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岩体渗透性原位测试装置
本技术属于岩体破坏范围及渗透性测定
,具体涉及岩体渗透性原位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岩体渗透性是反应岩体破坏特征的重要参数,岩体渗透性能的改变与其破坏密切相关,探究其渗透性变化可进一步判断岩体的破坏范围,对于进一步研究岩体破坏机制和突水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岩体破坏范围的探测常用的手段有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微震检测和压水试验法。由于直流电法和瞬变电磁法,容易受到作业环境的电磁场影响,而微震检测法,信号传播易受到裂隙影响,故以“钻孔双端封堵装置”为代表的钻孔压水试验法所得数据最为精确可靠。目前,钻孔双端封堵装置外部存在封堵操作台和供水操作台两个操作系统,所需人员较多,操作较为麻烦。由于外部的供水和供气的两个操作台相互独立,势必造成对应连接的供水(观测用)和供气(封堵用)两根管道,在随着测试探头在钻孔的推进过程,发生两根管道相互缠绕问题,轻则造成装置封堵或观测过程不稳定,重则容易拉断供气管道,造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如何使封堵和供给操作台合二为一,减少钻孔内管道数量,同时是封堵过程和观测过程在各自压力下工作并保持实时补水过程,现有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体渗透性原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岩体渗透性原位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探头、推进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的测试探头包括橡胶囊(5)、漏水管(3)、转换器(6)和连通管(28),漏水管(3)两端分别连接在接头一(2)、接头二(4)或接头三(7)上,在两个接头之间的漏水管(3)的外围包绕有橡胶囊(5),橡胶囊(5)与漏水管(3)之间形成封堵空腔(30);转换器(6)内部设置有锥形转换体(10),锥形转换体(10)内部及表面分别开有通水孔(23)、环形水槽(22),与转换器(6)上的孔一(20)形成漏水通道;所述的推进机构包括钻机(14)和空心杆(12),空心杆(12)通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体渗透性原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岩体渗透性原位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探头、推进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的测试探头包括橡胶囊(5)、漏水管(3)、转换器(6)和连通管(28),漏水管(3)两端分别连接在接头一(2)、接头二(4)或接头三(7)上,在两个接头之间的漏水管(3)的外围包绕有橡胶囊(5),橡胶囊(5)与漏水管(3)之间形成封堵空腔(30);转换器(6)内部设置有锥形转换体(10),锥形转换体(10)内部及表面分别开有通水孔(23)、环形水槽(22),与转换器(6)上的孔一(20)形成漏水通道;所述的推进机构包括钻机(14)和空心杆(12),空心杆(12)通过接头三(7)与测试探头螺纹连接;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放水开关(15)、总控开关(18)、流量表(16)、压力表一(17)和压力表二(19),用于向测试探头内注水,控制外给水源压力,显示并记录各个参数;所述的接头一(2)的数量为一个,为圆柱状,在其两端内部分别开有螺纹空腔,分别与漏水管(3)和引导头(1)螺纹连接;所述的引导头(1)呈锥形,用于为测试探头推进过程中导向;所述的橡胶囊(5)的数量有两个,前部的橡胶囊(5)通过紧固圈(24)固定在接头一(2)和接头二(4)的外端,尾部的橡胶囊(5)固定在两个接头三(7)的外部;所述的漏水管(3)数量为两个,其两端分别与接头一(2)、接头二(4)或接头三(7)螺纹连接,漏水管(3)上开有两个孔三(25),外部高压水源通过孔三(25)进入橡胶囊(5)和漏水管(3)之间的封堵空腔(30)内部,起胀橡胶囊(5)与钻孔(31)形成一个注水空腔(29);所述的转换器(6)与接头二(4)左端螺纹连接,其整体呈圆柱状,外壁开有孔一(20),中间部位开有中心通孔(32),中心通孔(32)的右端大于左端;所述的转换器(6)侧面壁以中心通孔(32)为中心分布有四个周边通孔(33),周边通孔(33)与中心通孔(32)的右端和孔一(20)相联通;所述的转换器(6)的周边通孔(33)内安装锥形转换体(10)、复位弹簧(9)和调节螺丝(8);复位弹簧(9)位于锥形转换体(10)和调节螺丝(8)之间,调节螺丝(8)与周边通孔(33)内壁呈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调节螺丝(8)的位置,以控制复位弹簧(9)的张紧力度,进而控制锥形转换体(10)的开启压力;所述的锥形转换体(10)左右两端均为圆柱状,且左端较右端粗,左右两端的过渡处为密封锥面(26),密封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成,梁正召,李霞,朱旭,高欣,许欣,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