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544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具有边框(110)的壳体、显示模组(200)、导光柱(300)以及具有出光孔(411)的发光模组(400),显示模组(200)包括显示屏(210)及覆盖在显示屏(210)上、且与显示屏(210)固定相连的透光盖板(220),透光盖板(220)的边缘固定在边框(110)上,发光模组(400)设置在显示屏(210)上背离透光盖板(220)的一侧,导光柱(300)包括入光端和出光端,入光端连接在出光孔(411),出光端延伸至边框(110)与显示屏(210)之间,发光模组(400)包括光源,在导光柱(300)的导光方向,光源、导光柱(300)和透光盖板(220)依次设置。上述方案能解决由于发光模组布设在显示屏与边框之间导致的移动终端屏占比较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终端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目前移动终端的性能持续在优化,随之而来的是,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多。当前,面部解锁功能已经成为很多移动终端的标配。为了实现在较暗环境下对人脸的识别,移动终端的内部布设有红外发光模组,红外发光模组工作时会发出红外光,进而为识别工作进行补光。请参考图1,图1是一种典型的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如图1所示,目前的移动终端中,红外发光模组101设置在显示屏102与壳体的边框103之间。红外发光模组101的出光孔投射的红外光直接透过透光盖板104射出。红外发光模组101布设在边框103与显示屏102之间,进而会使得移动终端的黑边区域的宽度增大。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黑边宽度为显示屏102的边缘距透光盖板104的相对应边缘之间的距离A与显示屏102自身的非显示区域的宽度B之和。这导致移动终端的黑边宽度较大。我们知道,目前的移动终端向着屏占比(即移动终端的显示区域占据其所在板面的比例)越来越大的方向发展,上述布设红外发光模组101的方式无疑会减小移动终端的屏占比,导致移动终端的市场竞争力下降。当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边框(110)的壳体、显示模组(200)、导光柱(300)以及具有出光孔(411)的发光模组(400),所述显示模组(200)包括显示屏(210)及覆盖在所述显示屏(210)上、且与所述显示屏(210)固定相连的透光盖板(220),所述透光盖板(220)的边缘固定在所述边框(110)上,所述发光模组(400)设置在所述显示屏(210)上背离所述透光盖板(220)的一侧,所述导光柱(300)包括入光端和出光端,所述入光端连接在所述出光孔(411),所述出光端延伸至所述边框(110)与所述显示屏(210)之间,所述发光模组(400)包括光源,在所述导光柱(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边框(110)的壳体、显示模组(200)、导光柱(300)以及具有出光孔(411)的发光模组(400),所述显示模组(200)包括显示屏(210)及覆盖在所述显示屏(210)上、且与所述显示屏(210)固定相连的透光盖板(220),所述透光盖板(220)的边缘固定在所述边框(110)上,所述发光模组(400)设置在所述显示屏(210)上背离所述透光盖板(220)的一侧,所述导光柱(300)包括入光端和出光端,所述入光端连接在所述出光孔(411),所述出光端延伸至所述边框(110)与所述显示屏(210)之间,所述发光模组(400)包括光源,在所述导光柱(300)的导光方向,所述光源、所述导光柱(300)和所述透光盖板(220)依次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端的端面设置有微透镜阵列(3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端的端面为凹面(3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300)为锥形导光柱,所述入光端的透光面积大于所述出光端的透光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300)上位于所述入光端的端面与所述出光端的端面之间的区域表面为侧表面,所述侧表面粘贴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反射面与所述侧表面相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为金属膜或介质膜。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400)包括基板(420)、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尚明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