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的连接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834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到桥梁工程中的连续梁桥的设计技术。其特征是:在支架上先浇主跨,张拉预应力筋,拆除支架后在梁上压重,再浇相邻边孔普通钢筋砼主梁,拆除梁上压重。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连接成整体,既实现桥梁的连续,又可充分发挥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在不同跨径范围内的优势,使桥梁的受力更加合理,降低工程的造价。(*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到桥梁工程中的连续梁桥的设计技术。在连续梁桥的设计中,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梁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都是经常采用的结构形式。一般来说,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梁适合于跨径较小的桥梁,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适合于跨径较大的桥梁。但在某些桥梁的设计中,例如城市立交桥,主跨要求较大,而边跨无需太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则边跨浪费;如果全桥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则主跨受力不合理,且主跨的梁高需加高,与边跨相差太大。最好的方案是主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边跨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但是目前还没有将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做成连续的梁桥的实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把预应力混凝土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起来的技术,既实现桥梁的连续,又可充分发挥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在不同跨径范围内的优势,以解决现有桥梁设计中主跨受力不合理和桥梁造价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步骤如下1.在支架上先浇注主梁的主跨部分,当砼强度达到80%后张拉预应力筋。2.拆除主跨部分的支架后,在已浇注好的主梁的主跨部分梁上压重。为了减少主跨边支点处的负弯矩,以便与边孔普通钢筋砼梁的连接,采用分段浇注同时压重的施工方法。3.然后再浇相邻边孔,边孔采用普通钢筋砼结构。4.边孔达到设计规定的养护期限后,拆除梁上压重,进行后续施工。本专利技术的益处、用途和优点是能够将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连接成整体,既实现桥梁的连续,又可充分发挥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在不同跨径范围内的优势,使桥梁的受力更加合理,从而降低工程的造价,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以下给出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设计需依据有关《规范》进行计算,本实例参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等。本实例采用的设计标准是设计荷载汽-超20,挂-120最大纵坡6%主孔净空不小于4.5米桥梁宽度9.5米地震烈度基本烈度7度孔径3×18m+30m+5×18m+30m+4×18m+2×20m+18m结构预应力砼及钢筋砼连续箱梁主梁设计主梁的主跨两孔30米,宽9.5米,采用单箱双室预应力砼梁,梁高1.1米。在支架上先浇砼梁,等强度达到80%后张拉预应力筋,拆除支架后梁上压重340kg/m2,然后再浇相邻边孔,边孔采用普通钢筋砼结构。采用主跨分段浇注同时压重以减少主跨边支点处的负弯矩,以便与边孔普通钢筋砼梁连接。边孔采用单箱双室截面,梁高1.1米。主跨采用50号砼,边跨采用30号砼。边孔达到设计规定的养护期限后,拆除梁上压重,进行后续施工。桥面铺装为8cm厚30号砼。桥梁全长为354米,两端与桥台连接处采用GQF-MLZ160伸缩缝。桥两侧设泄水孔,孔下设雨水管每隔一跨设一处。基础、墩台、支座的设计依据有关《规范》进行。施工顺序桩基,墩台,安箱梁支架模板,安支座,先浇主孔箱梁砼,强度达到80%后张拉力筋,拆除主孔支架,主孔预压重,浇边跨砼,拆除支架,安设护栏,桥面铺装,伸缩缝,交通标志等。预应力施工要注意波纹管位置准确,线形顺畅,不得漏浆。张拉时要确认张拉力并满足伸长量,要严把质量关,因为本跨为低高度梁,高跨比为1/27.3,施工应从严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普通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的连接技术,其特征是在支架上先浇注主梁的主跨部分,当砼强度达到80%后张拉预应力筋,拆除主跨部分的支架后,在拆除支架后的主梁的主跨部分梁上压重,然后再浇注相邻边孔普通钢筋砼主梁,边孔达到设计规定的养护期限后,拆除梁上压重,进行后续施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到桥梁工程中的连续梁桥的设计技术。其特征是:在支架上先浇主跨,张拉预应力筋,拆除支架后在梁上压重,再浇相邻边孔普通钢筋砼主梁,拆除梁上压重。本专利技术能够将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连接成整体,既实现桥梁的连续,又可充分发挥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在不同跨径范围内的优势,使桥梁的受力更加合理,降低工程的造价。文档编号E04B1/38GK1328191SQ01127960公开日2001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19日专利技术者张哲 , 黄才良, 邱文亮, 檀永刚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普通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的连接技术,其特征是:在支架上先浇注主梁的主跨部分,当砼强度达到80%后张拉预应力筋,拆除主跨部分的支架后,在拆除支架后的主梁的主跨部分梁上压重,然后再浇注相邻边孔普通钢筋砼主梁,边孔达到设计规定的养护期限后,拆除梁上压重,进行后续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哲黄才良邱文亮檀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