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795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聚合物隔膜、正极片、负极片、第一电解质、第二电解质及电路板,聚合物隔膜、正极片、负极片及电路板均置于壳体内,第一电解质设置于正极片一侧,第二电解质设置于负极片一侧,正极片及负极片均电连接于电路板上,聚合物隔膜位于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聚合物隔膜包含第一粘结层、耐热层、第二粘结层及至少一个多孔惰性聚合物层,第一粘结层、耐热层、第二粘结层依次叠置于第一电解质及第二电解质之间,多孔惰性聚合物层沿垂直于正极片方向穿置于第一粘结层、耐热层及第二粘结层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根据锂离子电池所用电解质材料的不同,锂离子电池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或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或塑料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所用的正负极材料与液态锂离子都是相同的,正极材料分为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材料,负极为石墨。聚合物可以是"干态"的,也可以是"胶态"的,因此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具有可薄形化、任意面积化与任意形状化,但是一般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韧性低,耐热性差且电解质流动时阻力较大。因此,急需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具有韧性高,耐热性且电解质流动时阻力较小的优点,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聚合物隔膜、正极片、负极片、第一电解质、第二电解质及电路板,所述聚合物隔膜、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及所述电路板均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电解质设置于所述正极片一侧,所述第二电解质设置于所述负极片一侧,所述正极片及所述负极片均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聚合物隔膜位于所述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聚合物隔膜、正极片、负极片、第一电解质、第二电解质及电路板,所述聚合物隔膜、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及所述电路板均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电解质设置于所述正极片一侧,所述第二电解质设置于所述负极片一侧,所述正极片及所述负极片均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聚合物隔膜位于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之间,所述聚合物隔膜包含第一粘结层、耐热层、第二粘结层及至少一个多孔惰性聚合物层,所述第一粘结层、所述耐热层、所述第二粘结层依次叠置于所述第一电解质及所述第二电解质之间,所述多孔惰性聚合物层沿垂直于正极片方向穿置于所述第一粘结层、所述耐热层及所述第二粘结层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聚合物隔膜、正极片、负极片、第一电解质、第二电解质及电路板,所述聚合物隔膜、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及所述电路板均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电解质设置于所述正极片一侧,所述第二电解质设置于所述负极片一侧,所述正极片及所述负极片均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聚合物隔膜位于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之间,所述聚合物隔膜包含第一粘结层、耐热层、第二粘结层及至少一个多孔惰性聚合物层,所述第一粘结层、所述耐热层、所述第二粘结层依次叠置于所述第一电解质及所述第二电解质之间,所述多孔惰性聚合物层沿垂直于正极片方向穿置于所述第一粘结层、所述耐热层及所述第二粘结层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首臣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