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秋荣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处理用的混凝剂间歇投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8246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的间歇投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的混凝剂间歇投放装置。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对混凝剂进行间歇投放、污水处理效果好、劳动强度小、省时省力的污水处理用的混凝剂间歇投放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用的混凝剂间歇投放装置,包括有底座、第一大支撑板、大旋转轴、大定位螺杆、沉淀缸、过滤网、排液管、阀门、大支架、第一轴承、第一连接轴等;第一大支撑板位于底座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的混凝剂间歇投放装置,能够对混凝剂进行间歇投放,有利于污水中杂质的凝聚和絮凝,污水处理效果好,劳动强度小,省时省力,有利于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的混凝剂间歇投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的间歇投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的混凝剂间歇投放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污水进行混凝处理,混凝是指水中胶体颗粒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混凝的过程就是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加入药剂,使杂质产生凝聚、絮凝的过程,在混凝过程中能起絮凝和凝聚的作用物质称为混凝剂,混凝剂主要用于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工业废水和特殊水质的处理,但是现有的污水处理过程中,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混凝剂全部投放到污水中,无法对混凝剂进行间歇投放,不利于污水中杂质的凝聚和絮凝,污水处理效果差,而且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不利于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污水处理过程中,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混凝剂全部投放到污水中,无法对混凝剂进行间歇投放,不利于污水中杂质的凝聚和絮凝,污水处理效果差,而且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的缺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对混凝剂进行间歇投放、污水处理效果好、劳动强度小、省时省力的污水处理用的混凝剂间歇投放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用的混凝剂间歇投放装置,包括有底座、第一大支撑板、大旋转轴、大定位螺杆、沉淀缸、过滤网、排液管、阀门、大支架、第一轴承、第一连接轴、大皮带轮、密封垫、第二轴承、搅拌桨、料缸、活动板、小连接杆和长连接杆,第一大支撑板位于底座的上方,第一大支撑板与底座顶部的右侧相连接,第一大支撑板的中部开有第一大旋转孔,大旋转轴位于第一大旋转孔内,第一大支撑板前侧壁的中部螺纹连接有大定位螺杆,大定位螺杆与大旋转轴相接触,沉淀缸位于第一大支撑板的左侧,沉淀缸右侧壁的中间位置与大旋转轴的左端相连接,沉淀缸内底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有过滤网,沉淀缸底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有排液管,沉淀缸与排液管相连通,排液管位于过滤网的正下方,阀门安装在排液管上,大支架位于沉淀缸的左侧,大支架的下端与底座顶部的左侧相连接,第一轴承嵌设在大支架的上部,第一连接轴与第一轴承设置为过盈连接,大皮带轮位于大支架的左侧,大皮带轮与第一连接轴的左端相连接,密封垫位于大支架与沉淀缸之间,密封垫与沉淀缸的左侧壁相连接,密封垫套在第一连接轴上,第二轴承嵌设在沉淀缸左侧壁的中间位置,第二轴承与第一连接轴设置为过盈连接,搅拌桨位于沉淀缸内,搅拌桨与第一连接轴的右端相连接,料缸位于沉淀缸的正上方,料缸的底部开有排料口,活动板与料缸的内底部相接触,活动板开有漏料口,漏料口与排料口相对应,活动板的顶部连接有小连接杆,小连接杆位于漏料口的后方,小连接杆的上端与长连接杆底部的右端相连接,料缸左侧壁的上部开有前后延伸的第一滑槽,长连接杆滑动式位于第一滑槽内。可选地,还包括有第二大支撑板、大销轴、摆动板、小销轴、扇形齿板、长齿板、滑块和滑轨,第二大支撑板位于大支架的左侧,第二大支撑板的下端与底座的顶部相连接,第二大支撑板右侧壁的上部连接有大销轴,摆动板位于大皮带轮与第二大支撑板之间,摆动板的下部开有第二滑槽,小销轴的左部滑动式位于第二滑槽内,小销轴的右端与大皮带轮左侧壁的偏心位置相连接,摆动板开有第二大旋转孔,第二大旋转孔位于第二滑槽的上方,大销轴位于第二大旋转孔内,摆动板的顶部连接有扇形齿板,长齿板位于扇形齿板的上方,长齿板与扇形齿板相啮合,长齿板的右侧壁与长连接杆的左端相连接,长齿板的左侧壁连接有滑块,第二大支撑板右侧壁的上端连接有滑轨,滑轨位于滑块的左侧,滑轨与滑块设置为滑动连接。可选地,还包括有蜗轮、蜗杆、第二连接轴、第一小轴承座、第二小轴承座和小旋转轮,蜗轮位于第一大支撑板的右侧,蜗轮与大旋转轴的右端相连接,蜗杆位于蜗轮的下方,蜗杆与蜗轮相啮合,蜗杆与第二连接轴的中部相连接,第二连接轴的后端与第一小轴承座内的轴承设置为过盈连接,第二连接轴的前部与第二小轴承座内的轴承设置为过盈连接,第二小轴承座和第一小轴承座均与第一大支撑板的右侧壁相连接,小旋转轮位于第二小轴承座的前方,小旋转轮与第二连接轴的前端相连接。可选地,还包括有小皮带轮、循环皮带和旋转电机,小皮带轮位于大皮带轮的下方,小皮带轮与大皮带轮通过循环皮带连接,小皮带轮与旋转电机输出轴的右端相连接,旋转电机的左侧壁与第二大支撑板右侧壁的下部相连接。可选地,还包括有收液缸、托板和滚轮,收液缸位于排液管的正下方,收液缸放置在托板上,托板的底部连接有若干个滚轮,滚轮与底座的顶部相接触。在本专利技术中,当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将需要处理的污水加入到沉淀缸内,将混凝剂加入到料缸内,然后工作人员对大皮带轮进行转动,大皮带轮通过第一连接轴带动搅拌桨进行转动,搅拌桨对沉淀缸内的污水进行搅拌,同时其它工作人员对长连接杆进行前后滑动,长连接杆通过小连接杆带动活动板在料缸内进行滑动,当滑动到漏料口与排料口对齐时,料缸内的混凝剂通过漏料口和排料口向下落入到沉淀缸内,当活动板继续滑动时,漏料口与排料口将错开,从而将料缸内的混凝剂挡住,通过对长连接杆的前后滑动实现对料缸内的混凝剂进行间歇投放,落入到沉淀缸内的混凝剂通过搅拌桨的充分搅拌后,混凝剂能够与污水中细小污染颗粒物结合形成絮状物进行沉淀,沉淀完毕后,打开阀门通过排液管排出即可,形成的絮状物将被过滤网挡住,然后工作人员将大定位螺杆拧松,然后对大旋转轴进行转动,大旋转轴带动沉淀缸进行翻转180度后,被过滤网挡住的絮状物向下落到外边,便于工作人员对絮状物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反向转动大旋转轴,大旋转轴带动沉淀缸进行复位,再将大定位螺杆拧紧即可。当工作人员对大皮带轮进行转动时,大皮带轮通过第一连接轴带动搅拌桨进行转动的同时,能够带动小销轴进行转动,小销轴带动摆动板进行摆动,大销轴为摆动板提供摆动辅助,摆动板带动扇形齿板进行摆动,扇形齿板通过长齿板带动长连接杆在第一滑槽内进行滑动,滑块和滑轨为长齿板提供导向辅助,当不需要摆动板摆动时,可以向左推动摆动板,摆动板能够在大销轴上滑动,并使小销轴从第二滑槽内移出,同时扇形齿板与长齿板脱离啮合,使用方法多种多样。当需要对沉淀缸内的絮状物进行清理时,工作人员对小旋转轮进行转动,小旋转轮带动第二连接轴进行转动,第二连接轴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进行转动,从而蜗轮通过大旋转轴带动沉淀缸进行旋转,利用蜗杆与蜗轮的自锁功能,便于对倾斜角度进行灵活调整,从而对沉淀缸进行灵活转动,省时省力,清理更加方便快捷。当需要对大皮带轮进行转动时,工作人员可以启动旋转电机进行运转,旋转电机带动小皮带轮进行转动,小皮带轮通过循环皮带带动大皮带轮进行转动,从而利用旋转电机代替人工手动操作,更加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当需要对处理好的污水进行运送时,工作人员可以打开阀门通过排液管,将处理好的污水排入到收液缸内,通过托板和滚轮将处理好的污水运输到需要的地方即可,移动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的混凝剂间歇投放装置,能够对混凝剂进行间歇投放,有利于污水中杂质的凝聚和絮凝,污水处理效果好,劳动强度小,省时省力,有利于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护维修,易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大支撑板的主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用的混凝剂间歇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1)、第一大支撑板(2)、大旋转轴(3)、大定位螺杆(4)、沉淀缸(5)、过滤网(6)、排液管(7)、阀门(8)、大支架(9)、第一轴承(10)、第一连接轴(11)、大皮带轮(12)、密封垫(13)、第二轴承(14)、搅拌桨(15)、料缸(16)、活动板(17)、小连接杆(18)和长连接杆(19),第一大支撑板(2)位于底座(1)的上方,第一大支撑板(2)与底座(1)顶部的右侧相连接,第一大支撑板(2)的中部开有第一大旋转孔(201),大旋转轴(3)位于第一大旋转孔(201)内,第一大支撑板(2)前侧壁的中部螺纹连接有大定位螺杆(4),大定位螺杆(4)与大旋转轴(3)相接触,沉淀缸(5)位于第一大支撑板(2)的左侧,沉淀缸(5)右侧壁的中间位置与大旋转轴(3)的左端相连接,沉淀缸(5)内底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有过滤网(6),沉淀缸(5)底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有排液管(7),沉淀缸(5)与排液管(7)相连通,排液管(7)位于过滤网(6)的正下方,阀门(8)安装在排液管(7)上,大支架(9)位于沉淀缸(5)的左侧,大支架(9)的下端与底座(1)顶部的左侧相连接,第一轴承(10)嵌设在大支架(9)的上部,第一连接轴(11)与第一轴承(10)设置为过盈连接,大皮带轮(12)位于大支架(9)的左侧,大皮带轮(12)与第一连接轴(11)的左端相连接,密封垫(13)位于大支架(9)与沉淀缸(5)之间,密封垫(13)与沉淀缸(5)的左侧壁相连接,密封垫(13)套在第一连接轴(11)上,第二轴承(14)嵌设在沉淀缸(5)左侧壁的中间位置,第二轴承(14)与第一连接轴(11)设置为过盈连接,搅拌桨(15)位于沉淀缸(5)内,搅拌桨(15)与第一连接轴(11)的右端相连接,料缸(16)位于沉淀缸(5)的正上方,料缸(16)的底部开有排料口(161),活动板(17)与料缸(16)的内底部相接触,活动板(17)开有漏料口(171),漏料口(171)与排料口(161)相对应,活动板(17)的顶部连接有小连接杆(18),小连接杆(18)位于漏料口(171)的后方,小连接杆(18)的上端与长连接杆(19)底部的右端相连接,料缸(16)左侧壁的上部开有前后延伸的第一滑槽(162),长连接杆(19)滑动式位于第一滑槽(16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的混凝剂间歇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1)、第一大支撑板(2)、大旋转轴(3)、大定位螺杆(4)、沉淀缸(5)、过滤网(6)、排液管(7)、阀门(8)、大支架(9)、第一轴承(10)、第一连接轴(11)、大皮带轮(12)、密封垫(13)、第二轴承(14)、搅拌桨(15)、料缸(16)、活动板(17)、小连接杆(18)和长连接杆(19),第一大支撑板(2)位于底座(1)的上方,第一大支撑板(2)与底座(1)顶部的右侧相连接,第一大支撑板(2)的中部开有第一大旋转孔(201),大旋转轴(3)位于第一大旋转孔(201)内,第一大支撑板(2)前侧壁的中部螺纹连接有大定位螺杆(4),大定位螺杆(4)与大旋转轴(3)相接触,沉淀缸(5)位于第一大支撑板(2)的左侧,沉淀缸(5)右侧壁的中间位置与大旋转轴(3)的左端相连接,沉淀缸(5)内底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有过滤网(6),沉淀缸(5)底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有排液管(7),沉淀缸(5)与排液管(7)相连通,排液管(7)位于过滤网(6)的正下方,阀门(8)安装在排液管(7)上,大支架(9)位于沉淀缸(5)的左侧,大支架(9)的下端与底座(1)顶部的左侧相连接,第一轴承(10)嵌设在大支架(9)的上部,第一连接轴(11)与第一轴承(10)设置为过盈连接,大皮带轮(12)位于大支架(9)的左侧,大皮带轮(12)与第一连接轴(11)的左端相连接,密封垫(13)位于大支架(9)与沉淀缸(5)之间,密封垫(13)与沉淀缸(5)的左侧壁相连接,密封垫(13)套在第一连接轴(11)上,第二轴承(14)嵌设在沉淀缸(5)左侧壁的中间位置,第二轴承(14)与第一连接轴(11)设置为过盈连接,搅拌桨(15)位于沉淀缸(5)内,搅拌桨(15)与第一连接轴(11)的右端相连接,料缸(16)位于沉淀缸(5)的正上方,料缸(16)的底部开有排料口(161),活动板(17)与料缸(16)的内底部相接触,活动板(17)开有漏料口(171),漏料口(171)与排料口(161)相对应,活动板(17)的顶部连接有小连接杆(18),小连接杆(18)位于漏料口(171)的后方,小连接杆(18)的上端与长连接杆(19)底部的右端相连接,料缸(16)左侧壁的上部开有前后延伸的第一滑槽(162),长连接杆(19)滑动式位于第一滑槽(162)内。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的混凝剂间歇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大支撑板(21)、大销轴(22)、摆动板(23)、小销轴(24)、扇形齿板(25)、长齿板(26)、滑块(27)和滑轨(28),第二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秋荣
申请(专利权)人:钟秋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