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0444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30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打磨装置,包括电机控制罩,所述电机控制罩的表面对称设有提耳,所述电机控制罩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控制腔,所述第一控制腔的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电机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表面均等距离设有三个第一滚动轮,所述第一滚动轮的轮毂处均与所述第一控制腔的侧壁相接触,所述电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控制腔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杆。通过设置第一控制腔、弹簧杆、第二控制腔和缓冲弹簧,使打磨板不会出现压力过小而导致打磨效果不好,也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电机过载严重,使打磨板能够有效的对汽车零部件进行打磨。

A Grinding Device for Automotive Part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rinding device for automotive parts, which comprises a motor control cover. The surface of the motor control cover is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ear, the inner part of the motor control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trol chamber,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first control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motor. The output end of the motor is fixed with a rotating shaft, and the motor is fixed.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fixed sleeve are provided with fixed sleeves. The surface of the fixed sleeve is equidistant with three first rolling wheels. The hub of the first rolling wheel is in contact with the side wall of the first control chamber. The top of the moto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top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between the top of the first control chamber and the top of the first control chamber. A spring rod is connected. By setting the first control chamber, spring rod, second control chamber and buffer spring, the grinding plate will not appear too small pressure which will lead to poor grinding effect, nor will it cause serious motor overload because of too large pressure, so that the grinding plate can effectively grind automotive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零部件打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装置
,具体为一种汽车零部件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零部件加工是构成汽车配件加工整体的各单元及服务于汽车配件加工的产品,汽车零部件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作为汽车体系的支撑;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需要对汽车零部件进行精加工,这样生产出的汽车才会更加的好;汽车零部件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零部件进行打磨,打磨工具使用最频繁的就是打磨机,目前打磨机很难控制打磨板的压力,容易怕压力过大,过度打磨汽车配件而使其损坏,因此会减小压力对汽车配件进行打磨,这样由于压力过小而导致打磨效果不好,从而延长了打磨时间,降低了打磨效率,同时又容易出现压力难以控制而使压力过大而导致电机过载严重,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因此现需设计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压力的汽车零部件打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打磨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出现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部件打磨装置,包括电机控制罩,所述电机控制罩的表面对称设有提耳,所述电机控制罩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控制腔,所述第一控制腔的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电机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表面均等距离设有三个第一滚动轮,所述第一滚动轮的轮毂处均与所述第一控制腔的侧壁相接触,所述电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控制腔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杆,所述转轴远离所述电机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电机控制罩的底部外,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件,所述控制件的底部开设有十字连接槽,所述控制件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控制腔,所述第二控制腔的内部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表面等距离设有四个固定卡件,所述连接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形移动板,所述圆形移动板的表面等距离设有三个第二滚动轮,所述第二滚动轮的轮毂处均与所述第二控制腔的侧壁相接触,所述圆形移动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控制腔的顶部通过缓冲弹簧相连接,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圆形移动板的一侧贯穿所述十字连接槽并延伸至所述控制件的底部外,所述固定卡件均活动卡接在所述十字连接槽的卡槽部,所述连接轴的底部连接有打磨板。优选的,所述电机控制罩表面的底部等距离对称设有用于散热的通气孔。优选的,所述提耳的内侧均设有用于增加摩擦的防护垫。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底部与所述打磨板的顶部螺纹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弹簧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腔的顶部和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腔的顶部和所述圆形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打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控制腔、弹簧杆、第二控制腔和缓冲弹簧,使打磨板不会出现压力过小而导致打磨效果不好,也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电机过载严重,通过向下大力挤压打磨板使其对汽车零部件进行打磨,若压力过大连接轴会向上挤压缓冲弹簧,使打磨板打磨时得到缓冲,避免压力过大使打磨板过度打磨配件,以及使电机严重过载,再一次通过电机向上挤压连接板,使连接板向上挤压弹簧杆,使电机也得到缓冲,避免打磨板压力过大卡死对电机造成过载,从而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通过十字连接槽、固定卡件和第二滚动轮的设置,便于电机带动连接轴进行转动,从而有效的带动打磨板转动对配件进行打磨,通过第二滚动轮在第二控制腔侧壁上进行移动,便于带动连接轴向上移动,使连接轴转动和向上移动时更加的稳定和有效;通过设置固定套、第一滚动轮和连接板,使电机在第一控制腔的内部更加的稳定,同时第一滚动轮在第一控制腔侧壁上进行移动,便于电机向上挤压弹簧杆,使电机移动时更加的稳定;该汽车零部件打磨装置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能够有效的对压力进行控制,使打磨板能够有效的对汽车零部件进行打磨,以及能够有效的对电机进行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机控制罩内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控制件内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控制件仰视图。图中:1电机控制罩、2提耳、3第一控制腔、4电机、5转轴、6固定套、7第一滚动轮、8连接板、9弹簧杆、10控制件、11十字连接槽、12第二控制腔、13连接轴、14固定卡件、15圆形移动板、16第二滚动轮、17缓冲弹簧、18打磨板、19通气孔、20防护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部件打磨装置,包括电机控制罩1,所述电机控制罩1表面的底部等距离对称设有用于散热的通气孔19,所述电机控制罩1的表面对称设有提耳2,所述提耳2的内侧均设有用于增加摩擦的防护垫20,所述电机控制罩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控制腔3,所述第一控制腔3的内部设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5,所述电机4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固定套6,所述固定套6的表面均等距离设有三个第一滚动轮7,所述第一滚动轮7的轮毂处均与所述第一控制腔3的侧壁相接触,所述电机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通过设置固定套6、第一滚动轮7和连接板8,使电机4在第一控制腔3的内部更加的稳定,同时第一滚动轮7在第一控制腔3侧壁上进行移动,便于电机4向上挤压弹簧杆9,使电机4移动时更加的稳定,所述连接板8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控制腔3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杆9,所述弹簧杆9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腔3的顶部和所述连接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5远离所述电机4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电机控制罩1的底部外,所述转轴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件10,所述控制件10的底部开设有十字连接槽11,所述控制件10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控制腔12,所述第二控制腔12的内部设有连接轴13,所述连接轴13的表面等距离设有四个固定卡件14,所述连接轴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形移动板15,所述圆形移动板15的表面等距离设有三个第二滚动轮16,所述第二滚动轮16的轮毂处均与所述第二控制腔12的侧壁相接触,通过十字连接槽11、固定卡件14和第二滚动轮16的设置,便于电机4带动连接轴13进行转动,从而有效的带动打磨板18转动对配件进行打磨,通过第二滚动轮16在第二控制腔12侧壁上进行移动,便于带动连接轴13向上移动,使连接轴13转动和向上移动时更加的稳定和有效,所述圆形移动板15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控制腔12的顶部通过缓冲弹簧17相连接,所述缓冲弹簧17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腔12的顶部和所述圆形移动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13远离所述圆形移动板15的一侧贯穿所述十字连接槽11并延伸至所述控制件10的底部外,所述固定卡件14均活动卡接在所述十字连接槽11的卡槽部,所述连接轴13的底部连接有打磨板18,所述连接轴13的底部与所述打磨板18的顶部螺纹相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控制腔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零部件打磨装置,包括电机控制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罩(1)的表面对称设有提耳(2),所述电机控制罩(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控制腔(3),所述第一控制腔(3)的内部设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5),所述电机(4)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固定套(6),所述固定套(6)的表面均等距离设有三个第一滚动轮(7),所述第一滚动轮(7)的轮毂处均与所述第一控制腔(3)的侧壁相接触,所述电机(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控制腔(3)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杆(9),所述转轴(5)远离所述电机(4)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电机控制罩(1)的底部外,所述转轴(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件(10),所述控制件(10)的底部开设有十字连接槽(11),所述控制件(10)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控制腔(12),所述第二控制腔(12)的内部设有连接轴(13),所述连接轴(13)的表面等距离设有四个固定卡件(14),所述连接轴(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形移动板(15),所述圆形移动板(15)的表面等距离设有三个第二滚动轮(16),所述第二滚动轮(16)的轮毂处均与所述第二控制腔(12)的侧壁相接触,所述圆形移动板(15)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控制腔(12)的顶部通过缓冲弹簧(17)相连接,所述连接轴(13)远离所述圆形移动板(15)的一侧贯穿所述十字连接槽(11)并延伸至所述控制件(10)的底部外,所述固定卡件(14)均活动卡接在所述十字连接槽(11)的卡槽部,所述连接轴(13)的底部连接有打磨板(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部件打磨装置,包括电机控制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罩(1)的表面对称设有提耳(2),所述电机控制罩(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控制腔(3),所述第一控制腔(3)的内部设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5),所述电机(4)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固定套(6),所述固定套(6)的表面均等距离设有三个第一滚动轮(7),所述第一滚动轮(7)的轮毂处均与所述第一控制腔(3)的侧壁相接触,所述电机(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控制腔(3)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杆(9),所述转轴(5)远离所述电机(4)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电机控制罩(1)的底部外,所述转轴(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件(10),所述控制件(10)的底部开设有十字连接槽(11),所述控制件(10)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控制腔(12),所述第二控制腔(12)的内部设有连接轴(13),所述连接轴(13)的表面等距离设有四个固定卡件(14),所述连接轴(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形移动板(15),所述圆形移动板(15)的表面等距离设有三个第二滚动轮(16),所述第二滚动轮(16)的轮毂处均与所述第二控制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超李凌钰刘炼苏颖兵何义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