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立国专利>正文

一种桥梁施工支撑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652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施工支撑托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两侧均设有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转动槽内的相对侧壁上均铰接有第二转动杆,两个第二转动杆之间共同固定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一侧铰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油缸,两个第二油缸的末端均铰接在第二转动槽内的底部,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侧固定有套环,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侧上端铰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的顶部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方便推动承载板升降,结构稳定,支撑准确性高,承重能力强,对桥梁进行夹持,从而能有效的防止在支撑过程中出现跑偏的情况,拆卸安装速度快,方便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施工支撑托架
本技术涉及桥梁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桥梁施工支撑托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车辆的不断增多,大大小小的桥梁被建设起来,在桥梁修建和维护作业中,经常会使用到支撑托架,传统的支撑架多由钢管搭建而成,例如施工中常用的脚手架,由于脚手架的管件较多,在搭建时存在搭建难度大,搭建进度慢,以及需要很多人力来完成搭建,从而给桥梁的修建和维护作业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虽然目前在桥梁修建施工中,已在桥墩中预埋大块钢板,并且将三角托架在桥下组焊完成后单片吊装就位与预埋钢板焊接,三角托架焊接过程中,高空竖焊,焊缝质量难以保证,存在安全隐患,焊缝长、高空焊接工作量大、托架安装周期长,托架支撑过程中,桥梁定位准确度低,托架倾斜时,桥梁相对于托架易发生跑偏,拆除时需要使用气焊将托架由预埋钢板上割除,拆除困难,且经过气焊切割后的三角托架损伤严重,不宜多次使用,周转性差,托架投入量大,托架拆除后,实现预埋的大块钢板难以处理,影响桥墩外观质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桥梁施工支撑托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桥梁施工支撑托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施工支撑托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两侧均设有第二转动槽,两个第二转动槽内的相对侧壁上均铰接有第二转动杆,位于同一第二转动槽内的两个第二转动杆之间固定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一侧铰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油缸,两个第二油缸的末端均铰接在第二转动槽内的底部,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侧固定有套环,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侧上端铰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的顶部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固定有移动板,且移动板上设置有与凹槽配合的滑块,所述移动板的下端一侧固定有插杆,且插杆和套环相对应,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上端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下端两侧均设有第一转动槽,同一侧的两个第一转动杆为一组,两组第一转动杆和两个第一转动槽一一对应,同一组内的两个第一转动杆分别铰接在第一转动槽内的相对侧壁上,所述承载板的上端固定有垫板,所述承载板的上端两侧均设有豁口,且垫板位于两个豁口之间,所述豁口内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一侧固定有夹板,所述夹板的一侧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油缸,两个第一油缸的末端均固定在垫板的一侧。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下端两侧均固定有压板,所述连接板上均等间距设有多个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均贯穿设有螺栓,且螺栓的下端贯穿螺纹通孔并延伸至压板的下端。优选地,所述插杆采用碳素钢制成。优选地,所述夹板上包覆有橡胶层。优选地,所述插杆的外直径小于套环的内直径。优选地,所述螺栓的数量为6-8个。本技术中,使用时,转动螺栓将底板紧固在地面上,第二油缸推动横杆转动,横杆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杆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杆和第一转动杆转动,从而将承载板推起,电动伸缩杆推动移动板移动,从而带动插杆移动,插杆插进套环内,从而保持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位置,进行稳定支撑,承载板移动,使垫板抵触桥梁地面,第一油缸推动夹板移动,连接板在豁口内移动,使夹板稳定移动,两个夹板移动夹紧桥梁侧面,稳定固定,提高了支撑的准确性,且方便进行安装拆卸,本技术实现方便推动承载板升降,结构稳定,支撑准确性高,承重能力强,对桥梁进行夹持,从而能有效的防止在支撑过程中出现跑偏的情况,拆卸安装速度快,方便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桥梁施工支撑托架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桥梁施工支撑托架的底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桥梁施工支撑托架的承载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夹板、2第一油缸、3豁口、4连接板、5承载板、6螺栓、7压板、8螺纹通孔、9垫板、10第一转动槽、11电动伸缩杆、12第一转动杆、13凹槽、14移动板、15插杆、16套环、17第二转动杆、18第二油缸、19第二转动槽、20底板、21横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桥梁施工支撑托架,包括底板20,底板20的上端两侧均设有第二转动槽19,方便转动,两个第二转动槽19内的相对侧壁上均铰接有第二转动杆17,位于同一第二转动槽19内的两个第二转动杆17之间固定有横杆21,横杆21带动两个第二转动杆17转动,横杆21的一侧铰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油缸18,两个第二油缸18的末端均铰接在第二转动槽19内的底部,第二油缸18推动横杆21转动,从而使横杆21带动第二转动杆17转动,第二转动杆17的一侧固定有套环16,第二转动杆17的另一侧上端铰接有第一转动杆12,第二转动杆17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杆12转动,第一转动杆12的一侧设有凹槽13,凹槽13内的顶部固定有电动伸缩杆11,电动伸缩杆11的一端固定有移动板14,且移动板14上设置有与凹槽13配合的滑块,电动伸缩杆11推动移动板14在凹槽13内移动,移动板14的下端一侧固定有插杆15,且插杆15和套环16相对应,移动板14带动插杆15移动,使插杆15插进套环16内,从而固定第一转动杆12和第二转动杆17的位置关系,使第一转动杆12和第二转动杆17不能转动,稳定进行支撑,第一转动杆12的上端设有承载板5,承载板5的下端两侧均设有第一转动槽10,同一侧的两个第一转动杆12为一组,两组第一转动杆12分别与两个第一转动槽10相对应,同一组内的两个第一转动杆12分别铰接在第一转动槽10内的相对侧壁上,第一转动杆12转动,从而推动承载板5上升,承载板5的上端固定有垫板9,承载板5的上端两侧均设有豁口3,且垫板9位于两个豁口3之间,垫板9抵触桥梁底面,进行支撑,豁口3内安装有连接板4,连接板4的上端一侧固定有夹板1,夹板1的一侧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油缸2,两个第一油缸2的末端均固定在垫板9的一侧,第一油缸2带动夹板1移动,从而使夹板1移动并抵触在桥梁侧面,稳定固定,提高了支撑的准确性。本技术中,底板20的下端两侧均固定有压板7,连接板4上均等间距设有多个螺纹通孔8,螺纹通孔8内均贯穿设有螺栓6,且螺栓6的下端贯穿螺纹通孔8并延伸至压板7的下端,转动螺栓6,从而使螺栓6和地面预留的螺母旋紧,从而将底板20进行固定,插杆15采用碳素钢制成,结实耐用,不易变形,夹板1上包覆有橡胶层,保护桥梁侧面,插杆15的外直径小于套环16的内直径,方便插杆15插进套环16内,螺栓6的数量为6-8个,进行稳定连接。本技术中,使用时,转动螺栓6将底板20紧固在地面上,第二油缸18推动横杆21转动,横杆21带动第二转动杆17转动,第二转动杆17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杆12转动,第二转动杆17和第一转动杆12转动,从而将承载板5推起,电动伸缩杆11推动移动板14移动,从而带动插杆15移动,插杆15插进套环16内,从而保持第一转动杆12和第二转动杆17的位置,进行稳定支撑,承载板5移动,使垫板9抵触桥梁地面,第一油缸2推动夹板1移动,连接板4在豁口3内移动,使夹板1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施工支撑托架,包括底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0)的上端两侧均设有第二转动槽(19),两个第二转动槽(19)内的相对侧壁上均铰接有第二转动杆(17),位于同一第二转动槽(19)内的两个第二转动杆(17)之间固定有横杆(21),所述横杆(21)的一侧铰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油缸(18),两个第二油缸(18)的末端均铰接在第二转动槽(19)内的底部,所述第二转动杆(17)的一侧固定有套环(16),所述第二转动杆(17)的另一侧上端铰接有第一转动杆(12),所述第一转动杆(12)的一侧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内的顶部固定有电动伸缩杆(11),所述电动伸缩杆(11)的一端固定有移动板(14),且移动板(14)上设置有与凹槽(13)配合的滑块,所述移动板(14)的下端一侧固定有插杆(15),且插杆(15)和套环(16)相对应,所述第一转动杆(12)的上端设有承载板(5),所述承载板(5)的下端两侧均设有第一转动槽(10),同一侧的两个第一转动杆(12)为一组,两组第一转动杆(12)和两个第一转动槽(10)一一对应,同一组内的两个第一转动杆(12)分别铰接在第一转动槽(10)内的相对侧壁上,所述承载板(5)的上端固定有垫板(9),所述承载板(5)的上端两侧均设有豁口(3),且垫板(9)位于两个豁口(3)之间,所述豁口(3)内安装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上端一侧固定有夹板(1),所述夹板(1)的一侧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油缸(2),两个第一油缸(2)的末端均固定在垫板(9)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施工支撑托架,包括底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0)的上端两侧均设有第二转动槽(19),两个第二转动槽(19)内的相对侧壁上均铰接有第二转动杆(17),位于同一第二转动槽(19)内的两个第二转动杆(17)之间固定有横杆(21),所述横杆(21)的一侧铰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油缸(18),两个第二油缸(18)的末端均铰接在第二转动槽(19)内的底部,所述第二转动杆(17)的一侧固定有套环(16),所述第二转动杆(17)的另一侧上端铰接有第一转动杆(12),所述第一转动杆(12)的一侧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内的顶部固定有电动伸缩杆(11),所述电动伸缩杆(11)的一端固定有移动板(14),且移动板(14)上设置有与凹槽(13)配合的滑块,所述移动板(14)的下端一侧固定有插杆(15),且插杆(15)和套环(16)相对应,所述第一转动杆(12)的上端设有承载板(5),所述承载板(5)的下端两侧均设有第一转动槽(10),同一侧的两个第一转动杆(12)为一组,两组第一转动杆(12)和两个第一转动槽(10)一一对应,同一组内的两个第一转动杆(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立国芦俊李英
申请(专利权)人:卢立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