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移动专用拖链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708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移动专用拖链电缆,包括第一塑胶条和第二塑胶条,所述第一塑胶条的下表面和第二塑胶条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上涂抹有胶粘剂,胶粘剂的表面与电缆本体的表面粘接,第一塑胶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子贴,第二塑胶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母贴,且魔术贴子贴与魔术贴母贴粘接,电缆本体包括外绝缘层,外绝缘层的内部开设有空腔,外绝缘层的内部包裹有屏蔽层,屏蔽层的内部包裹有无纺布层,无纺布层的内部分别包裹有电缆缆芯和中心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塑胶条、第二塑胶条、魔术贴子贴和魔术贴母贴,解决了目前拖链中使用的电缆容易受到挤压变形,且会出现打结错乱的现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移动专用拖链电缆
本技术涉及拖链电缆
,具体为一种高速移动专用拖链电缆。
技术介绍
在设备单元需要来回移动的场合,为了防止电缆纠缠、磨损、拉脱、挂和散乱,常把电缆放入电缆拖链中,对电缆形成保护,并且电缆还能随拖链实现来回移动,这种可以跟随拖链进行来回移动而不易磨损的高柔性专用电缆便叫拖链电缆,通常也可称之拖曳电缆或者坦克链电缆。线缆在设备单元高速来回移动时,拖链对线缆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目前拖链中使用的电缆容易受到挤压变形,且会出现打结错乱的现象,影响了拖链线缆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移动专用拖链电缆,解决了目前拖链中使用的电缆容易受到挤压变形,且会出现打结错乱的现象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移动专用拖链电缆,包括第一塑胶条和第二塑胶条,所述第一塑胶条的下表面和第二塑胶条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上涂抹有胶粘剂,所述胶粘剂的表面与电缆本体的表面粘接,所述第一塑胶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子贴,所述第二塑胶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母贴,且魔术贴子贴与魔术贴母贴粘接。所述电缆本体包括外绝缘层,所述外绝缘层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外绝缘层的内部包裹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内部包裹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的内部分别包裹有电缆缆芯和中心加强筋,所述电缆缆芯的数量为二十二个,且十四个电缆缆芯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无纺布层的内壁上,八个电缆缆芯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中心加强筋的表面,所述电缆缆芯包括内绝缘层和导线,且导线包裹在内绝缘层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空腔的正剖图为椭圆形。优选的,所述中心加强筋位于外绝缘层、屏蔽层和无纺布层的圆心上。优选的,所述导线由六根无氧铜丝绞合而成,且每根无氧铜丝的直径大于等于零点零五毫米且小于等于零点一五毫米。优选的,所述屏蔽层由铜丝编织而成,且屏蔽层的编织密度大于百分之八十。优选的,所述外绝缘层的表面涂抹有BD706耐磨胶。(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移动专用拖链电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塑胶条、第二塑胶条、魔术贴子贴和魔术贴母贴,在将线缆本体放进拖链中时,先放入两个第一塑胶条以及与第一塑胶条粘接的线缆本体,且两个第一塑胶条之间的间隔等于线缆本体的直径,此时第一塑胶条的下表面与拖链的底部接触,再将第二塑胶条以及与第二塑胶条粘接的线缆本体放入拖链中,魔术贴子贴和魔术贴母贴粘接,可以有效的防止电缆本体收到挤压,同时也使排线更加整齐,不会出现打结错乱的现象,解决了目前拖链中使用的电缆容易受到挤压变形,且会出现打结错乱的现象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剖图;图2为本技术电缆本体的正剖图。图中:1第一塑胶条、2第二塑胶条、3凹槽、4胶粘剂、5电缆本体、51外绝缘层、52空腔、53屏蔽层、54无纺布层、55电缆缆芯、551内绝缘层、552导线、56中心加强筋、6魔术贴子贴、7魔术贴母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速移动专用拖链电缆,包括第一塑胶条1和第二塑胶条2,第一塑胶条1的下表面和第二塑胶条2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3,且凹槽3的内壁上涂抹有胶粘剂4,胶粘剂4的表面与电缆本体5的表面粘接,第一塑胶条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子贴6,第二塑胶条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母贴7,且魔术贴子贴6与魔术贴母贴7粘接。电缆本体5包括外绝缘层51,外绝缘层51的表面涂抹有BD706耐磨胶,外绝缘层5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52,空腔52的正剖图为椭圆形,空腔52使得电缆本体5在弯曲时更加方便,增加了电缆本体5的柔性,外绝缘层51的内部包裹有屏蔽层53,屏蔽层53由铜丝编织而成,且屏蔽层53的编织密度大于百分之八十,由铜丝编织成的屏蔽层53在使用时不易被折断,屏蔽层53的内部包裹有无纺布层54,无纺布层54的内部分别包裹有电缆缆芯55和中心加强筋56,中心加强筋56位于外绝缘层51、屏蔽层53和无纺布层54的圆心上,第一塑胶条1、第二塑胶条2和中心加强筋56均具有弹性,电缆缆芯55的数量为二十二个,且十四个电缆缆芯55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无纺布层54的内壁上,八个电缆缆芯55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中心加强筋56的表面,电缆缆芯55包括内绝缘层551和导线552,且导线552包裹在内绝缘层551的内部,外绝缘层51和内绝缘层551均为PTFE制作而成,导线552由六根无氧铜丝绞合而成,且每根无氧铜丝的直径大于等于零点零五毫米且小于等于零点一五毫米。在使用时,将线缆本体5放进拖链中的时候,先放入两个第一塑胶条1以及与第一塑胶条1粘接的线缆本体5,且两个第一塑胶条1之间留有等于线缆本体5直径的空隙,此时第一塑胶条1的下表面与拖链的底部接触,再将第二塑胶条2以及与第二塑胶条2粘接的线缆本体5放入拖链中,魔术贴子贴6和魔术贴母贴7粘接,可以有效的防止电缆本体5收到挤压,同时也使排线更加整齐,不会出现打结错乱的现象。综上可得,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塑胶条1、第二塑胶条2、魔术贴子贴6和魔术贴母贴7,解决了目前拖链中使用的电缆容易受到挤压变形,且会出现打结错乱的现象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移动专用拖链电缆,包括第一塑胶条(1)和第二塑胶条(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胶条(1)的下表面和第二塑胶条(2)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3),且凹槽(3)的内壁上涂抹有胶粘剂(4),所述胶粘剂(4)的表面与电缆本体(5)的表面粘接,所述第一塑胶条(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子贴(6),所述第二塑胶条(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母贴(7),且魔术贴子贴(6)与魔术贴母贴(7)粘接;所述电缆本体(5)包括外绝缘层(51),所述外绝缘层(5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52),所述外绝缘层(51)的内部包裹有屏蔽层(53),所述屏蔽层(53)的内部包裹有无纺布层(54),所述无纺布层(54)的内部分别包裹有电缆缆芯(55)和中心加强筋(56),所述电缆缆芯(55)的数量为二十二个,且十四个电缆缆芯(55)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无纺布层(54)的内壁上,八个电缆缆芯(55)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中心加强筋(56)的表面,所述电缆缆芯(55)包括内绝缘层(551)和导线(552),且导线(552)包裹在内绝缘层(551)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移动专用拖链电缆,包括第一塑胶条(1)和第二塑胶条(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胶条(1)的下表面和第二塑胶条(2)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3),且凹槽(3)的内壁上涂抹有胶粘剂(4),所述胶粘剂(4)的表面与电缆本体(5)的表面粘接,所述第一塑胶条(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子贴(6),所述第二塑胶条(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母贴(7),且魔术贴子贴(6)与魔术贴母贴(7)粘接;所述电缆本体(5)包括外绝缘层(51),所述外绝缘层(5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52),所述外绝缘层(51)的内部包裹有屏蔽层(53),所述屏蔽层(53)的内部包裹有无纺布层(54),所述无纺布层(54)的内部分别包裹有电缆缆芯(55)和中心加强筋(56),所述电缆缆芯(55)的数量为二十二个,且十四个电缆缆芯(55)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无纺布层(54)的内壁上,八个电缆缆芯(55)以环形阵列的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海江张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昭朔特种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