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漏盖板及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72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漏盖板及地漏,该地漏盖板包括:本体,其用于扣设于地漏主体上,所述本体的上板面开设有嵌设槽;条状体,其第一端枢接于所述嵌设槽的两个相对的槽壁上,所述条状体通过枢转能够部分的伸出所述本体的上方或者收纳于所述嵌设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本体上设置可枢转的条状体,当需要将地漏盖板与地漏主体拆分时,施力于条状体,使条状体枢转并伸出本体的上方,人手把持条状体并上拉条状体,从而带动本体与地漏主体分离。当无需将地漏盖板与地漏主体拆分时,使条状体通过枢转收纳于嵌设槽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漏盖板及地漏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装修
,特别涉及一种地漏盖板及具有该地漏盖板的地漏。
技术介绍
公知地,地漏用于排水,例如,浴室的地面通常会安装有地漏以用于将浴室地面上的水排出而使浴室地面保持清洁干燥。地漏通常包括地漏主体以及扣设于地漏主体上的地漏盖板,当地漏安装于地面后,地漏盖板与地面齐平。地漏盖板的作用在于:一方面,使地漏与地面形成齐平的整体感;另一方面,地漏盖板上的过滤孔对地面的水具有过滤作用,以防止杂质堵塞地漏主体。有时候,当过滤孔堵塞后,需要将地漏盖板从地漏主体上取下以方便清理过滤孔,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地漏盖板仅为一块平板,并没有供人手把持以方便盖板取下的结构,这使得需要解决翘具将盖板从地漏主体翘出,然而,这样方式不但操作困难,且容易损坏盖板及地漏主体的边缘的表面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便人手施力的地漏盖板及具有该地漏盖板的地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漏盖板,包括:本体,其用于扣设于地漏主体上,所述本体的上板面开设有嵌设槽;条状体,其第一端枢接于所述嵌设槽的两个相对的槽壁上,所述条状体通过枢转能够部分的伸出所述本体的上方或者收纳于所述嵌设槽中。优选地,所述条状体枢接于所述嵌设槽的第一端;所述嵌设槽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条状体的长度,以使所述条状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嵌设槽的第二端之间形成一预留空间。优选地,所述条状体通过芯轴与所述嵌设槽的槽壁枢接,其中:所述芯轴上套设有用于为所述条状体朝所述嵌设槽方向枢转提供回复力的扭簧。优选地,所述本体呈矩形状;所述嵌设槽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嵌设槽分别开设于所述本体的对角处,两个所述嵌设槽均枢接有所述条状体。一种地漏,包括地漏主体,还包括上述的地漏盖板。优选地,所述地漏主体包括:外筒,其上端敞口,下端封闭,所述外筒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筒内部连通的排水管;内筒,其上、下两端均敞口;所述内筒设置于所述外筒中,且所述内筒的下端与所述外筒的筒底具有预定距离,所述地漏盖板设置于所述内筒的上方;中间筒,其下端与所述外筒的筒底固定,其上端高于所述排水管。优选地,所述地漏盖板与所述内筒之间具有板状承架;所述板状承架的侧边形成上翻边以围成承接槽;所述地漏盖板设置于承架槽中。优选地,所述内筒的上端呈喇叭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地漏盖板及地漏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本体上设置可枢转的条状体,当需要将地漏盖板与地漏主体拆分时,施力于条状体,使条状体枢转并伸出本体的上方,人手把持条状体并上拉条状体,从而带动本体与地漏主体分离。当无需将地漏盖板与地漏主体拆分时,使条状体通过枢转收纳于嵌设槽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地漏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地漏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地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地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0-地漏盖板;11-本体;12-条状体;13-嵌设槽;14-过滤孔;15-芯轴;20-外筒;21-排水管;30-内筒;40-中间筒;50-承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并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地漏盖板10,该地漏盖板10包括本体11以及条状体12。本体11用于扣设于地漏主体上,本体11上具有过滤孔14,在本体11的上板面上开设有嵌设槽13。条状体12第一端枢接于嵌设槽13的两个相对的槽壁上。条状体12通过枢转能够部分的伸出本体11的上方或者收纳于嵌设槽13中。本技术通过在本体11上设置可枢转的条状体12,当需要将地漏盖板10与地漏主体拆分时,施力于条状体12,使条状体12枢转并伸出本体11的上方,人手把持条状体12并上拉条状体12,从而带动本体11与地漏主体分离。当无需将地漏盖板10与地漏主体拆分时,使条状体12通过枢转收纳于嵌设槽13中。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条状体12枢接于嵌设槽13的第一端;嵌设槽13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条状体12的长度,以使条状体12的第二端与嵌设槽13的第二端之间形成一预留空间。在本实施例中,该预留空间用于方便人的手指伸入以施力于条状体12而使条状体12通过枢转伸出本体11。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条状体12通过芯轴15与嵌设槽13的槽壁枢接,其中:芯轴15上套设有用于为条状体12朝嵌设槽13方向枢转提供回复力的扭簧。如此,当人手未施力于条状体12时,在扭簧的作用下,条状体12保持在位于嵌设槽13中的收纳状态。为使地漏盖板10拆分时受力均匀,本体11呈矩形状;嵌设槽13包括两个,两个嵌设槽13分别开设于本体11的对角处,两个嵌设槽13均枢接有条状体1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同时向两个条状体12施力从而更方便使地漏盖板10与地漏主体拆分。如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地漏,该地漏包括地漏主体以及扣设于地漏主体上的上述的地漏盖板10。具体地,地漏主体包括外筒20、内筒30以及中间筒40。外筒20的上端敞口,下端封闭,外筒2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外筒20内部连通的排水管21;内筒30的上、下两端均敞口;内筒30设置于外筒20中,且内筒30的下端与外筒20的筒底具有预定距离,地漏盖板10设置于内筒30的上方;中间筒40的下端与外筒20的筒底固定,其上端高于排水管21。如此,内筒30与中间筒40,中间筒40与外筒20形成了一个连通器,从而使地漏中始终存有水,以防止臭气进入地面。优选地,地漏盖板10与内筒30之间具有板状承架50;板状承架50的侧边形成上翻边以围成承接槽;地漏盖板10设置于承架50槽中。优选地,内筒30的上端呈喇叭状。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漏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其用于扣设于地漏主体上,所述本体的上板面开设有嵌设槽;条状体,其第一端枢接于所述嵌设槽的两个相对的槽壁上,所述条状体通过枢转能够部分的伸出所述本体的上方或者收纳于所述嵌设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漏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其用于扣设于地漏主体上,所述本体的上板面开设有嵌设槽;条状体,其第一端枢接于所述嵌设槽的两个相对的槽壁上,所述条状体通过枢转能够部分的伸出所述本体的上方或者收纳于所述嵌设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体枢接于所述嵌设槽的第一端;所述嵌设槽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条状体的长度,以使所述条状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嵌设槽的第二端之间形成一预留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体通过芯轴与所述嵌设槽的槽壁枢接,其中:所述芯轴上套设有用于为所述条状体朝所述嵌设槽方向枢转提供回复力的扭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呈矩形状;所述嵌设槽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嵌设槽分别开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俊杰梅能敏赵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达因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