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铸材料板的结构接合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0107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接合件至少包括两嵌合型材部件,一个嵌合在另一个中,每一个都与相邻的板边缘连接。板(22)的一边缘有阴型材(34),基本呈L形,其垂直翼(27)沿边缘延伸到板(22)的上表面棱边,其基翼(35)向板(22)的内部延伸,并自身向下弯曲,形成双翼(37),与基翼(35)平行延伸,两者形成一个缩小的空间(36),阳型材部件(32)嵌合在该空间内。(*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浇铸材料板的结构接合件,尤其用于像混凝土一类的使用水凝粘结剂的材料板。为了制造大表面的混凝土,人们建议将表面分配成尺寸确定的混凝土板。在不同的材料板之间,在板的边缘处安置称为结构接合件的金属元件,一方面能够允许收缩或热膨胀以及体积或角度偏差的恢复,另一方面能够加强水凝型粘合剂浇铸材料的边缘、如混凝土板的边缘。目前通常采用钢板型材制成的接合件来加强混凝土板。为了在接合部位对复合材料建立加强作用,提出了不同类型的金属接合件。这种加强作用主要取决于所用的接合件的几何形状和机械特性。为了能够客观地比较几种不同类型的结构接合件,回顾一下具有易碎基体的复合材料裸露棱边的加强性能和加强过程是有用的。这种性能决定于在邻近材料板裸露边缘处经受碎裂和剪切力基体的加强作用。材料板端部的加强在理想情况下应满足下述标准·棱边的恰当保护,·良好的锚固,以防止分离,·榫舌和榫孔进行榫合,·材料板必须有足够的厚度,以避免由于金属型材的几何图形在薄弱点产生板剪切力。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如钢制的用于加强基体或板材、如混凝土板棱边的结构接合件,永远不会从混凝土中脱出,既不会由于接合件本身、也不会由于在锚固点附近基体的断开而脱开。为此,加强件带有阴阳嵌合连接,该嵌合相对于材料板中线向下错开,以便得到更厚的基体,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抗外部张力负荷的能力。为此,已经存在像榫舌和榫孔这样的呈U形阴阳嵌合的双型材类的接合件,这种接合件能抵抗两个半板的相对垂直移动。型材通过混凝土钢筋与型材焊接在一起的锚固方式与混凝土板连成一体。通常使用的结构接合件是借助基本呈Ω形的双型材来制造,一根型材的外部轮廓紧靠在另一型材的内部轮廓上。接合件的中心阳部分必须有足够的体积,以便能用浇铸材料填充。对于厚度恒定的材料板,当接合件上部为了有大的抗负荷能力而增大时,接合件的下部自然变得不够大,因此,下部由于缺少基体厚度而不再能承受住上述负荷。因此有必要考虑配置不同高度的多种类型的接合件。这类型材接合件遇到的另一问题是,当混凝土板高度有限时,由于接合件的中心阳部分要有必需的体积,Ω形型材的最小尺寸仍然是很大。因此,位于型材嵌合件上部的材料板边缘上部的混凝土基体远不足以抗住材料板表面上的普通负荷,因此,这部分会由于混凝土的开裂或破碎而损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手段克服上述缺点,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更详细地描述。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结构接合件具有在权利要求中描述的特征。为了很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借助于附图描述现有的结构接合件以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接合件的多种实施变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用型材制造的结构接合件的横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闭合位置的结构接合件的横剖视图;图3与图2相同,只是接合件在缩回的位置;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轧型材制造的接合件横剖视图;图5和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接合件的几种实施变型。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结构接合件10,它包括两块金属型材,这两块金属型材沿着两块混凝土板20、22的相邻边缘配置。接合件10由形成阳部件12的型材和形成阴部件14的型材构成,阳部件锚固在混凝土20的边缘内;阴部件锚固在混凝土22的边缘内。型材的阴阳部件12、14带有向上和向下延伸的翼端,以便使其分别贴合在混凝土板20、22的上表面棱边和下表面棱边。型材12和14的锚固通常在沿着上述型材长度上采用混凝土钢筋来实现。因此,可以看到,型材的阳部件要有一个空腔18,空腔中应填入如混凝土之类的浇铸材料,因而其体积不能缩小,因为体积小了,混凝土将难以灌入。此外,在阴型材14的上侧与混凝土板22的表面23之间的距离“d”是很有限的,从而就有沿着断裂线24发生开裂和破碎的危险。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接合件的实施形式。按照这一实施形式,结构接合件30由作为榫舌和榫孔同时榫合的特殊形状的两个型材构成。阳部件32用一件基本呈L形的钢板制成,其垂直翼一直延伸到混凝土板20的上表面棱边,而其基翼31向下弯曲,以便形成弯过来的下边第二翼33并紧靠第一翼,其端部可以延伸超出垂直翼,以便形成在混凝土中锚固的根部。接合件30的阴部件34也由基本呈L形的钢板制成,其垂直翼一直延伸到混凝土板22上表面的棱边,其基翼35弯向下方,以便形成第二个下分支37,并与第一分支35平行,两者之间形成一空间36,在此空间嵌入阳型材32的弯曲分支31、33。可以看到,在阴型材34的基翼35与混凝土板22的表面之间的距离“D”远远大于图1上的距离,且沿着混凝土板22的边缘,混凝土基体能很容易承受大的负荷。通常还可考虑加入一件角钢之类的型材,将角钢固定在阴型材34的下面部分37上,能用作在浇铸混凝土板时的间隙部件。这件角钢38最好延伸到混凝土板22的下表面棱边。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等效实施方案。此处型钢是热轧而成,阴部件54呈反L形,与混凝土板20的边缘连接,其垂直翼47一直延伸到该混凝土板的上表面。其基翼55向混凝土板内部延伸并弯向底部,形成双翼57,与基翼55平行地延伸,两翼之间形成一个体积缩小的空间56。阳部件52也呈反L形并与混凝土板22的边缘连接。垂直翼58一直延伸到混凝土板的上表面棱边,基翼51从混凝土板22的边缘起向外延伸,基翼51带有一后跟59,向混凝土板22的内部延伸。图5和图6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两种变型方案,混凝土板22的边缘与类似于图2的阴型材34连接。在该实施方案中,另一混凝土板20的边缘则与第二阴型材43连接,其形状相对于第一阴型材34成对称状。在此情况下,阳部件由一个独立的平板40构成,其端部41嵌入第一阴型材34中,其另一端42嵌入第二阴型材43中。在图6上,阴型材34和43的上端部分别带有翼梁45和46,形成两块相邻混凝土板的上部边缘。借助本专利技术,人们获得的型材结构接合件的阴、阳部件与现有的接合件相比,非常紧凑。由此,在水平平面上有可能允许大的运动,能承受大的负荷且在接合件处无过多的间隙。由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结构接合件,不再涉及阳部件中心区的填充问题。位于接合件阴/阳部件两侧的并且要由浇铸材料填充的混凝土板边缘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的厚度增加了,因而确保最佳的抗剪切力。这样,新型材能应用于不同厚度范围的混凝土板或基体。在混凝土板厚度很薄的情况下,阴/阳嵌合区向混凝土板中线下方的错开变为可能,因而在基体易碎部位能够有更大的厚度,同时确保接合件不管在打开位置还是在闭合位置都能发挥其作用。由于嵌合的阳部件尺寸小,只由一个密实和坚硬的金属或非金属件组成,才能得到这种错开,并确保嵌合件有很高的强度。由于本专利技术的阳部件是实心的,因而不再有对其填充的问题,其尺寸减小,有益于上下基体的断面,确保混凝土板边缘的最佳强度。当然,根据本专利技术描述和图示的实施方案只是作为例子,不超出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可以有其它的变型实施方案。权利要求1.浇铸材料板的结构接合件,它至少包括呈型材形式的两个部件,这两个部件中的每个部件都与相邻两材料板的一个边缘连接,型材相互接合,并分别具有一个阳部件和至少一个阴部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板(22)的边缘具有阴型材(34),该阴型材基本呈L型,其垂直翼(27)沿着边缘延伸到板(22)的上表面棱边,其基翼(35)向板(22)的内部延伸并自身向下弯曲形成双翼(37),与基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浇铸材料板的结构接合件,它至少包括呈型材形式的两个部件,这两个部件中的每个部件都与相邻两材料板的一个边缘连接,型材相互接合,并分别具有一个阳部件和至少一个阴部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板(22)的边缘具有阴型材(34),该阴型材基本呈L型,其垂直翼(27)沿着边缘延伸到板(22)的上表面棱边,其基翼(35)向板(22)的内部延伸并自身向下弯曲形成双翼(37),与基翼(35)平行延伸,两者形成一个缩小的空间(36),在此空间中嵌入阳型材部件(3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凯瑞尔斯皮埃尔雷蒙
申请(专利权)人:欧洲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BE[比利时]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