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缆检修安全区的安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9508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缆检修安全区的安全检测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主板和接地极,设于接地极底部上的底座和设于底座底部的弹性卡扣;主板和接地极电连接,接地极和底座固定连接,主板包括指示灯电路和辅助电路,辅助电路与指示灯电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工作人员实时掌握接地安全区安全状态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缆检修安全区的安全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缆检修安全检测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方便工作人员实时掌握接地安全区安全状态的用于电缆检修安全区的安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力电缆线路事故检修时,按照电业安全工作的要求,都会在电缆线路的两端头分别挂接一组接地线,用以保护检修人员的人身和设备安全。按要求挂接地线是将电力电缆线路两端的三相导体短路并接地,即人为的设置一个安全保护区域,只要在这个安全区域内作业,所有的工作人员的安全都能保证。由于检修人员在检测埋地电力电缆线路事故时,不能像检修架空线路那样,可以直观地看到两端所做的接地线以及所设置的安全保护范围。因此,在电力电缆线路大修的整个过程中,能使我们的检修人员在检修地点,很直观地全过程在线监测监视电缆线路两端所做的安全接地线的工作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检测接地的方式有利用万用表以及摇表等测量工具的,但是这样的测量手段不能确定安全区是否一直处于接地状态,这是由于电缆事故检修时间周期长而且都是在运用中的设备上作业,是一经合闸即可带有电压的工作,误操作误送电返送电等,正直接威胁着我们的电缆检修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设计一种用于电缆检修安全区的安全检测装置就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检测接地的方式不能确定安全区是否一直处于接地状态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方便工作人员实时掌握接地安全区安全状态的用于电缆检修安全区的安全检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缆检修安全区的安全检测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主板和接地极,设于接地极底部上的底座和设于底座底部的弹性卡扣;主板和接地极电连接,接地极和底座固定连接,主板包括指示灯电路和辅助电路,辅助电路与指示灯电路电连接。本技术中的主板自带电源,底座底部的弹性卡扣用于加强本技术在电缆上的固定效果,指示灯电路用于指示接地安全区的安全状态。本技术具有方便工作人员实时掌握接地安全区安全状态的特点。作为优选,指示灯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D和接线口K,发光二极管D的负极与接线口K的一端电连接,接线口K的另一端与辅助电路电连接,电连接发光二极管D的正极与辅助电路电连接。接线口K用于引出检测接线头,方便进行接地安全区的安全检测。作为优选,辅助电路包括控制器、光敏传感器、蜂鸣器、限流电路、续流电感L、开关电路和非门电路;控制器与光敏传感器电连接,蜂鸣器的一端接地,蜂鸣器的另一端连接在限流电路的一端上,限流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续流电感L的一端上,续流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在开关电路的一端上,开关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控制器上,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在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上,非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控制器上。作为优选,限流电路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和NPN型的三极管Q2;开关电路包括电阻R6、电阻R7和PNP型的三极管Q3;电阻R6的一端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第二控制器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续流电感L的一端连接,续流电感L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蜂鸣器的正极连接,电阻R10的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蜂鸣器的正极连接,蜂鸣器的负极与GND接地端连接。辅助电路通过非门电路的低电平来控制三极管Q3的导通,然后由三极管Q3控制蜂鸣器的通断来实现报警。作为优选,底座截面呈梯形,底座底面上设有导体,接地极通过导线与导体电连接。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方便工作人员实时掌握接地安全区安全状态;(2)节省人力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电路图。图中:壳体1、主板2、接地极3、底座4、弹性卡扣5、指示灯电路6、辅助电路7、导体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电缆检修安全区的安全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内的主板2和接地极3,设于接地极底部上的底座4和设于底座底部的弹性卡扣5;主板和接地极电连接,接地极和底座固定连接,主板包括指示灯电路6和辅助电路7,辅助电路与指示灯电路电连接。如图2所示,指示灯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D和接线口K,发光二极管D的负极与接线口K的一端电连接,接线口K的另一端与辅助电路电连接,电连接发光二极管D的正极与辅助电路电连接。接线口K用于引出检测接线头,方便进行接地安全区的安全检测。辅助电路包括控制器、光敏传感器、蜂鸣器、限流电路、续流电感L、开关电路和非门电路;控制器与光敏传感器电连接,蜂鸣器的一端接地,蜂鸣器的另一端连接在限流电路的一端上,限流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续流电感L的一端上,续流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在开关电路的一端上,开关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控制器上,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在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上,非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控制器上。限流电路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和NPN型的三极管Q2;开关电路包括电阻R6、电阻R7和PNP型的三极管Q3;电阻R6的一端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控制器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续流电感L的一端连接,续流电感L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蜂鸣器的正极连接,电阻R10的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蜂鸣器的正极连接,蜂鸣器的负极与GND接地端连接。另外,底座截面呈梯形,底座底面上设有导体8,接地极通过导线与导体电连接。本技术的工作方式如下:利用本技术底座的弹性卡扣,将本技术固定在电缆保护外壳上,从接线口K处,引出检测接线头,并与电缆一端引出的导线电连接,电缆另一端的导线接地,若发光二极管D发光,则说明工作区安全,若发光二极管D熄灭,则说明工作区出现接地线路断开,同时光敏传感器将检测到壳体内部发生的亮度变化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蜂鸣器发出声响,提醒工作人员马上离开工作区。应理解,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缆检修安全区的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内的主板(2)和接地极(3),设于接地极底部上的底座(4)和设于底座底部的弹性卡扣(5);主板和接地极电连接,接地极和底座固定连接,主板包括指示灯电路(6)和辅助电路(7),辅助电路与指示灯电路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缆检修安全区的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内的主板(2)和接地极(3),设于接地极底部上的底座(4)和设于底座底部的弹性卡扣(5);主板和接地极电连接,接地极和底座固定连接,主板包括指示灯电路(6)和辅助电路(7),辅助电路与指示灯电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缆检修安全区的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指示灯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D和接线口K,发光二极管D的负极与接线口K的一端电连接,接线口K的另一端与辅助电路电连接,电连接发光二极管D的正极与辅助电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缆检修安全区的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辅助电路包括控制器、光敏传感器、蜂鸣器、限流电路、续流电感L、开关电路和非门电路;控制器与光敏传感器电连接,蜂鸣器的一端接地,蜂鸣器的另一端连接在限流电路的一端上,限流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续流电感L的一端上,续流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在开关电路的一端上,开关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控制器上,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在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上,非门电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爱良李浙学王云涛凌攀于红雷柴志华李季超徐成浩李凌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金华供电公司国网浙江浦江县供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