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向问题求解的菱形双向思维导图
本专利技术属于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在合作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具体地说是一种面向问题求解的菱形双向思维导图,并将其应用在信息交换、会议系统、合作协作系统等系统中。
技术介绍
讨论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经验、产生思想冲突并最终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协同讨论被普遍地采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通常,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协同讨论是一个有序而具体的协同讨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提出自己的观点,相互激励,并期望在讨论结束时为问题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如了解决如何提高协同讨论的效率和质量的问题,对协同讨论的内在机制和转换模式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其主要工作是建立一个针对协同讨论过程的形式化模型。由于人们对复杂问题缺乏理解能力,信息可视化方法可以帮助讨论者更好地把握问题,探索思路,启发思维。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思维的一种有效的图形工具。通过图形、文本和层次图,思维导图显示主题以及主题之间的相对关系,使主题与图形或颜色链接。根据记忆、阅读和思考的规律,有助于人们保持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思维的平衡,从而可以用来记录思维过程,激发思考,激发大脑的潜能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问题求解的菱形双向思维导图,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双向思维导图包括参与者驱动的双向思维导图和解驱动的双向思维导图,所述菱形双向思维导图是观点的发散到收敛的过程;所述参与者驱动的双向思维导图为发散导图,所述解驱动的双向思维导图为收敛导图;由所述发散导图和收敛导图合在一起构成菱形双向思维导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问题求解的菱形双向思维导图,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双向思维导图包括参与者驱动的双向思维导图和解驱动的双向思维导图,所述菱形双向思维导图是观点的发散到收敛的过程;所述参与者驱动的双向思维导图为发散导图,所述解驱动的双向思维导图为收敛导图;由所述发散导图和收敛导图合在一起构成菱形双向思维导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问题求解的菱形双向思维导图,其特征是:所述思维导图中的节点分为四类,分别是目标问题节点、参与者节点、观点节点和原因节点;所述观点节点包括赞同观点节点和不赞同观点节点,所述观点节点O若被视为目标问题节点的一种解决方案,则对应的观点节点O被定义为解节点;所述观点节点P所代表的观点p若被视为另一观点q的子观点,则所述观点节点P为代表另一观点q的观点节点Q的子节点;反之代表另一观点q的观点节点Q为观点节点P的父节点;所述发散导图:被构建的思维导图将目标问题节点置于发散导图的中心作为第一层,将参与者节点置于第二层,将观点节点置于第三层;所述收敛导图:被构建的思维导图将目标问题节点置于收敛导图的中心作为第一层,将解节点置于第二层,将观点节点置于第三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问题求解的菱形双向思维导图,其特征是:每个参与者节点具有各自不同的背景色;相应的观点节点的背景色,以及发表相应的观点节点所代表观点的参与者,均与相应的参与者节点的背景色保持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问题求解的菱形双向思维导图,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由发散导图推演出收敛导图:步骤4.1、采用广度优先遍历算法对发散导图的观点节点进行搜索,以最先找到的解节点为初始解空间SOL的一个元素,形成初始解空间SOL;步骤4.2、以发散导图的目标问题节点作为收敛导图的目标问题节点;步骤4.3、将初始解空间SOL的所有解节点作为收敛导图的目标问题节点的子节点,从而得到收敛导图的解节点;步骤4.4、复制发散导图中所有解节点的子节点,将其与收敛导图的解节点链接,得到收敛导图。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面向问题求解的菱形双向思维导图,其特征是: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益明,张有成,胡相慧,任福继,丰刚永,宋小成,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