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换小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822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换小翼装置,位于机翼尖端,包括小翼单元和底座单元,底座单元的一端与机翼尖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小翼单元可拆卸固定连接;小翼单元包括凸起机构和小翼机构,凸起机构的一端与小翼机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底座单元可拆卸固定连接;底座单元包括凹槽机构和连接座,凹槽机构位于连接座内部,且与凸起机构可拆卸固定连接,凹槽机构的形状与凸起机构的形状相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空气阻力大、资金投入高、能源消耗大、拆卸耗时长和维修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换小翼装置
本技术属于航空气动
,具体涉及一种可拆换小翼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航空业的发展,如今已经发展了很多飞机,在20世纪70年代惠特科姆博士研发出一种小翼后,小翼就开始大量的运用到了军民运输机上,因为机翼在飞行产生升力的同时,下翼面的高压区气流会绕过翼梢流向上翼面,形成强烈的旋涡气流,并从机翼向后沿伸很长一段距离,它们带走了能量,增加了空气阻力。翼尖小翼就是用来消弱这种阻力的。据统计一架波音737飞机加装小翼后每年将节省300吨燃油,这不仅为航空公司节约了成本,增大利润,同时也为缓解了世界燃油日渐稀缺的状况。目前出现了很多小翼的形式,可概括为两类:上单式小翼布局:优点是通常具有一定的外倾角,可提供额外的升力。缺点是对翼根产生额外的弯矩,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上下式小翼布局:一般是垂直于机翼,不会产生额外的弯矩,但也不会提供额外的升力。有研究表明飞机在不同的飞行状态飞行时小翼的外形、大小都会对节约燃油有不同的表现。例如飞机在起飞时小翼的作用并不大,甚至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某些短线飞行时不装小翼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例如飞机航程要求在高空和在低空时,对小翼的外形也有不同的要求。现有飞机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飞机机翼尖端多为平直翼尖,增加了空气阻力,提高了资金投入;(2)目前飞机均为固定的翼梢小翼,在飞机在不同的飞行需要时并不能做到对燃油的最大程度的节省;(3)小翼拆卸耗时长,投入大量人力;(4)翼尖受损修复是非常麻烦的事情,严重可能导致整个机翼的更换甚至是整个飞机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小飞行阻力、降低资金投入、节省能源、便于维修、拆卸耗时短和实用性高的可拆换小翼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空气阻力大、资金投入高、能源消耗大、拆卸耗时长和维修麻烦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拆换小翼装置,位于机翼尖端,包括小翼单元和底座单元,底座单元的一端与机翼尖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小翼单元可拆卸固定连接;小翼单元包括凸起机构和小翼机构,凸起机构的一端与小翼机构固定连接;底座单元包括凹槽机构和连接座,凹槽机构位于连接座内部,且与凸起机构可拆卸固定连接,凹槽机构的形状与凸起机构的形状相同。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小空气阻力、降低资金投入、节省能源、便于维修和实用性高的可拆换小翼装置,小翼机构减小了飞行时的空气阻力,降低了资金投入,可拆卸的小翼单元方便飞机的维修和小翼的更换,为飞机在不同的飞行需要时最大程度的节省燃油,提高了实用性。进一步地,凹槽机构的内部一侧设置有导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导轨减小摩擦,减少了拆换耗时,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进一步地,小翼机构为平直小翼、上单式小翼或上下式小翼。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提供多种小翼机构,适应各种飞行需要,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进一步地,上单式小翼的外倾角为10°-30°。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减小了空气阻力,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进一步地,还包括螺钉机构,螺钉机构包括固定螺钉和至少一排均匀设置且大小相同的螺孔,螺孔对应设置在凸起机构和凹槽机构上。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固定装置,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进一步地,凸起机构、小翼机构、凹槽机构和连接座采用铝锂合金材料制成。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铝锂合金材料强度高,避免了飞行时损坏导致事故,质量轻,减轻了飞机的重量,避免由于过重影响飞行。附图说明图1为可拆换小翼装置爆炸图;图2为小翼机构结构示意图。其中,1、小翼单元;11、小翼机构;12、凸起机构;2、底座单元;21、连接座;22、凹槽机构;3、导轨;4、固定螺钉;5、螺孔;6、机翼尖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可拆换小翼装置,位于机翼尖端(6),包括小翼单元1和底座单元2,底座单元2的一端与机翼尖端(6)固定连接,用于固定装置,其另一端与小翼单元1可拆卸固定连接,便于更换小翼单元1;小翼单元1包括凸起机构12和小翼机构11,小翼机构11为平直翼尖,凸起机构12的一端与小翼机构1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底座单元2可拆卸固定连接;底座单元2包括凹槽机构22和连接座21,凹槽机构22位于连接座21内部,且与凸起机构12可拆卸固定连接,凹槽机构22的形状与凸起机构12的形状相同,还包括螺钉机构,螺钉机构包括5个固定螺钉4和一排均匀设置且大小相同的5个螺孔5,螺孔5对应设置在凸起机构12和凹槽机构22上,用于固定小翼单元1。本实施例中,凹槽机构22的内部一侧设置有便于进行嵌合的导轨3。本实施例中,小翼机构11还可以为上单式小翼或上下式小翼,上单式小翼如图2(a)所示,上单式小翼单元如图2(b)所示,上下式小翼如图2(c)所示,上下式小翼单元如图2(d)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单式小翼的外倾角为20°,减小空气阻力。本实施例中,凸起机构12、小翼机构11、凹槽机构22和连接座21采用强度高、质量轻的铝锂合金材料制成,减轻飞机重量,提高机翼强度。本实施例中,根据飞机的型号,选定对应的连接座21型号,将连接座21固定在飞机的机翼尖端6,将通过导轨3将小翼单元1的凸起机构12与底座单元2的凹槽机构22进行嵌合,在螺孔5安装固定螺钉4固定小翼单元1,实现小翼单元1的加装,根据飞机飞行状态需要更换小翼时,拆卸螺孔5上的固定螺钉4;通过导轨3将凸起机构12从凹槽机构22中滑出,实小翼单元1的拆卸;根据飞行状态,选定更换小翼单元1的小翼机构11类型,通过导轨3将其凸起机构12与凹槽机构22进行嵌合,并在螺孔5安装固定螺钉4固定小翼单元1,实现小翼单元1的更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小空气阻力、降低资金投入、节省能源、便于维修和实用性高的可拆换小翼装置,小翼机构减小了飞行时的空气阻力,降低了资金投入,可拆卸的小翼单元方便飞机的维修和小翼的更换,减少了拆卸耗时,并为飞机在不同的飞行需要时最大程度的节省燃油,提高了实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用于理解技术的结构、功能和效果,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换小翼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机翼尖端(6),包括小翼单元(1)和底座单元(2),所述底座单元(2)的一端与机翼尖端(6)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小翼单元(1)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小翼单元(1)包括凸起机构(12)和小翼机构(11),所述凸起机构(12)的一端与小翼机构(11)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单元(2)包括凹槽机构(22)和连接座(21),所述凹槽机构(22)位于连接座(21)内部,且与凸起机构(12)可拆卸固定连接,凹槽机构(22)的形状与凸起机构(12)的形状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换小翼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机翼尖端(6),包括小翼单元(1)和底座单元(2),所述底座单元(2)的一端与机翼尖端(6)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小翼单元(1)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小翼单元(1)包括凸起机构(12)和小翼机构(11),所述凸起机构(12)的一端与小翼机构(11)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单元(2)包括凹槽机构(22)和连接座(21),所述凹槽机构(22)位于连接座(21)内部,且与凸起机构(12)可拆卸固定连接,凹槽机构(22)的形状与凸起机构(12)的形状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换小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机构(22)的内部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吉杨映根郑乐易林辉吴墙铵赵兴李健曾浩芸霍蔚峰刘楚雨何智林蔡瀚宇杨林汤献金冯任杰唐文静张靖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