎口7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扎秧带切头12,扎秧带卡头8的上端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旋转扣环11。扎秧带切头12与扎秧带扎口7为贯穿连接;旋转扣环11与扎秧带扎口7之间设置有固定块,且旋转扣环11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固定块与扎秧带扎口7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方便人们将大面积水稻秧苗捆绑;标记牌9的外表面设置有荧光层,方便人们夜间观看;扎秧带一号卡齿1、扎秧带二号卡齿3、扎秧带三号卡齿5与扎秧带四号卡齿14的内表面均设置有齿口,齿口的数量为若干组;扎秧带扎口7与扎秧带扎带10之间为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在使用时,我们首先将秧苗固定在一起,再通过扎秧带扎头15穿过扎秧带扎口7,然后根据秧苗的大小,拉动扎秧带扎头15带动扎秧带扎带10,如秧苗较大时拉动扎秧带扎带10将扎秧带四号滑道13的扎秧带四号卡齿14停留在扎秧带扎口7内部的扎秧带卡头8上,如秧苗较小时拉动扎秧带扎带10将扎秧带一号滑道2的扎秧带一号卡齿1停留在扎秧带扎口7内部的扎秧带卡头8上,如需将多束秧苗集中绑起来时,可以通过旋转扣环11将秧苗统一绑定,若是有不同品种的秧苗堆积在一块时,可以通过标记牌9来标写型号等信息,若是需要解开扎秧带时,按下扎秧带切头12即可切断扎秧带,较为实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包括扎秧带扎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扎秧带扎口(7)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扎秧带扎带(10),所述扎秧带扎带(10)的中部内表面设置有扎秧带一号滑道(2)、扎秧带二号滑道(4)、扎秧带三号滑道(6)与扎秧带四号滑道(13),且扎秧带二号滑道(4)位于扎秧带一号滑道(2)的一侧,所述扎秧带三号滑道(6)位于扎秧带二号滑道(4)的一侧,所述扎秧带四号滑道(13)位于扎秧带三号滑道(6)的一侧,所述扎秧带一号滑道(2)、扎秧带二号滑道(4)、扎秧带三号滑道(6)与扎秧带四号滑道(13)的内表面均设置有扎秧带一号卡齿(1)、扎秧带二号卡齿(3)、扎秧带三号卡齿(5)与扎秧带四号卡齿(14),且扎秧带二号卡齿(3)位于扎秧带一号卡齿(1)的一侧,所述扎秧带三号卡齿(5)位于扎秧带二号卡齿(3)的一侧,所述扎秧带四号卡齿(14)位于扎秧带三号卡齿(5)的一侧,所述扎秧带扎带(10)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扎秧带扎头(15),所述扎秧带扎口(7)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标记牌(9),所述扎秧带扎口(7)的内表面设置有扎秧带卡头(8),所述扎秧带扎口(7)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扎秧带切头(12),所述扎秧带卡头(8)的上端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旋转扣环(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包括扎秧带扎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扎秧带扎口(7)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扎秧带扎带(10),所述扎秧带扎带(10)的中部内表面设置有扎秧带一号滑道(2)、扎秧带二号滑道(4)、扎秧带三号滑道(6)与扎秧带四号滑道(13),且扎秧带二号滑道(4)位于扎秧带一号滑道(2)的一侧,所述扎秧带三号滑道(6)位于扎秧带二号滑道(4)的一侧,所述扎秧带四号滑道(13)位于扎秧带三号滑道(6)的一侧,所述扎秧带一号滑道(2)、扎秧带二号滑道(4)、扎秧带三号滑道(6)与扎秧带四号滑道(13)的内表面均设置有扎秧带一号卡齿(1)、扎秧带二号卡齿(3)、扎秧带三号卡齿(5)与扎秧带四号卡齿(14),且扎秧带二号卡齿(3)位于扎秧带一号卡齿(1)的一侧,所述扎秧带三号卡齿(5)位于扎秧带二号卡齿(3)的一侧,所述扎秧带四号卡齿(14)位于扎秧带三号卡齿(5)的一侧,所述扎秧带扎带(10)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扎秧带扎头(15),所述扎秧带扎口(7)的下端外表面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祥宏施立安张玉荣王田珍杨进成滕玉芬张翠萍蔡述江孔枫
申请(专利权)人:玉溪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