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力筒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783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承力筒的加工工艺,在加工时,先在内筒的端面上加工装配孔的安装段,再将内筒与流道外壁焊接,然后密封该装配孔的安装段,再加工装配孔的装配段。由于安装段与内腔连通,并不用于转配,因此,对安装段的定位要求降低,而且在加工装配段时,可将安装段进行密封,阻隔了装配段与内腔的连通,防止了铁屑和其他杂质落入内腔中,从而从根本上预防了内腔的污染,极大的降低了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上述加工工艺的承力筒。

A Bearing Cylinder and Its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a load-bearing cylinder, in which the installation section of an assembly hole is first processed on the end face of the inner cylinder, then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runner are welded, then the installation section of the assembly hole is sealed, and the assembly section of the assembly hole is processed. Because the installation s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and is not used for transfer, the positioning requirements of the installation section are reduced, and the installation section can be sealed during the processing of the assembly section, which block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ssembly section and the inner cavity, prevents iron chips and other impurities from falling into the inner cavity, thus fundamentally preventing the pollution of the inner cavity. It reduces the potential safety hazards in the process of engine operation.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bearing cylinder with the above processing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力筒及其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承力筒的加工工艺及采用该加工工艺的承力筒。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承力筒类零件由于其需要进行通气,故在设计时都会通过一个流道外壁02和一个内筒01进行焊接,在两者中间留有内腔以保证气流能够顺利通过。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与内腔相通的位于大端面上的三个装配孔03由于在后续的装配时需要与其他部件定位,因此,有位置度的要求,所以该端面上的三个装配孔03必须在流道外壁02和内筒01焊接完成之后进行加工。但是从该零件装配孔处的剖视图(图2)可以看出,装配孔03与零件内腔直接相连,而该处装配孔03采用数铣加工而成,这样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铁屑会伴随着冷却液进入零件内腔,后续难以清除干净,导致零件内部有多余物残留。该类型零件目前是新机研制中比较关键的一个部分,以前出现过该类型零件由于零件内腔有多余物的存在而导致整个部件重新分解,使得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力筒的加工工艺,以降低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加工工艺的承力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承力筒的加工工艺,其包括步骤:在内筒的端面的预设位置上加工装配孔的安装段;将加工好所述安装段的所述内筒与流道外壁焊接,且所述内筒与所述流道外壁之间形成内腔,所述安装段与所述内腔连通;密封所述装配孔的安装段;在焊接后的所述内筒和所述流道外壁的端面定位,并加工装配孔的装配段,打开所述安装段,且所述安装段与对应的所述装配段连通。优选的,上述的加工工艺中,所述装配孔的安装段为台阶孔,且远离所述内腔的一段的直径大于靠近所述内腔的一段的直径。优选的,上述的加工工艺中,在所述安装段内安装弹性的防护塞密封所述装配孔的安装段。优选的,上述的加工工艺中,所述防护塞位于所述安装段靠近所述内腔的一段。优选的,上述的加工工艺中,所述安装段为螺纹孔,并通过螺纹件密封所述安装段。优选的,上述的加工工艺中,所述装配孔的安装段的直径小于所述装配孔的装配段的直径。优选的,上述的加工工艺中,所述装配段采用数铣加工。一种承力筒,包括:焊接形成内腔的内筒和流道外壁以及位于所述内筒和所述流道外壁端面的装配孔,其中,所述装配孔包括用于装配的装配段和可拆卸密封的安装段,所述安装段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装配段能够与所述安装段连通。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承力筒在加工时,先在内筒的端面上加工装配孔的安装段,再将内筒与流道外壁焊接,然后密封该装配孔的安装段,再加工装配孔的装配段。由于安装段与内腔连通,并不用于转配,因此,对安装段的定位要求降低,而且在加工装配段时,可将安装段进行密封,阻隔了装配段与内腔的连通,防止了铁屑和其他杂质落入内腔中,从而从根本上预防了内腔的污染,极大的降低了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公开的承力筒的俯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公开的承力筒的主视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承力筒的加工工艺的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承力筒的主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承力筒的加工工艺,以降低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核心在于在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加工工艺的承力筒。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承力筒在加工时,先在内筒1的端面上加工装配孔的安装段3,再将内筒1与流道外壁2焊接,然后密封该装配孔的安装段3,再加工装配孔的装配段4。具体的加工步骤如下:步骤S1:在内筒的端面的预设位置上加工装配孔的安装段。该装配孔的安装段3在内筒1加工时直接加工出来,具体的,可通过数铣加工。本申请中的预设位置为原承力筒的装配孔的大概位置,由于装配孔的安装段3不是用于与其他部件装配的部分,因此,该安装段3的位置要求较低,不需要准确定位。步骤S2:将加工好安装段的内筒与流道外壁焊接,并在内筒和流道外壁之间形成内腔,且上述的安装段与内腔连通。加工好安装段3后再将内筒1与流道外壁2焊接,该安装段3与内腔连通,一方面需要完成管路的与内腔的连通,另一方面还可减小对装配孔位置的要求。步骤S3:密封装配孔的安装段。将装配孔的安装段3密封,这样可防止内腔与外界的连通,防止外界的杂质进入内腔,避免内腔的污染。步骤S4:在焊接后的内筒和流道外壁的端面定位,并加工装配孔的装配段,打开安装段,且该安装段与对应的装配段连通。由于安装段3与内腔连通,并不用于装配,因此,对安装段3的定位要求低,而且在加工装配段4时,可将安装段3进行密封,阻隔了装配段3与内腔的连通,防止了铁屑和其他杂质落入内腔中,从而从根本上预防了内腔的污染,极大的降低了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本申请中的装配孔的安装段3为台阶孔,并且远离内腔的一段的直径大于靠近内腔的一段的直径。此外设置台阶孔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装配孔的安装段3进行密封。在实际中,可根据需要设置台阶孔的尺寸,具体的,即可将靠近内腔的一段的直径设置为9.5mm,将远离内腔的一段的直径设置为10.25mm。此处提供了安装段3的密封方式,具体的,在安装段3内安装弹性的防护塞以实现对安装段3的密封。本申请中的台阶孔靠近内腔的一段的直径较小,以方便卡住防护塞。采用弹性防护塞的方式不仅密封性好,而且方便拆装。为了避免影响对装配孔的装配段4的加工,优选的,将防护塞设置在安装段3靠近内腔的一段。对于防护塞在安装后低于装配孔的装配段4的深度。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将装配孔的安装段3设置为螺纹孔,并通过螺纹件密封盖安装段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只要能够实现与内腔连通的且能够可拆卸的方式均在保护范围内。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将装配孔的安装段3的直径设置为小于装配孔的装配段4的直径。结合上述设置,在对装配孔的装配段4进行加工时,可直接在安装段3的基础上扩一个孔出来。对于装配段4的加工可通过数铣加工的方式完成。此外,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承力筒,包括焊接在一起的内筒1和流道外壁2,两者在焊接后之间形成间隙,并且端面具有装配孔,本申请的核心在于,该装配孔包括用于装配的装配段4和可拆卸密封的安装段3,其中,安装段3与内腔连通,而装配段4能够与安装段3连通。由于安装段3与内腔连通,并不用于装配,因此,对安装段3的定位要求降低,而且在加工装配段4时,可将安装段3进行密封,阻隔了装配段4与内腔的连通,防止了铁屑和其他杂质落入内腔中,从而从根本上预防了内腔的污染,极大的降低了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承力筒的装配孔的安装段3和装配段4的结构与承力筒的加工工艺中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做详细介绍。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力筒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在内筒(1)的端面的预设位置上加工装配孔的安装段(3);将加工好所述安装段(3)的所述内筒(1)与流道外壁(2)焊接,且所述内筒(1)与所述流道外壁(2)之间形成内腔,所述安装段(3)与所述内腔(1)连通;密封所述装配孔的安装段(3);在焊接后的所述内筒(1)和所述流道外壁(2)的端面定位,并加工装配孔的装配段(4),打开所述安装段(3),且所述安装段(1)与对应的所述装配段(4)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力筒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在内筒(1)的端面的预设位置上加工装配孔的安装段(3);将加工好所述安装段(3)的所述内筒(1)与流道外壁(2)焊接,且所述内筒(1)与所述流道外壁(2)之间形成内腔,所述安装段(3)与所述内腔(1)连通;密封所述装配孔的安装段(3);在焊接后的所述内筒(1)和所述流道外壁(2)的端面定位,并加工装配孔的装配段(4),打开所述安装段(3),且所述安装段(1)与对应的所述装配段(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孔的安装段(3)为台阶孔,且远离所述内腔的一段的直径大于靠近所述内腔的一段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段(3)内安装弹性的防护塞密封所述装配孔的安装段(3)。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道梁微子赵李军谢磊徐宇超杨文彪邹吉亮黄靖姚珍军潘忠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南方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