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磨削修复脱棉盘组件的磨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784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磨削修复脱棉盘组件的磨削装置,其包括:下支座、上支座、支撑立杆、磨削棒和调节构件;支撑立杆的上端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上支座上;支撑立杆的下端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下支座上;磨削棒为圆柱状;磨削棒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支撑立杆上;磨削棒的轴向与支撑立杆垂直;磨削棒为多个;多个磨削棒沿支撑立杆上下间隔设置;磨削棒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调节构件设置在下支座上,与下支座通过螺纹连接;调节构件转动,能够上下移动,用于调节支撑立杆的上下位置;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免于拆卸采棉机上的脱棉盘组件,提高脱棉盘组件的修复效率,进而增加采棉机的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磨削修复脱棉盘组件的磨削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磨削修复脱棉盘组件的磨削装置。
技术介绍
采棉机在采摘棉花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脱棉盘组件脱去缠绕在摘锭组件上的棉花,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摘锭组件上的摘锭缠绕棉花的数量不同,造成脱棉盘在脱去摘锭上的棉花时,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目前,磨损后的脱棉盘,需要从采棉机上拆卸下来,用专门的磨削工具进行磨削修复,使脱棉盘组件中的脱棉盘的工作面能够等距,与摘锭组件对应;由于脱棉盘组件拆卸困难,且需要去指定地点去修复,维修成本高,其耽误农时,影响采棉机的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磨削修复脱棉盘组件的磨削装置,主要目的在于免于拆卸采棉机上的脱棉盘组件,提高脱棉盘组件的修复效率,进而增加采棉机的作业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磨削修复脱棉盘组件的磨削装置,包括:下支座、上支座、支撑立杆、磨削棒和调节构件;所述支撑立杆的上端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支座上;所述支撑立杆的下端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下支座上;所述磨削棒为圆柱状;所述磨削棒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杆上;所述磨削棒的轴向与所述支撑立杆垂直;所述磨削棒为多个;多个所述磨削棒沿所述支撑立杆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磨削棒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所述调节构件设置在所述下支座上,与所述下支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构件转动,能够上下移动,用于调节所述支撑立杆的上下位置;所述调节构件的上端顶置在所述支撑立杆上;所述调节构件被转动向上移动,能够推动所述支撑立杆向上移动;所述调节构件被转动向下移动,所述支撑立杆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立杆的上端与所述上支座通过花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立杆的下端与所述下支座通过花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构件为螺钉。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构件为内六角圆柱头螺钉。进一步地,所述磨削棒为16个。进一步地,所述磨削棒为18个。进一步地,所述磨削棒为20个。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用于磨削修复脱棉盘组件的磨削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能够免于拆卸采棉机上的脱棉盘组件,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脱棉盘组件的修复效率,进而增加采棉机的作业效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磨削修复脱棉盘组件的磨削装置的示意图。图中所示:1为支撑立杆,2为磨削棒,3为上支座,3-1为上座体,3-2为第一紧固件,4为下支座,4-1为下座体,4-2为第二紧固件,5为调节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磨削修复脱棉盘组件的磨削装置,包括:下支座4、上支座3、支撑立杆1、磨削棒2和调节构件5;支撑立杆1的上端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上支座3上;本实施例优选,支撑立杆1的上端与上支座3通过花键连接。支撑立杆1的下端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下支座4上。本实施例优选,支撑立杆1的下端与下支座4通过花键连接。支撑立杆1的上端和下端为外花键轴。磨削棒2为圆柱状;磨削棒2的外壁上设置有细小颗粒,用于增加其磨削效果;当然,磨削棒2的外壁上也可以粘接砂纸等用于磨削脱棉盘。磨削棒2更换砂纸快捷方便,也方便清理残留在磨削棒2上的砂纸残留物。磨削棒2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支撑立杆1上;本实施例优选磨削棒2与支撑立杆1通过滑动轴承连接,以减少磨削棒2的摆动间隙和径向受力时耐受度;磨削棒2的轴向与支撑立杆1垂直;磨削棒2为多个;多个磨削棒2沿支撑立杆1上下间隔设置;磨削棒2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以与脱棉盘组件上的脱棉盘对应设置。调节构件5设置在下支座4上,与下支座4通过螺纹连接;调节构件5转动,能够上下移动,用于调节支撑立杆1的上下位置;调节构件5的上端顶置在支撑立杆1上;调节构件5被转动向上移动,能够推动支撑立杆1向上移动;调节构件5被转动向下移动,支撑立杆1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在作业时,将上支座3和下支座4分别支撑在采棉机部件的壳体上,将磨削棒2与采棉机上的脱棉盘组件对应,使磨削棒2与脱棉盘的下表面一一对应地压合;在采棉机的作业模式下,采棉机带动脱棉盘组件转动,脱棉盘组件与磨削棒2相对摩擦,使磨削棒2对脱棉盘磨削修复。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磨削修复脱棉盘组件的磨削装置,能够免于拆卸采棉机上的脱棉盘组件,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脱棉盘组件的修复效率,进而增加采棉机的作业效率。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调节构件5为螺钉。进一步优选,调节构件5为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磨削棒2为16个。可替换地,磨削棒2为18个。可替换地,磨削棒2为20个。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上支座3包括:上座体3-1和多个第一紧固件3-2;上座体3-1为圆台状;第一紧固件3-2与上座体3-1通过螺纹连接;多个第一紧固件3-2沿圆周方向均匀地分布在上座体3-1上;第一紧固件3-2被旋转,能够上下移动。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下支座4包括:下座体4-1和多个第二紧固件4-2;下座体4-1为圆台状,第二紧固件4-2与下座体4-1通过螺纹连接;多个第二紧固件4-2沿圆周方向均匀地分布在下座体4-1上;第二紧固件4-2被旋转,能够上下移动。进一步说明,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术语不应该限制这些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例如,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这没有脱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类似地,元件一、元件二也不代表元件的顺序,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如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意结合和所有结合。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磨削修复脱棉盘组件的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座、上支座、支撑立杆、磨削棒和调节构件;所述支撑立杆的上端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支座上;所述支撑立杆的下端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下支座上;所述磨削棒为圆柱状;所述磨削棒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杆上;所述磨削棒的轴向与所述支撑立杆垂直;所述磨削棒为多个;多个所述磨削棒沿所述支撑立杆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磨削棒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所述调节构件设置在所述下支座上,与所述下支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构件转动,能够上下移动,用于调节所述支撑立杆的上下位置;所述调节构件的上端顶置在所述支撑立杆上;所述调节构件被转动向上移动,能够推动所述支撑立杆向上移动;所述调节构件被转动向下移动,所述支撑立杆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磨削修复脱棉盘组件的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座、上支座、支撑立杆、磨削棒和调节构件;所述支撑立杆的上端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支座上;所述支撑立杆的下端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下支座上;所述磨削棒为圆柱状;所述磨削棒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杆上;所述磨削棒的轴向与所述支撑立杆垂直;所述磨削棒为多个;多个所述磨削棒沿所述支撑立杆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磨削棒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所述调节构件设置在所述下支座上,与所述下支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构件转动,能够上下移动,用于调节所述支撑立杆的上下位置;所述调节构件的上端顶置在所述支撑立杆上;所述调节构件被转动向上移动,能够推动所述支撑立杆向上移动;所述调节构件被转动向下移动,所述支撑立杆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黎郭健张秋霞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石河子市技工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