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0671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建筑板用于墙或屋顶,该板由一片材制成,该片材为矩形并由四个部分组成。每部分的表面呈双曲抛物面;各部分的边缘在该板的横截轴上相会合;所述各部分的角在包含该板的周界的平面的中心向上移一距离的中心点上相会合。该板可起着跨越一结构之框架间的顶盖及一结构构件的作用,从而避免了采用柱台的必要性。本发明专利技术也包括在一建筑结构中应用这种板。(*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建筑物的、特别是诸如货棚、飞机库和仑库等的建筑物的屋顶和墙的板。在建造诸如飞机库或大型仑库的建筑物的屋顶和墙时、通常使用钢质檩条跨越在结构的框架之间,该檩条用诸如波纹铁覆盖。在这些行业中所建造的结构的安装,需要相当数量的工时以将所有的薄板构件装配或栓定在该檩条上。一种目前采用的另一种方法为应用预制金属“夹层”平面板。这种板被用以跨越结构的框架组件间,但其劲度非常有限。本专利技术是基于提供一种板的形状,该板由于其物理特性可起着跨越一结构的框架之间顶盖和结构构件的作用,因此,避免了采用檩条的必要性。本专利技术包括一种建筑板供作墙或屋顶之用,该板由片材制成,该片材为矩形由四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表面其形状为双曲抛物面;各部分之边缘会合在倾斜的、座落在板的横截轴上的线上;所述各部分的角会合在由该板的周界包含的平面的中心向上移一距离的中心点上。该板以具长的形状为佳,即其长度基本上比其宽度为大,且其中各部分的那些会合在片材的长轴上的边缘会合在一条线上,该线与片材的周界包围的平面一条线构成一θ1夹角,该夹角满足tan θ1之值在0.05至0.20的范围;及其中各部分的那些会合在片材的短轴上的边缘会合在一条线,该线与片材的周界包围的平面上一条线构成一θ2夹角,该夹角满足tan θ2之值在0.2至1.0的范围。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由多个安排成彼此相互平行的框架所制成建筑结构,该结构用如以上各段落所定义的板所覆盖,该板伸展在各框架间并固定在各框架上。为了更好了解本专利技术,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形式,参照附图以实例的方式于下文详细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说明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典型板的形状;图2为板的边缘及伴随的支撑构件的剖面图;图3说明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板作为一单一结构件的应用情况;图4说明一对板组合在一起以组成一双壳层;图5、5a和5b说明两个板彼止重叠在一起,中间以绝缘材料隔绝,以形成夹层板的正视图和剖面图;图6说明一结构的屋顶的一部分示出两板安排在两结构框架之间;图7为说明两个板间的接头的剖面图;图8为说明板与一结构框架构件间的剖面图;图9为由框架建造的并覆盖以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板的飞机库的透视图;图10和10a示出附装着四个板的双曲抛物面形框架的顶视图和正视图。图1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典型板。这种板可具有例如长度为10米而宽度为2.3米的尺寸,并由例如铝或玻璃纤维的单层片材所制成。在用铝制造的情况下,该片材是由一张平坦的片材在模具中进行形变而制成的。在用玻璃纤组制造的情况下,该片材是通过使用适宜地造形模具用传统的方法制成的。该板的重要特点在于它被制成四个部分10、11、12和13。以部分10为例,伸展在点A、2、5和1之间。每个部分的表面之形状为双曲抛抛面。部分10、11、12和13会合在座落在该板的轴上的线上;以部分10和11为例,则会合在连接点1和5的线上。所有四个部分会合在中心点5上,该点与点6相隔开,而点6则位于该片材的周界包围的平面上。以上文给出的尺寸而言,点5和点6之间的距可为例如500毫米。该板的各部分的双曲抛物面性表面使板具有大的刚性,并使之适宜直接地连接到结构的框架而不需利用居中的檩条。为了从本专利技术获得最佳的效益,最理想是由该各部分连接所沿的线和片材的相应轴所形成的夹角须保持在某种限度之内。在图1中,由线1-5和线1-6间形成的夹角称之为θ1,最理想为tanθ1值在由0.05至0.20的范围内。由线2-5和线2-6间形成的夹角称之为θ2,最理想为tan2值在由0.2至1.0的范围内。在结构中安装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板时,最理想是沿着每个提供以一边缘加劲构件诸如图2中所示的构件14,通过该构件可穿以高拉力钢缆15。图3说明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板可通过连接在结构的框架构件16和17间而结合在结构中的方式。图4和4a说明两个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板如何安排成凹面对凹面以生产双壳层,在壳层之间为密封气隙。图5、图5a和5b说明两个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板可放置成凸面对凹面,其间放置一层泡沫绝缘材料18的方式。图6示出屋顶结构的部分,为更清楚起见,将该屋顶结构的部分分隔开。该结构包括框架构件20和21,各取带有一低部弦杆的梁的形式,用传统的方式,通过采用钢缆进行后张。图7示出两个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板22和23。这些板按图7所示的方式用穿过各构件26和27的高拉力钢缆24进行边缘对边缘的连接,该钢缆用塑料覆盖或水泥浆包装。图8示出板22和23的端部连接到框架构件20的方式,一层密封材料28保证接头的水密封问题。定位梢钉30供各板相对于框架构件20之孔31进行定位以便在结构的装配过程中持住该板。安装后,横向钢缆32沿着板的长边缘穿过该板,施以拉力并固定之。图9示出以一座飞机库的形式的一个完整结构,该结构包括框架构件,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板在屋顶和墙上对该框架构件进行互相连接。所示出的这特殊的飞机库结构的尺寸是那种可提供144×35米的跨度。独立框架构件间的间隔为17米,结构的最大高度为33米,而飞机库入口的净高度为23米。此外如门39亦由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板所组成。对于更大的门,用四个板附装在如图10和10a所示的双曲抛面形框架上。这种框架可用于大建筑物的所有外部墙、屋顶和门。在图10和10a中四个板34、35、36和37附装在框架38上,该框架本身建造成使得各板占据该框架的双曲轴物性表面。本专利技术的重要特点在于板的特殊形状,该特点可用形状和尺寸极为广泛的板来实现。上面叙述的板作为实例而提供的,同样,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板的各种固定方法和可能生产的结构的类型也作为实例而提供的。权利要求1.用于墙或屋顶的建筑板,其特征在于该板由片材制成,该片材为矩形并由四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表面形状为双曲抛物面,各部分的边缘会合于该板的横截轴上,所述部分的角会合在由该板的周界包含的平面的中心向上移一距离的中心点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板具长的形状,其长基本上大于其宽,且其中在片材的长轴上会合的各部分的边缘会合在一条线上,该线与片材的周界包围的平面上的一条线形成θ1的夹角,使得tan θ1的值在从0.05至0.20范围内,及其中在片材的短轴上会合的各部分的边缘会合在一条线上,该线与片材的周界包围的平面上的一条线形成θ2的夹角,使得tan θ2的值在从0.2至1.0的范围内。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板,其特征在于该板的各部分由平坦的金属片材经过用一模具形变以生产具有所述双曲抛物面形状的各部分。4.一种建筑板,其特征在于该板包含两个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板,安排成凹面对凹面,以包括一个密封的气隙。5.一种建筑板,其特征在于该板包含两个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板,安排成凸面对凹面,而其间带有一层泡沫绝缘材料。6.一种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竖立的框架构件,安排成相互平行的关系,该框架构件由以上权利要求所述的板面相互连接,该板组成该组构的覆面。7.一种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是参照附图6、7和8所示和如图6、7和8所说明的方式建造的。8.一种建筑板,其特征在该板基本上如参照附图1或4或5、5a和5b所示和如附图1或4或5、5a和5b所说明的。全文摘要一种建筑板用于墙或屋顶,该板由一片材制成,该片材为矩形并由四个部分组成。每部分的表面呈双曲抛物面;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墙或屋顶的建筑板,其特征在于该板由片材制成,该片材为矩形并由四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表面形状为双曲抛物面,各部分的边缘会合于该板的横截轴上,所述部分的角会合在由该板的周界包含的平面的中心向上移一距离的中心点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彼得埃丁顿埃伦
申请(专利权)人:埃尔斯潘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