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309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环,包括固定环本体和锁扣机构;固定环本体包括圆弧状卡箍,该圆弧状卡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形成第一缺口;第一端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固定件,第二端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铰接部;第一固定部上设有凸起部;第二固定件包括与第二固定部和第二铰接部;锁扣机构包括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第一旋转件包括第一顶壁、两个第一侧壁;第一旋转件的一端与第一铰接部铰接;第二旋转件包括第二顶壁、两个第二侧壁;第二旋转件的一端与第二铰接部铰接,其另一端与第一旋转件的中部位置的两个第一侧壁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密封效果好,操作方便和开罐后可再次密封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环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固定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罐类有两大类,一类为金属罐,另一类是塑料和金属结合的罐,即罐体为塑料而罐盖为金属的罐,以上两种罐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罐顶部设有拉环,使用罐内储物时,拉开拉环即可。现有技术中的拉环存在如下缺点:开罐后不可再次密封,而且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环,它具有密封效果好,操作方便和开罐后可再次密封的特点。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固定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环本体和锁扣机构;所述固定环本体包括圆弧状卡箍,该圆弧状卡箍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形成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端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与圆弧状卡箍的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从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垂直向外延伸出的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凸起部;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与圆弧状卡箍的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和从第二固定部的一端垂直向外延伸出的第二铰接部;所述锁扣机构包括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所述第一旋转件包括圆弧形的第一顶壁,以及自第一顶壁的两侧垂直延伸出的两个第一侧壁;所述第一旋转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二旋转件包括圆弧形的第二顶壁,以及自第二顶壁的两侧垂直延伸出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旋转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件的中部位置的两个第一侧壁铰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壁上与第一旋转件铰接的一端设有第二缺口。进一步地,所述圆弧状卡箍的纵向截面为“C”字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铆钉与圆弧状卡箍的外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铆钉与圆弧状卡箍的外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件的一端通过铆钉与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旋转件的一端通过铆钉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壁的远离铰接端的一端设有延伸部。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上均设有条形孔。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为门字形。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包括固定环本体和锁扣机构,使用过程中,先将锁扣机构打开,即将第一旋转件朝远离凸起部的方向旋转,使得第一旋转件带动第二旋转件朝远离凸起部的方向旋转,由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分别带动圆弧状卡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向彼此远离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缺口扩大,然后将固定环本体套接于罐盖与罐体顶部开口的连接处;将锁扣机构闭合,即将第一旋转件朝接近凸起部的方向旋转,使得第一旋转件带动第二旋转件朝接近凸起部的方向旋转,由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分别带动圆弧状卡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向彼此靠近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缺口收拢,当第一旋转件完全覆盖住凸起部时,完成锁紧的过程。因此,本技术的固定环具有密封效果好,操作方便和开罐后可再次密封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固定环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固定环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的固定环处于另一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圆弧状卡箍;11、第一端部;12、第二端部;13、第一缺口;21、第一固定件;211、第一固定部;212、第一铰接部;213、凸起部;22、第二固定件;221、第二固定部;222、第二铰接部;31、第一旋转件;311、第一顶壁;312、第一侧壁;313、条形孔;32、第二旋转件;321、第二顶壁;3211、第二缺口;322、第二侧壁。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除特殊说明的之外,本实施例中所采用到的材料及设备均可从市场购得。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固定环,包括固定环本体和锁扣机构;固定环本体包括圆弧状卡箍10,该圆弧状卡箍10包括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之间形成第一缺口13;第一端部11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固定件21,第二端部12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固定件22;第一固定件21包括与圆弧状卡箍10的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211和从第一固定部211的一端垂直向外延伸出的第一铰接部212;第一固定部211上设有凸起部213,凸起部213为门字形;第二固定件22包括与圆弧状卡箍10的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221和从第二固定部221的一端垂直向外延伸出的第二铰接部222;锁扣机构包括第一旋转件31和第二旋转件32,第一旋转件31包括圆弧形的第一顶壁311,以及自第一顶壁311的两侧垂直延伸出的两个第一侧壁312;第一旋转件31的一端与第一铰接部212铰接;第二旋转件32包括圆弧形的第二顶壁321,以及自第二顶壁321的两侧垂直延伸出的两个第二侧壁322;第二旋转件32的一端与第二铰接部222铰接,其另一端与第一旋转件31的中部位置的两个第一侧壁312铰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固定部211为第一弧形板,第一铰接部212为沿第一弧形板的两侧竖直向上延伸出的两块第一竖板。第二固定部221为第二弧形板,第二铰接部222为沿第二弧形板的两侧竖直向上延伸出的两块第二竖板。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顶壁321上与第一旋转件31铰接的一端设有第二缺口3211。这样设计,能够增大第一旋转件31的旋转角度。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圆弧状卡箍10的纵向截面为“C”字形。这样设计,便于罐盖快速卡入,具有装配更加方便的特点。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固定部211通过铆钉与圆弧状卡箍10的外壁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固定部221通过铆钉与圆弧状卡箍10的外壁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旋转件31的一端通过铆钉与第一铰接部212铰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旋转件32的一端通过铆钉与第二铰接部222铰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顶壁311的远离铰接端的一端设有延伸部。这样设计,使用者通过该延伸部带动第一旋转件31旋转,使用更加方便。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第一侧壁312上均设有条形孔313。这样设计,使用者通过该条形孔313带动第一旋转件31旋转,使用更加方便。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先将锁扣机构打开,即将第一旋转件朝远离凸起部的方向旋转,使得第一旋转件带动第二旋转件朝远离凸起部的方向旋转,由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分别带动圆弧状卡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向彼此远离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缺口扩大,然后将固定环本体套接于罐盖与罐体顶部开口的连接处;将锁扣机构闭合,即将第一旋转件朝接近凸起部的方向旋转,使得第一旋转件带动第二旋转件朝接近凸起部的方向旋转,由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分别带动圆弧状卡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向彼此靠近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缺口收拢,当第一旋转件完全覆盖住凸起部时,完成锁紧的过程。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环本体和锁扣机构;所述固定环本体包括圆弧状卡箍,该圆弧状卡箍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形成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端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与圆弧状卡箍的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从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垂直向外延伸出的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凸起部;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与圆弧状卡箍的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和从第二固定部的一端垂直向外延伸出的第二铰接部;所述锁扣机构包括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所述第一旋转件包括圆弧形的第一顶壁,以及自第一顶壁的两侧垂直延伸出的两个第一侧壁;所述第一旋转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二旋转件包括圆弧形的第二顶壁,以及自第二顶壁的两侧垂直延伸出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旋转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件的中部位置的两个第一侧壁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环本体和锁扣机构;所述固定环本体包括圆弧状卡箍,该圆弧状卡箍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形成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端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与圆弧状卡箍的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从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垂直向外延伸出的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凸起部;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与圆弧状卡箍的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和从第二固定部的一端垂直向外延伸出的第二铰接部;所述锁扣机构包括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所述第一旋转件包括圆弧形的第一顶壁,以及自第一顶壁的两侧垂直延伸出的两个第一侧壁;所述第一旋转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二旋转件包括圆弧形的第二顶壁,以及自第二顶壁的两侧垂直延伸出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旋转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件的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宝来五金制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