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齿外侧连线正多边形的轴向磁通永磁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741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子齿外侧连线正多边形的轴向磁通永磁电机,转轴穿过前端盖、后端盖、定子盘和转子盘,转子盘包括转子轭盘、转子轭盘固定盘和永磁体,定子盘包括定子轭盘、定子齿块和绕组,定子轭盘是由冲片卷制而成的,定子齿块为冲片叠制成的等腰梯形六面体,连接螺钉依次穿过前端盖、定子轭盘和连接键,将定子轭盘和定子齿块固定于前端盖的内侧,等腰梯形的定子齿块较长的底边及它们的延长线组成的一个正多边形,绕组缠绕在定子齿块上。在不降低稳态性能的前提下,有效简化了轴向磁通永磁电机的制造工艺,降低了电机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子齿外侧连线正多边形的轴向磁通永磁电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定子齿外侧连线正多边形的轴向磁通永磁电机。
技术介绍
轴向磁通电机与传统径向磁通电机相比,定子与转子以平行方式排列,具备更加优良的散热性能,在保证同样的有效气隙面积时可拥有更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比功率高,铁芯用材少,已经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无铁芯轴向磁通电机的电枢绕组绕制和成型问题不容忽视:有线圈环氧树脂浇注所需的模具问题、线圈安放定位问题、形状和尺寸精度问题等。若是针对兆瓦级、超低速大转矩电机,这些问题将更加突出,因为过大的线圈尺寸会大大增加线圈成型、粘结的难度,故对有铁芯轴向磁通电机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对于有铁芯轴向磁通永磁电机,定子制作工艺和绕线工艺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点,传统的定子铁芯卷绕形式具有加工精度难以保障、工序复杂等弊端,而轴向磁通永磁电机的绕线现在也无成熟的机器绕制的技术,现阶段轴向磁通电机人工绕线存在工时长、成本高、绕组端部交叉堆积严重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定子齿外侧连线正多边形的轴向磁通永磁电机,定子采用冲片叠拼正多边形组合的形式来代替传统的定子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子齿外侧连线正多边形的轴向磁通永磁电机,包括前端盖、后端盖、机壳、转轴、定子盘和转子盘,其特征在于: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固定于机壳的两端,转轴穿过前端盖和后端盖,转轴与前端盖和后端盖接触处皆设有轴承,转轴还穿过机壳内部的定子盘和转子盘,转子盘包括转子轭盘、转子轭盘固定盘和永磁体,转子轭盘固定盘固定在转轴上,转子轭盘固定在转子轭盘固定盘上并朝向前端盖,永磁体固定在转子轭盘上并朝向前端盖,定子盘位于前端盖和转子盘之间,定子盘包括定子轭盘、定子齿块和绕组,定子轭盘为环形,定子轭盘是由冲片卷制而成的,定子齿块为冲片叠制成的等腰梯形六面体,冲片叠层间采用具有粘合作用的绝缘漆粘合,等腰梯形的定子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齿外侧连线正多边形的轴向磁通永磁电机,包括前端盖、后端盖、机壳、转轴、定子盘和转子盘,其特征在于: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固定于机壳的两端,转轴穿过前端盖和后端盖,转轴与前端盖和后端盖接触处皆设有轴承,转轴还穿过机壳内部的定子盘和转子盘,转子盘包括转子轭盘、转子轭盘固定盘和永磁体,转子轭盘固定盘固定在转轴上,转子轭盘固定在转子轭盘固定盘上并朝向前端盖,永磁体固定在转子轭盘上并朝向前端盖,定子盘位于前端盖和转子盘之间,定子盘包括定子轭盘、定子齿块和绕组,定子轭盘为环形,定子轭盘是由冲片卷制而成的,定子齿块为冲片叠制成的等腰梯形六面体,冲片叠层间采用具有粘合作用的绝缘漆粘合,等腰梯形的定子齿块的一面侧铣有燕尾槽,开有齿轭连接孔的连接键位于燕尾槽内将带料压紧固定,连接螺钉依次穿过前端盖、定子轭盘和连接键,将定子轭盘和定子齿块固定于前端盖的内侧,多个等大小的定子齿块周向均匀分布在定子轭盘靠近转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炳义冯桂宏李巧珊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