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驱动石油射孔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8746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驱动石油射孔弹装置,包括金属罩装置、输入电极、绝缘块、和输出电极,以强电流作为驱动能源,使强电流电流流过金属罩表面并产生环向磁场,金属罩受到朝轴向汇聚的安培力的作用而压垮,形成高速高压的金属射流,可以在坚硬岩石上侵彻出深孔。通过控制电流大小以及金属罩的锥角、母线长和壁厚,可以控制射流的长度、质量以及速度,进而控制射孔深度以及孔的大小。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充实新概念、新原理的石油射孔弹的设计手段,而且突破了几十年来使用的炸药驱动射孔弹的单一模式,可应用于石油勘探和开采上,提高开采率,提高射孔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驱动石油射孔弹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石油勘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驱动石油射孔弹装置。
技术介绍
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就是打开储集层,即探井中要试验或工业生产时要测试的那些生产层位。油井射孔是石油勘探和开采的一项关键技术。射孔可实现井筒和预测全部油层之间的连通。有效地射孔孔眼对于正确评价油气层,提高油气井产能和油气藏采收率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射孔技术工艺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油气井预期的产能和油气层的保护。自40年代开始在石油开采中使用聚能装药射孔技术以来,射孔器材及射孔技术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大约每10年就更新一次。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射孔弹技术有了突破性发展,研究石油地质和采油工艺的专家学者充分认识到射孔技术对采油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自60年代开始射孔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一直发展很慢,直到80年代末才开始真正发展。国外在这方面的技术比较成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研制大孔径射孔弹,并很快在油田得到应用。目前,石油的开采向着深井、超深井方向发展,即要求勘探与开采的目的层位不断加深,随着开采难度的不断加大,为提高开采率,提高射孔质量就显得尤为关键。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驱动石油射孔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罩装置(1)、输入电极(2)、绝缘块(3)和输出电极(4);金属罩装置(1)包括第一圆柱体(1‑1)、第二圆柱体(1‑2)、圆渐扩管金属罩(1‑3)和圆锥(1‑4);第一圆柱体(1‑1)外壁设有外螺纹;第二圆柱体(1‑2)的顶面与第一圆柱体(1‑1)固连,第二圆柱体(1‑2)底面与圆锥体(1‑4)固连,圆渐扩形金属罩(1‑3)直径小的端面套住圆锥体(1‑4)且与第二圆柱体(1‑2)的底面固连,绝缘块(3)包括第三圆柱和第四圆柱,第四圆柱固定在第三圆柱底面中心,绝缘块(3)中心设有一个二阶通孔,上述二阶通孔中的第一阶通孔位于第三圆柱上,第二阶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驱动石油射孔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罩装置(1)、输入电极(2)、绝缘块(3)和输出电极(4);金属罩装置(1)包括第一圆柱体(1-1)、第二圆柱体(1-2)、圆渐扩管金属罩(1-3)和圆锥(1-4);第一圆柱体(1-1)外壁设有外螺纹;第二圆柱体(1-2)的顶面与第一圆柱体(1-1)固连,第二圆柱体(1-2)底面与圆锥体(1-4)固连,圆渐扩形金属罩(1-3)直径小的端面套住圆锥体(1-4)且与第二圆柱体(1-2)的底面固连,绝缘块(3)包括第三圆柱和第四圆柱,第四圆柱固定在第三圆柱底面中心,绝缘块(3)中心设有一个二阶通孔,上述二阶通孔中的第一阶通孔位于第三圆柱上,第二阶通孔位于第四圆柱上,第二圆柱体(1-2)下部位于第一阶通孔内,第二圆柱体(1-2)的上部伸出第一阶通孔,圆锥(1-4)直径小的一端位于第一阶通孔,另一端位于第二阶通孔内,输出电极(4)为礼帽形,套住第三圆柱底部、第四圆柱底部和侧壁,圆渐扩形金属罩(1-3)的直径大的端面与输出电极(4)紧密接触,输入电极(2)的中心有一螺纹孔,套在第一圆柱体(1-1)上,与第一圆柱体(1-1)的外螺纹配合,圆周排列若干个对称螺纹孔,每个螺纹孔间隔90°,用于连接外导线,使电流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鑫豆剑豪黄正祥朱奇峰祖旭东肖强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