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海海岸植物苦槛蓝种苗繁育栽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0664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30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滨海海岸植物苦槛蓝种苗繁育与栽培方法,包括:选择位于高潮位、生长有健壮的苦槛蓝的海岸堤坝沙质土壤作为种苗繁殖的苗圃;在苦槛蓝种子成熟前2‑3个月进行病虫害防治;收集形态饱满、无病虫害的、紫红色的苦槛蓝成熟果实;对采集的种子层积湿藏;将种子催芽后放入已消毒的苗床中,再进行淡水和海水交替驯化,待苦槛蓝幼苗高度达0.4‑0.6m左右,移植。本发明专利技术上述方法降低了病虫害及其他因素对苦槛蓝的不利影响,能够完全的保留苦槛蓝植株的所有优势,有利于植物物种在环境趋于恶化时的保存和繁衍,可靠保证了苦槛蓝在滨海地区沙地、海堤的良好生长,应用该树种改变沙地土壤,降低地表风速,增加滨海植物物种多样性。

A Method of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of Bitter Threshold Blue Seedlings of Coastal Plant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method of Bitter Threshold Blue seedlings of coastal plants, which includes: selecting sandy soil of coastal dyke with strong Bitter Threshold Blue at high tide level as seedling nursery for seedling propagation; carrying out disease and insect pest control 2 to 3 months before Bitter Threshold Blue seeds mature; collecting full-formed, disease-free and insect pests; The mature purple-red bitter silk blue fruit; accumulate the collected seeds in wet storage; put the seeds into the sterilized seedbed after germination, and then domesticate them alternately in fresh water and sea water. The seedling height of bitter silk blue is about 0.4 to 0.6 m, and transplant. The method reduces the adverse effects of diseases, pests and other factors on Kujilan, can completely preserve all the advantages of Kujilan plants, is conducive to the preserva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plant species when the environment tends to deteriorate, and reliably ensures the good growth of Kujilan in the sandy land and seawall of coastal area, and applies the tree species change. Sandy soil reduces surface wind speed and increases coastal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滨海海岸植物苦槛蓝种苗繁育栽培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滨海海岸造林
,尤其涉及一种滨海植物苦槛蓝种苗繁育与栽培的方法。
技术介绍
苦槛蓝[Myoprumbontioides(Sieb.etZucc.)A.Gray]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岸高潮带的常绿灌木,隶属于苦槛蓝科苦槛蓝属,又称苦蓝盘、海菊花。苦槛蓝科苦槛蓝属在我国仅产1种,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香港、福建及中国台湾等地区。苦槛蓝是一种海堤防风固砂优良海岸树种,具有适应性和抗性较强的抗寒能力,十分适宜在滨海地区沙地、海堤等地方种植,从而改变沿海防护林树种结构单一的状况。该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对黏土和盐土的适应性都很强,耐积水,生长迅速,可以迅速覆盖裸露地形成较快绿化效果。苦槛蓝还可与红树林植物配置组合成高效的消浪红树林带,提高防护功效。同时,苦槛蓝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能够产生特殊的次生化合物,可治头痛、溃疡和风湿病,其根可用于治疗肺病。。作为观赏植物,苦槛蓝还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其叶片肉质、常绿,苦槛蓝花期较长,花色鲜美,部分苦槛蓝具有双花期现象,且部分植株有开白花的现象。近年来,苦槛蓝在我国的分布面积和种群个体数量急剧减少,其在野外的生境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林下没有发现苦槛蓝幼苗,自我更新能力较差。苦槛蓝可通过营养繁殖和种子繁殖进行繁育栽培,营养繁殖主要集中在扦插育苗和造林方面,通过扦插繁殖对苦槛蓝进行繁育,其经过不同方法处理,其生根大约需8-10d,但野外扦插苦槛蓝插穗未发现存活。野外调查发现苦槛蓝种子极少保存完好,绝大多数种子成熟前已因虫害而失去萌发能力,目前市场尚无育苗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苦槛蓝野外无成熟种子及市场无苗木培育的难题,提供了一种苦槛蓝种苗繁育与栽培的方法,有利于苦槛蓝种群的大量繁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滨海植物苦槛蓝种苗繁育与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苗圃设置:选择位于高潮位的海岸堤坝沙质土壤作为苦槛蓝种苗繁殖的苗圃;病虫害防治:在苦槛蓝种子成熟前的2-3个月,喷施化学药剂和挂黄板防治病虫害;种子采集:在果实成熟期,收集形态饱满、无病虫的、紫红色的苦槛蓝果实;种子保存:成熟后的果实去皮,消毒,阴干,层积湿藏;催芽:在播种前对种子消毒,催芽;整地做苗床:取海岸堤坝的沙质土壤,运至苗圃,暴晒并杀菌消毒;播种:把浸泡的苦槛蓝种子播种至已消毒的苗床中;浇水育苗:播种后立即浇淡水至苗床滴水,后期用淡水和海水交替驯化;移植幼苗:待苦槛蓝幼苗高度达0.4-0.6m左右,移植。具体地,所述病虫害防治步骤中,喷施包括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化学药剂,所述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配比为2.5-3.5:1.5-2.5:3-4.5。具体地,所述种子采集步骤中,通过摇晃苦槛蓝树的方式,从地上收集苦槛蓝果实。具体地,所述种子保存步骤中,其层积湿藏处理方式是,将种子与湿沙按一定比例分层堆积贮藏,其中湿沙含水率为15-20%,种子与湿沙重量比为:1:3。具体地,所述催芽步骤中,采用0.5-1%硫酸铜对种子浸泡,然后用0.5-1%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消毒,再用200-400mg/L的赤霉素水溶液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具体地,所述整地做苗床步骤中,采用3%的福尔马林溶液对所述苗床基质杀菌消毒。具体地,所述浇水育苗步骤中,播种后前3个月,每天浇淡水1-2次,后2个月进行盐生环境和淡水环境驯化。进一步地,采用盐度0.5-5‰的海水和淡水交替浇灌处理进行盐生环境和淡水环境驯化,然后再用盐度为5-10‰海水直接浇灌幼苗,最后用盐度为10-18‰的盐度浇灌苦槛蓝种苗。其中海水和淡水交替浇灌处理方式是:按照每三天浇海水、一天浇淡水的方式交替进行,其中海水每天早晚各一次,淡水每天浇一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滨海海岸植物苦槛蓝种苗繁育与栽培方法,能够完好保留苦槛蓝植株的所有优势,种子繁殖能耐受较恶劣的环境条件而较长时期保持活力,有利于植物物种在环境趋于恶化时的保存和繁衍。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繁殖培育苦槛蓝,有利于苦槛蓝种群的延续,种植后可改变沙地土壤,降低地表风速,增加滨海海岸植物物种多样性。同时,将苦槛蓝应用于海岸绿化及防护林带造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滨海海岸植物苦槛蓝种苗繁育与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苗圃设置:首先,选择生长有苦槛蓝且位于高潮位的海岸堤坝沙质土壤作为种苗繁殖的苗圃,防止海水涨潮时淹没繁殖地,可选择生长健壮的苦槛蓝的海岸堤坝,面积25-50m2。S2病虫害防治:为避免果实被害虫蛀食,影响苦槛蓝的繁殖,在苦槛蓝种子成熟前的2-3个月,喷施化学药剂和挂黄板以防治虫害,保证果实采收率。具体地,可喷施包括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化学药剂,所述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配比为2.5-3.5:1.5-2.5:3-4.5。具体使用量为苏云金杆菌250-300ml/667m2,苦参碱100-200ml/667m2,高效氯氟氰菊酯250-450ml/667m2,兑水160-200L喷雾。S3种子的采集:在果实成熟期5月-7月,收集形态饱满、无虫蛀的、紫红色的苦槛蓝果实。为保证收集的果实自然成熟,籽粒饱满,收集果实时可人工或机械摇晃苦槛蓝树,从地上拾起苦槛蓝果实,以提高种子品质。S4种子的保存:将采集的成熟的种子果实去皮,采用0.5-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半个小时进行消毒处理,然后进行阴干保存处理。保存期间,保持种子的干燥,避免腐烂,然后把种子层积湿藏。其层积湿藏处理方式是,将种子与湿沙按一定比例分层堆积贮藏,其中湿沙含水率为15-20%,种子与湿沙重量比为:1:3。通过这种方法贮藏可打破种子休眠。S5催芽: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催芽处理。本步骤中,可采用0.5-1%硫酸铜在室温下浸种45-48h,接着采用0.5-1%高锰酸钾溶液在室温下浸泡种子2-4小时进行消毒处理,再用200-400mg/L的赤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浸泡45-48h,促使其快速萌芽。通过上述系列处理,可提高苦槛蓝种子萌发率。S6整地做苗床:在生长有苦槛蓝的海岸堤坝附近挖取沙质土壤,挖掘土壤深度至0.3—0.5m,再将土壤带回苗圃地混合均匀,暴晒并杀菌消毒,作为育苗土壤。本步骤中,可采用3-5%的福尔马林溶液对所述苗床基质消毒,以杀灭细菌,减少病虫的繁殖,杂草的蔓延,避免种子和幼苗的死亡和腐烂,提高种子的出芽率和幼苗的成长率。S7播种:将苦槛蓝种子放入至所已消毒的苗床中,消毒10-15天后,直接播种。本步骤中,种子做遮光处理,遮光率为30-50%,避免阳光直射,以利于幼苗的存活。S8浇水育苗:播种后立即浇淡水至苗床滴水,后期采用淡水和海水交替驯化苗木对淡水和海水的适应性。本步骤中,前3个月,每天浇淡水1-2次,后2个月进行盐生环境和淡水环境驯化。采用盐度0.5-5‰的海水和淡水交替浇灌处理进行盐生环境和淡水环境驯化时,按照每三天浇海水、一天浇淡水的方式交替进行,其中海水每天早晚各一次,淡水每天浇一次。然后用盐度为5-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滨海海岸植物苦槛蓝种苗繁育与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苗圃设置:选择位于高潮位的海岸堤坝沙质土壤作为苦槛蓝种苗繁殖的苗圃;病虫害防治:在苦槛蓝种子成熟前的2‑3个月,喷施化学药剂和挂黄板防治病虫害;种子采集:在果实成熟期,收集形态饱满、无病虫的、紫红色的苦槛蓝果实;种子保存:成熟后的果实去皮,消毒,阴干,层积湿藏;催芽:在播种前对种子消毒,催芽;整地做苗床:取海岸堤坝的沙质土壤,运至苗圃,暴晒并杀菌消毒;播种:把浸泡的苦槛蓝种子播种至已消毒的苗床中;浇水育苗:播种后立即浇淡水至苗床滴水,后期用淡水和海水交替驯化;移植幼苗:待苦槛蓝幼苗高度达0.4‑0.6m左右,移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滨海海岸植物苦槛蓝种苗繁育与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苗圃设置:选择位于高潮位的海岸堤坝沙质土壤作为苦槛蓝种苗繁殖的苗圃;病虫害防治:在苦槛蓝种子成熟前的2-3个月,喷施化学药剂和挂黄板防治病虫害;种子采集:在果实成熟期,收集形态饱满、无病虫的、紫红色的苦槛蓝果实;种子保存:成熟后的果实去皮,消毒,阴干,层积湿藏;催芽:在播种前对种子消毒,催芽;整地做苗床:取海岸堤坝的沙质土壤,运至苗圃,暴晒并杀菌消毒;播种:把浸泡的苦槛蓝种子播种至已消毒的苗床中;浇水育苗:播种后立即浇淡水至苗床滴水,后期用淡水和海水交替驯化;移植幼苗:待苦槛蓝幼苗高度达0.4-0.6m左右,移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植物苦槛蓝种苗繁育与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虫害防治步骤中,喷施包括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化学药剂,所述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配比为2.5-3.5:1.5-2.5:3-4.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海岸植物苦槛蓝种苗繁育与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采集步骤中,通过摇晃苦槛蓝树的方式,从地上收集苦槛蓝果实。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海岸植物苦槛蓝种苗繁育与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保存步骤中,其层积湿藏处理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雪王辉黄文良王旭光陈少东黄捷刘胜李瑞成蒋明方星星昝启杰胡耀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绿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