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井基站供备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65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井基站供备电设备,包括埋设在地面下的雨水井成型模组,雨水井成型模组的形状为长槽形,上端开口于地面,雨水井的井盖适配的扣合在雨水井成型模组的开口上,在雨水井成型模组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凹槽,凹槽开口相对;两凹槽内均嵌入的设有密封的埋地柜,两个埋地柜内分别设有蓄电池模组和电源控制模块;两埋地柜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其中至少一个埋地柜还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市电和基站的通信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基站供备电设备设置在雨水井的井盖下,既能够满足基站的用电需求,又能够不占用有限的地面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水井基站供备电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通信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雨水井基站供备电设备,主要应用于为通信基站提供电力及备电。
技术介绍
基站是重要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所有的通信终端都需要与基站进行无线电信号连接,才能有效的收发无线电信号,才能实现可靠的通信。为保持通信不间断,基站的工作需要电力的不间断支持。为此,每个基站都需要单独配备一个供备电设备。目前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在基站旁设置室外供电柜,内置蓄电池模块和电源控制系统模块,输入端与市电连接,输出端通过线缆与基站上的通信设备连接。室外供电柜最大的问题在于需要专门安排放置地点。对于人口众多、道路拥挤、建筑密集的城市而言,空间限制较多,基站的建设寻址难度较高,如果继续在每个基站旁设置室外供电柜,会导致基站建设寻址更加困难。而在可预计的未来,城市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要求达到WIFI全覆盖,会要求进一步提高基站密度,因而基站建设寻址的问题会进一步突出。针对室外供电柜的问题,产生了地埋式供电柜的方案:将供电柜做好防潮措施后埋入基站旁的地下。但在城市中,可供埋入供电柜的地面屈指可数。而且供电柜埋入地下后,通风散热等问题也难以很好的解决。中国专利文献CN207048391U于2018年2月27日公开了“井盖基站”,包括井盖和基站主体,井盖的底部设有连接机构,基站主体包括基站机柜和天线,基站机柜通过连接机构设置在井盖的底部,天线设置在基站机柜的外壳上,基站机柜和天线通过馈线相连。解决现有的基站安装在地面上,占用地面空间以及不美观的问题。检查井的井室标准高度不过180CM,井口直径大者150CM,小者仅70CM。在该技术方案中,要想将基站和配套的供备电设备一起置于井盖下,基站和供备电设备的尺寸必然受限,功率必然很小。以日本的类似技术方案为例,即使井盖和井座都换用了对无线信号无阻挡的FRP复合材料,在实际测试中,其信号也仅能覆盖水平直径90米、高度15米的范围。如果采用这样的基站进行布局,基站的数量会大大增加,建设成本会显著提升,不利于通信发展。尤其重要的是,高层建筑15米以上就成为了信号盲区,而这个高度仅相当于普通民居5层楼的高度。这样的解决方案显然不能满足目前的通信需求。国家提出共享社会资源的理念并已开始实施,比如共享市政路灯杆、市政监控杆、传输杆、电力塔等进行通信基站部署或补盲,就近供备电成为了利用社会杆塔部署基站时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有必要在保持基站功率不变的情况下,为基站供备电设备寻找一个合适的放置位置,既能够满足基站的用电需求,又能够不占用有限的地面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水井基站供备电设备,将基站供备电设备设置在雨水井的井盖下,既能够满足基站的用电需求,又能够不占用有限的地面空间。为了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水井基站供备电设备,包括埋设在地面下的雨水井成型模组,雨水井成型模组的形状为长槽形,上端开口于地面,雨水井的井盖适配的扣合在雨水井成型模组的开口上,在雨水井成型模组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凹槽,凹槽开口相对;两凹槽内均嵌入的设有密封的埋地柜,两个埋地柜内分别设有蓄电池模组和电源控制模块;两埋地柜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其中至少一个埋地柜还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市电和基站的通信设备。在前文的
技术介绍
段落中已经论述了,满足基站的用电需求和基站供备电设备不占用有限的地面空间之间存在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本方案设计的基站供备电设备被放置在雨水井下。雨水井包括一个井口,井口上扣合有井盖,井盖上设有过水孔供路面积水流入;井口下方是雨水井成型模组,这是一个长槽形的结构,在道路施工时被整体埋设在路面以下,长槽形的结构两端分别连接雨水管,雨水管将道路上的各个雨水井成型模组在地下连接成线成网。本方案中,对雨水井成型模组进行了改进,在其侧壁上分别设计了凹槽,凹槽的开口相对设计,凹槽内嵌入埋地柜。埋地柜是密封的,内部安装有必要的设备,一个埋地柜中安置有蓄电池模组,另一个埋地柜中安置有电源控制模块。这样的布局,无需对雨水井成型模组的外轮廓做改动,也不会对道路土建施工尺寸进行调整,因此对土建施工的影响几乎为零。由于本方案将蓄电池模组和电源控制模块分别设置在两个埋地柜中,而这两个埋地柜又分别设置在雨水井成型模组槽体的两不同侧壁上,因此还需要通过电连接将蓄电池模组和电源控制模块连接起来,以满足供备电的控制要求。此外,在至少其中一个埋地柜上还通过导线连接市电和基站的通信设备,例如可以沿井旁的线管走线,然后使输入端通过诸如路灯杆等市电设施与市电连接,输出端导通到基站上,与基站的通信设备连接,从而实现对基站的有效供电,同时又无需占用地面空间。此外本方案还有一个意外的优势,雨水井位于地面下,上面又有井盖盖住,因此雨水井内的温度波动幅度相对周围气温波动幅度要小的多,通常情况能做到冬暖夏凉,因此对基站供备电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有好处,尤其是蓄电池模块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有利于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延长。作为优选,埋地柜的上端设有可启闭的柜门;柜门设于井盖下。柜门可打开,以便安装检修内部设施。柜门设于井盖下,只有在井盖被打开的时候才可以打开柜门,因此减少了被随意破坏和被盗的可能性。作为优选,柜门的顶面为斜面,斜面的靠近雨水井成型模组的槽底方向的一侧为低端。由于位置较低,且处于雨水井下,因此环境中可能时常有水滴落在柜门上。将柜门顶面设计为斜面,可以引导水滴快速流入雨水井成型模组的槽底,保持柜门上的干燥。作为优选,所述井盖横跨在雨水井成型模组的两侧壁上方;井盖的对应柜门的位置在厚度方向上封闭,过水孔贯通的设于井盖的中间部分。本方案设计的过水孔,仅位于井盖的中部,这样从过水孔流入的水就不容易直接流淌到柜门上。作为优选,雨水井成型模组的槽底还横跨的适配铺设有底部走线模块;底部走线模块的两端设有分别与两个埋地柜电连接的导线或接头;两个埋地柜分别设于底部走线模块两端部的上方。为了方便安装,本方案还将沟通两个埋地柜的部分设计成了模块化的底部走线模块。底部走线模块的尺寸与雨水井成型模组尺寸适配,也与两个埋地柜所在的空间位置适配。底部走线模块上还设置有必要的导线或接头。只需要将底部走线模块铺设在雨水井成型模组的槽底,将两端的导线或接头适配的与上方的两个埋地柜电连接,然后将埋地柜安放到定位即可。这样可以大幅省略现场铺设导线的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导线在底部走线模块内部受到保护,也可以避免导线裸露在雨水井成型模组的槽底的不安全问题。作为优选,埋地柜的材质为良好导热材质,蓄电池模组和电源控制模块紧贴埋地柜的内侧壁安装。埋地柜的材质具备良好导热性,可以充分利用雨水井下的温度为蓄电池模组和电源控制模块降温散热。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基站供备电设备设置在雨水井的井盖下,既能够满足基站的用电需求,又能够不占用有限的地面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井盖、埋地柜、柜门、底部走线模块的配合关系分解示意图。其中:1井盖,2埋地柜,5柜门,6输入输出总线缆,7底部走线模块,8雨水井成型模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为一种雨水井基站供备电设备。雨水井包括一个井口,井口上扣合有井盖,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井基站供备电设备,包括埋设在地面下的雨水井成型模组(8),雨水井成型模组的形状为长槽形,上端开口于地面,雨水井的井盖(1)适配的扣合在雨水井成型模组的开口上,其特征是,在雨水井成型模组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凹槽,凹槽开口相对;两凹槽内均嵌入的设有密封的埋地柜(2),两个埋地柜内分别设有蓄电池模组和电源控制模块;两埋地柜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其中至少一个埋地柜还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市电和基站的通信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井基站供备电设备,包括埋设在地面下的雨水井成型模组(8),雨水井成型模组的形状为长槽形,上端开口于地面,雨水井的井盖(1)适配的扣合在雨水井成型模组的开口上,其特征是,在雨水井成型模组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凹槽,凹槽开口相对;两凹槽内均嵌入的设有密封的埋地柜(2),两个埋地柜内分别设有蓄电池模组和电源控制模块;两埋地柜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其中至少一个埋地柜还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市电和基站的通信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井基站供备电设备,其特征是,埋地柜的上端设有可启闭的柜门(5);柜门设于井盖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水井基站供备电设备,其特征是,柜门的顶面为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显良
申请(专利权)人: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