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排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8949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排风装置,包括风机箱、过滤箱、轴承、大齿轮、吸尘管、连接箱、控制器、电机箱、电机轴、小齿轮、第一吸尘板、第二吸尘板、第三吸尘板、第四吸尘板和吸尘孔,风机箱的底端设有过滤箱,过滤箱的底端设有轴承,轴承的底端设有吸尘管,吸尘管上设有大齿轮,吸尘管的底端设有连接箱,连接箱的一侧设有第一吸尘板,连接箱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吸尘板,连接箱的一端设有第二吸尘板,连接箱的另一端设有第四吸尘板,过滤箱的一侧设有电机箱,电机箱的顶端设有控制器,电机箱的底端设有电机轴。该装置能快速把实验室内的气味排出到户外,提高排风效率,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给人们带来方便,结构简单,方便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排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风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排风装置。
技术介绍
排风扇,由电动机带动风叶旋转驱动气流,使室内外空气交换的一类空气调节电器。又称通风扇。排风的目的就是要除去室内的污浊空气,调节温度、湿度和感觉效果。排风扇广泛应用于家庭及公共场所。排风扇按进排风口分为隔墙型(隔墙孔的两侧都是自由空间,从隔墙的一侧向另一侧换风)、导管排风型(一侧从自由空间进风,而另一侧通过导管排风)、导管进风型(一侧通过导管进风,而另一侧向自由空间排风)、全导管型(排风扇两侧均安置导管,通过导管进风和排风)。按风流形式分为离心式(空风由平行于转动轴的方向进入,垂直于轴的方向排出)、轴流式(空风由平行于转动轴的方向进入,仍平行于轴的方向排出)和横流式(空风的进入和排出均垂直于轴的方向)。排风扇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涉及到实验室排风装置,但是现有的实验室排风装置排风效率低,造成实验室内的有害气体很难排出,给人们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实验室排风装置,从而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室排风装置,包括风机箱、过滤箱、轴承、大齿轮、吸尘管、连接箱、控制器、电机箱、电机轴、小齿轮、第一吸尘板、第二吸尘板、第三吸尘板、第四吸尘板和吸尘孔,所述风机箱的底端设有所述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底端设有所述轴承,所述轴承的底端设有所述吸尘管,所述吸尘管上设有所述大齿轮,所述吸尘管的底端设有所述连接箱,所述连接箱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吸尘板,所述连接箱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三吸尘板,所述连接箱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吸尘板,所述连接箱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四吸尘板,所述过滤箱的一侧设有所述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顶端设有所述控制器,所述电机箱的底端设有所述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上设有所述小齿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吸尘板、所述第二吸尘板、所述第三吸尘板和所述第四吸尘板的两侧和底端均设有所述吸尘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箱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过滤箱上,所述风机箱通过螺栓与所述过滤箱固定相连,所述小齿轮通过螺帽与所述电机轴固定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吸尘板、所述第二吸尘板、所述第三吸尘板和所述第四吸尘板均与所述连接箱焊接相连,所述连接箱与所述吸尘管通过密封垫和螺栓固定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尘管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过滤箱固定相连,所述小齿轮和所述大齿轮通过齿轮啮合相连。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实验室排风装置,该装置能快速把实验室内的气味排出到户外,提高排风效率,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给人们带来方便,结构简单,方便推广。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机箱;2、过滤箱;3、轴承;4、大齿轮;5、吸尘管;6、连接箱;7、控制器;8、电机箱;9、电机轴;10、小齿轮;11、第一吸尘板;12、第二吸尘板;13、第三吸尘板;14、第四吸尘板;15、吸尘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实验室排风装置,包括风机箱1、过滤箱2、轴承3、大齿轮4、吸尘管5、连接箱6、控制器7、电机箱8、电机轴9、小齿轮10、第一吸尘板11、第二吸尘板12、第三吸尘板13、第四吸尘板14和吸尘孔15,风机箱1的底端设有过滤箱2,过滤箱2的底端设有轴承3,轴承3的底端设有吸尘管5,吸尘管5上设有大齿轮4,吸尘管5的底端设有连接箱6,连接箱6的一侧设有第一吸尘板11,连接箱6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吸尘板13,连接箱6的一端设有第二吸尘板12,连接箱6的另一端设有第四吸尘板14,过滤箱2的一侧设有电机箱8,电机箱8的顶端设有控制器7,电机箱8的底端设有电机轴9,电机轴9上设有小齿轮10。第一吸尘板11、第二吸尘板12、第三吸尘板13和第四吸尘板14的两侧和底端均设有吸尘孔15。电机箱8通过螺栓固定在过滤箱2上,风机箱1通过螺栓与过滤箱2固定相连,小齿轮10通过螺帽与电机轴9固定相连。第一吸尘板11、第二吸尘板12、第三吸尘板13和第四吸尘板14均与连接箱6焊接相连,连接箱6与吸尘管5通过密封垫和螺栓固定相连。吸尘管5通过轴承3与过滤箱2固定相连,小齿轮10和大齿轮4通过齿轮啮合相连。该装置是一种实验室排风装置,包括风机箱1、过滤箱2、轴承3、大齿轮4、吸尘管5、连接箱6、控制器7、电机箱8、电机轴9、小齿轮10、第一吸尘板11、第二吸尘板12、第三吸尘板13、第四吸尘板14和吸尘孔15,使用的时候,通过控制器7控制电机箱8内的电机转动,从而带动电机轴9转动,电机轴9带动小齿轮10转动,小齿轮10带动大齿轮4转动,大齿轮4带动吸尘管5围绕过滤箱2转动,吸尘管5转动带动第一吸尘板11、第二吸尘板12、第三吸尘板13和第四吸尘板14转动,从而对空气的各个部位进行吸收,提高排风效率,给人们带来方便。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实验室排风装置,该装置能快速把实验室内的气味排出到户外,提高排风效率,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给人们带来方便,结构简单,方便推广。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室排风装置,包括风机箱(1)、过滤箱(2)、轴承(3)、大齿轮(4)、吸尘管(5)、连接箱(6)、控制器(7)、电机箱(8)、电机轴(9)、小齿轮(10)、第一吸尘板(11)、第二吸尘板(12)、第三吸尘板(13)、第四吸尘板(14)和吸尘孔(15),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箱(1)的底端设有所述过滤箱(2),所述过滤箱(2)的底端设有所述轴承(3),所述轴承(3)的底端设有所述吸尘管(5),所述吸尘管(5)上设有所述大齿轮(4),所述吸尘管(5)的底端设有所述连接箱(6),所述连接箱(6)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吸尘板(11),所述连接箱(6)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三吸尘板(13),所述连接箱(6)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吸尘板(12),所述连接箱(6)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四吸尘板(14),所述过滤箱(2)的一侧设有所述电机箱(8),所述电机箱(8)的顶端设有所述控制器(7),所述电机箱(8)的底端设有所述电机轴(9),所述电机轴(9)上设有所述小齿轮(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排风装置,包括风机箱(1)、过滤箱(2)、轴承(3)、大齿轮(4)、吸尘管(5)、连接箱(6)、控制器(7)、电机箱(8)、电机轴(9)、小齿轮(10)、第一吸尘板(11)、第二吸尘板(12)、第三吸尘板(13)、第四吸尘板(14)和吸尘孔(15),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箱(1)的底端设有所述过滤箱(2),所述过滤箱(2)的底端设有所述轴承(3),所述轴承(3)的底端设有所述吸尘管(5),所述吸尘管(5)上设有所述大齿轮(4),所述吸尘管(5)的底端设有所述连接箱(6),所述连接箱(6)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吸尘板(11),所述连接箱(6)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三吸尘板(13),所述连接箱(6)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吸尘板(12),所述连接箱(6)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四吸尘板(14),所述过滤箱(2)的一侧设有所述电机箱(8),所述电机箱(8)的顶端设有所述控制器(7),所述电机箱(8)的底端设有所述电机轴(9),所述电机轴(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翼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棱沃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