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761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包括负载和A、B两部分,所述负载、A部分和B部分依次串接闭合成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所述A部分包括C1、C2、L1、L2,所述B部分包括串联的C3和L3,所述C1和C2并联,L1一端与负载一端连接,L1另一端、L2一端连接在一起后与C1一端连接,L2另一端与C2一端连接,C1另一端和C2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后与L3一端连接,L3另一端、C3和负载另一端依次串接。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为Marx发生器型小型化脉冲功率装置提供一种可靠的初级电路,它形成的脉冲宽度长,成本低,可通过参数调节获得质量较好的波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
本专利技术属于脉冲功率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主要用于研制Marx发生器型脉冲功率装置。
技术介绍
脉冲功率装置是一种预先将电能存储,在短时间内向负载快速释放的装置,可应用于材料、环保、高电压、高功率微波等领域。传统的脉冲功率装置采用变压器或Marx发生器升压,由同轴型脉冲形成线储能,经由开关闭合,向负载释放能量形成方波,但这种装置往往体积庞大。采用Marx型的技术路线,直接向负载放电形成方波脉冲,利于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其中的关键是初级储能部件的研制,它的基本要求为储能密度高,且能够对负载释放出具有一定脉冲宽度,一定平顶的类方波(梯形波)。薄膜型脉冲电容器具有储能密度高,寿命长,工作可靠,成本低等优点,是作为Marx发生器初级部件的理想元件,但也存在无法形成类方波的缺点。如果使用它制作脉冲形成网络,而网络一般需要4到5级,则体积大幅增加得不偿失。《一种基于双电容结构的脉冲形成网络》的专利利用薄膜电容器,将脉冲形成网络降低至2级,且将整个网络封装在一个电容器内部,获得了重要且成功的应用。然而,封装在电容内的脉冲网络参数受频率影响而变化,要调节出理想的波形质量需要一定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为Marx发生器小型化脉冲功率装置提供一种可靠的初级电路,采用二级复合结构,有一级具备参数调节功能,能够产生质量较高的类方波。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载和A、B两部分,所述负载、A部分和B部分依次串接闭合成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所述A部分包括C1、C2、L1、L2,所述B部分包括串联的C3和L3,所述C1和C2并联,L1一端与负载一端连接,L1另一端、L2一端连接在一起后与C1一端连接,L2另一端与C2一端连接,C1另一端和C2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后与L3一端连接,L3另一端、C3和负载另一端依次串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负载值为2ρ,输出脉宽的值为1.25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A部分中的C1、C2的电容值和L1、L2的电感值满足下述公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C1、C2的电容值满足C1:C2=1:2,L1和L2的电感值满足L1:L2=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B部分中的C3电容值和L3电感值满足下述公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C1、C2、C3为薄膜电容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L3的电感值包括内置在C3内的铜片电感值和外置的绕线电感值。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L3外置的绕线电感值可调。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除具备薄膜电容器的高储能密度优势外,突出特点是波形质量好,结构简单,制造工艺不复杂,尤其适用于输出脉宽要求宽的场合。本专利技术中的A部分和B部分由于是串联,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A、B两部分进行合理化设置,例如串联顺序可以采用ABAB式交替设置,也可以是AABB式叠加设置。利用这种电路搭建Marx发生器,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的等效电路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等效电路对负载的输出波形,以及电路中AB两部分的独立波形。其中:1为A部分电路对负载ρ的放电波形,2为B部分电路对负载ρ的放电波形,3为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对负载2ρ的放电波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型产脉冲形成网络,包括A、B相互独立的两部分,并且负载、A部分和B部分依次串接闭合形成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A部分为一个二级PFN网络,包括C1、C2、L1、L2,其中C1和C2并联,L2是C1和C2之间的等效电感,L1是C1和负载之间的等效电感,具体是,L1一端与负载一端连接,L1另一端、L2一端连接在一起后与C1一端连接,L2另一端与C2一端连接,C1另一端与C2另一端连接。B部分包括串联的C3和L3,具体为,C1另一端与C2另一端连接后与L3一端连接,L3另一端与C3一端连接,C3另一端与负载另一端连接。负载的设计值为2ρ,输出脉宽的设计值为1.25τ。A部分中的C1和C2的电容值、L1和L2的电容值满足其中C1和C2最佳比例为C1:C2=1:2,L1和L2的最佳比例为L1:L2=1:2。A部分中的C1和C2为薄膜电容器,L1和L2为铜片电感,C1、C2、L1和L2封装在一起,可以采用两侧四端头双电容PFN模块,一侧的接线端子与负载连接,另一侧的接线端子与B部分的接线端子连接。A部分的理论波形如图2中的曲线1所示。B部分中的C3电容值满足L3电感值满足B部分中的C3为薄膜电容器,L3的电感值一部分为内置在电容器中的铜片电感值,另一部分为外置的绕线电感值,铜片与绕线连接。由于L3的外置电感可调,因此可以根据试验波形通过调整L3的外置电感值来达到波形最优化的目的。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的电路搭建Marx发生器,向负载输出高压时A部分、B部分为串联工作,因此这两部分的次序可以更改。即串联的次序可以是ABAB式交替设置,也可以是AABB式叠加设置,根据具体的设计需要进行设置。实施例一利用本专利技术搭建Marx型脉冲功率装置,匹配负载阻抗为60欧姆,对负载输出脉冲的脉冲宽度不低于230纳秒,设计的Marx级数为20级。首先按照图1搭建复合型脉冲形成网络,计算参数取τ=180ns,ρ=3Ω.则根据公式:其中,C1:C2=1:2,L1:L2=1:2计算出C1=10nF,C2=20nF,L1=90nH,L2=180nH,对C1、C2、L1、L2的参数进行微调,通过模拟获得图1中A部分电路对负载ρ的放电波形,如图2中的曲线1所示,是一个典型的双峰结构,波形顶部存在凹陷。然后再根据公式计算出C3=45nF,L3=405nH,通过模拟试验获得B部分电路对负载ρ的放电波形,如图2中的曲线2所示,是一个典型的LCR放电波形。图2的曲线3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对负载2ρ的放电波形,可以从图2中看出电路中的A、B两部分的叠加过程。从波形显示,叠加后的脉冲的平顶质量好,平顶时间约100ns,脉冲宽度约245ns,略大于设计值。如果有必要,可以对参数进一步调整。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并没有采用单纯的3级网络结构,而是巧妙运用2级网络和独立LC电路串联,依靠二者叠加输出质量好的波形。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载和A、B两部分,所述负载、A部分和B部分依次串接闭合成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所述A部分包括C1、C2、L1、L2,所述B部分包括串联的C3和L3,所述C1和C2并联,L1一端与负载一端连接,L1另一端、L2一端连接在一起后与C1一端连接,L2另一端与C2一端连接,C1另一端和C2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后与L3一端连接,L3另一端、C3和负载另一端依次串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载和A、B两部分,所述负载、A部分和B部分依次串接闭合成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所述A部分包括C1、C2、L1、L2,所述B部分包括串联的C3和L3,所述C1和C2并联,L1一端与负载一端连接,L1另一端、L2一端连接在一起后与C1一端连接,L2另一端与C2一端连接,C1另一端和C2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后与L3一端连接,L3另一端、C3和负载另一端依次串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值为2ρ,输出脉宽的值为1.25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型长脉冲形成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A部分中的C1、C2的电容值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北镇宋法伦金晓李飞王淦平甘延青龚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