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支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7386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震支吊架,其连接于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底面,抗震支吊架包括:两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竖梁,两竖梁的高度相等;第一横梁,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竖梁相连接形成U型框架;第二横梁,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竖梁相连接,第二横梁与第一横梁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均设有管束和限位器;两支撑梁,两支撑梁分别与两竖梁相接,且两支撑梁分别向外倾斜向上延伸至建筑混凝土结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震支吊架,结构稳定,从而使得抗震支吊架能够消减水平地震影响力在管线行进方向垂直面的影响力,减轻地震破坏、防范次生灾害,同时避免了人员伤亡,并避免和减少了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震支吊架
本技术涉及抗震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抗震支吊架。
技术介绍
机电设备的抗震设计使建筑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通讯、消防等机电工程设施遭遇地震后,易受水平地震影响力作用,导致管线破断、支架系统失稳坠落,并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地震破坏的抗震支吊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震支吊架,其连接于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底面,所述抗震支吊架包括:两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竖梁,两所述竖梁的高度相等;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竖梁相连接形成U型框架;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竖梁相连接,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上均设有管束和限位器;两支撑梁,两所述支撑梁分别与两所述竖梁相接,且两所述支撑梁分别向外倾斜向上延伸至建筑混凝土结构件。如上所述的抗震支吊架,其中,所述竖梁的顶端、所述支撑梁的延伸端均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连接底座。如上所述的抗震支吊架,其中,所述连接底座上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后扩底锚栓。如上所述的抗震支吊架,其中,所述管束包括至少一个Ω型管束和至少一个P型管束,所述Ω型管束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横梁的一侧,所述P型管束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上并位于所述Ω型管束的下方。如上所述的抗震支吊架,其中,所述限位器包括桥梁限位器和风管限位器,所述桥梁限位器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横梁的另一侧,所述风管限位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上并位于所述桥梁限位器的下方。如上所述的抗震支吊架,其中,所述抗震支吊架还包括平行于所述竖梁设置的第一柱撑和第二柱撑,所述第一柱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相接,所述第二柱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接,所述第二柱撑的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至建筑混凝土结构件,且所述第二柱撑的延伸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型钩底座。如上所述的抗震支吊架,其中,所述支撑梁与所述竖梁之间的夹角为30°至60°。如上所述的抗震支吊架,其中,所述支撑梁与所述竖梁之间的夹角为45°。如上所述的抗震支吊架,其中,所述竖梁为设有背孔的C型槽钢,所述竖梁的底端连接有槽钢端盖。如上所述的抗震支吊架,其中,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均连接有八角包孔,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通过所述八角包孔与所述竖梁相连接。如上所述的抗震支吊架,其中,所述抗震支吊架还包括两间隔设置的辅助支撑梁,两所述辅助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相接,两所述辅助支撑梁的另一端向外倾斜向上延伸至建筑混凝土结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本技术提供的抗震支吊架,通过第一横梁与两竖梁相连接形成U型框架,以及连接于两竖梁两侧的两个支撑梁,将地震水平影响力有效传递到结构主体上,避免和降低了管道受地震力影响而出现破断和支架系统失稳坠落从而使得抗震支吊架能够消减水平地震影响力在管线行进方向垂直面的影响力,减轻地震破坏、防范次生灾害,同时避免了人员伤亡,并避免和减少了经济损失;本技术提供的抗震支吊架,通过后扩底锚栓连接于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底面,后扩底锚栓具有机械锁键效应,能够保证竖梁、支撑梁与建筑混凝土结构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本技术提供的抗震支吊架,通过第一柱撑和第二柱撑将管束和限位器区分,从而使得该抗震支吊架适用于各型综合管线的布置;本技术提供的抗震支吊架,各部件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无焊接,安装方便,且便于调整。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抗震支吊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抗震支吊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抗震支吊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抗震支吊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竖梁;11-外卷包方型垫片;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管束;41-Ω型管束;42-P型管束;5-限位器;51-桥梁限位器;52-风管限位器;6-支撑梁;7-连接底座;8-后扩底锚栓;9-第一柱撑;10-第二柱撑;20-型钩底座;30-槽钢端盖;40-八角包孔;50-辅助支撑梁;60-建筑混凝土结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震支吊架,其连接于建筑混凝土结构件60的底面,抗震支吊架包括:两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竖梁1、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和两支撑梁6,其中,两竖梁1的高度相等;第一横梁2的两端分别与两竖梁1相连接形成U型框架,即两竖梁1大致垂直于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竖梁1相连接,第二横梁3与第一横梁2平行且间隔设置,且第二横梁3位于第一横梁2的上方,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上均设有管束4和限位器5;两支撑梁6分别与两竖梁1相接,且两支撑梁6分别向外倾斜向上延伸至建筑混凝土结构件60,优选采用支撑梁6的延伸端与竖梁1的顶端平齐;更优选地,两支撑梁6与两竖梁1位于同一平面内。需要说明的是,竖梁1、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和两支撑梁6的厚度不小于5mm,且竖梁1、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和两支撑梁6的外表面采用热浸镀锌处理镀一层厚度不小于70μm。具体的,支撑梁6与竖梁1之间的夹角为30°至60°,优选为45°,这样,使得支撑梁6两端的受力比较均匀,从而保证了支撑梁6的使用寿命。进一步,两竖梁1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外卷包方型垫片11。本技术提供的抗震支吊架,通过第一横梁2与两竖梁1相连接形成U型框架,以及连接于两竖梁1两侧的两个支撑梁6,将地震水平影响力有效传递到结构主体上,避免和降低了管道受地震力影响而出现破断和支架系统失稳坠落,从而使得抗震支吊架能够消减水平地震影响力在管线行进方向垂直面的影响力,减轻地震破坏、防范次生灾害,同时避免了人员伤亡,并避免和减少了经济损失。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竖梁1的顶端、支撑梁6的延伸端均设有用于连接建筑混凝土结构件60的连接底座7,进一步,连接底座7上连接有用于连接建筑混凝土结构件60的后扩底锚栓8,通过后扩底锚栓8与建筑混凝土结构件60的配合,竖梁1和支撑梁6连接于建筑混凝土结构件60的底面,后扩底锚栓8具有机械锁键效应,能够保证竖梁1、支撑梁6与建筑混凝土结构件6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进一步,管束4包括至少一个Ω型管束41和至少一个P型管束42,Ω型管束41连接于第二横梁3上并位于第二横梁3的一侧,P型管束42连接于第一横梁2上并位于Ω型管束41的下方;限位器5包括桥梁限位器51和风管限位器52,桥梁限位器51连接于第二横梁3上并位于第二横梁3的另一侧,风管限位器52连接于第一横梁2上并位于桥梁限位器51的下方,即管束4和限位器5分别设置于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的两侧,这样,便于管道与抗震支吊架之间的连接,并适用于各型综合管线的布置。再进一步,抗震支吊架还包括平行于竖梁1设置的第一柱撑9和第二柱撑10,第一柱撑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相接,第二柱撑10的一端与第二横梁3相接,第二柱撑10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支吊架,其连接于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支吊架包括:两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竖梁,两所述竖梁的高度相等;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竖梁相连接形成U型框架;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竖梁相连接,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上均设有管束和限位器;两支撑梁,两所述支撑梁分别与两所述竖梁相接,且两所述支撑梁分别向外倾斜向上延伸至建筑混凝土结构件;所述抗震支吊架还包括平行于所述竖梁设置的第一柱撑和第二柱撑,所述第一柱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相接,所述第二柱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接,所述第二柱撑的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至建筑混凝土结构件,且所述第二柱撑的延伸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型钩底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支吊架,其连接于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支吊架包括:两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竖梁,两所述竖梁的高度相等;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竖梁相连接形成U型框架;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竖梁相连接,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上均设有管束和限位器;两支撑梁,两所述支撑梁分别与两所述竖梁相接,且两所述支撑梁分别向外倾斜向上延伸至建筑混凝土结构件;所述抗震支吊架还包括平行于所述竖梁设置的第一柱撑和第二柱撑,所述第一柱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相接,所述第二柱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接,所述第二柱撑的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至建筑混凝土结构件,且所述第二柱撑的延伸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型钩底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的顶端、所述支撑梁的延伸端均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连接底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上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后扩底锚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包括至少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意维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