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缝羽绒直充面料及其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7310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7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缝羽绒直充面料及其制品。一种无缝羽绒直充面料,包括面布层和底布层,所述面布层包括面布、与面布复合的中透膜、以及与中透膜贴合的飘柔纱;所述底布包括针织底布、与针织底布一面贴合的中透膜,以及涂覆在针织布另一面的胶点层;所述面布层和底布层部分贴合,在贴合的部分形成了贴合部,未贴合部分形成了充绒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无缝羽绒直充面料,无绗线、无针孔,避免了针孔钻绒的风险;上下花型胶点贴合的方式,不仅使羽绒均匀分布,还让羽绒制品外观、风格更加独特;采用飘柔纱和上过花型胶点的针织底布贴合,使成品贴合更加紧密、牢固、不易撕裂,并且进一步提升了防钻绒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缝羽绒直充面料及其制品
本技术属于纺织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缝羽绒直充面料及其制品。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既要求服装满足传统防寒功能外,更加注重服装的装饰美,要求服装款式新颖、穿着美观、大方得体,穿着舒适,又全面考虑服装功能。以天然羽绒为填充物的纺织制品,具有轻、软、蓬松、舒适等特性,是冬季优良的防寒保暖材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在这些羽绒制品中,羽绒服更是赢得了无数消费者的青睐。羽绒制品,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会经常受到各种挤压、揉搓、碰撞等作用,因此容易出现钻绒跑绒等问题,从而影响了羽绒制品的正常使用,并且毛羽也易粘到其它物品上,不易去除。目前解决羽绒制品钻绒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在基布上覆膜或者涂层,通过薄膜或涂层来防止漏绒,二是将高密度织物通过后期处理,提高织物本身防绒性能,三是在羽绒面料里层添加一层防绒布。然而这三种方法所得面料,在后续使用时仍需缝纫,继而产生针孔,毛羽则易从针孔钻出。添加防绒布或采用处理后的高密度织物,一方面增加了织物重量,改变了手感,另一方面,面料透气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这些方法都存在解决不彻底或者降低了面料其它必要性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际彻底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方案,拟提供一种无缝羽绒直充面料及其制品。本面料无绗缝,不钻绒,并且可以配合多种多样的立体花型和多种有弹或无弹的面布使用,使羽绒制品不仅具备优异的实用性,还具有美观、风格多变的优点。一种无缝羽绒直充面料,包括面布层和底布层,所述面布层包括面布、与面布贴合的中透膜、以及与中透膜贴合的飘柔纱;所述底布包括针织底布、与针织底布一面贴合的中透膜,以及涂覆在针织布另一面的胶点层;所述面布层和底布层部分贴合,在贴合的部分形成了贴合部,未贴合部分形成了充绒空腔。进一步地,所述面布为有弹或无弹的面料,例如可以是有任意弹性面料,如四面弹、纬弹面料,还可以是任意无弹面料。进一步地,所述与面布贴合的中透膜,其厚度为10—12µm,其透湿度在3000g/(m2*24h)以上。进一步地,所述飘柔纱为由20D—40D涤纶平纹交织而成的薄纱,其克重在20—30g/m2。进一步地,所述与针织底布贴合的中透膜,其厚度为13—15µm,其透湿度在3000g/(m2*24h)以上。进一步地,所述针织底布为涤纶针织布,其纱支规格为25D—35D,30针织造。一般情况下,为了使羽绒制品中的毛绒分布均匀,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聚集成团,多采用绗线的方法,将羽绒制品分为一个一个小的区域,每个区域中的羽绒被绗线分开,从而不会聚集。然而绗线的方法,一方面会在布面留下针孔,另一方面,因绗线水平本身工艺的限制,所能达到的花型效果种类也有限。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无缝羽绒直充面料,在针织底布上增加了胶点层,所述胶点层,按照预设的花型进行上胶,无花型部位不上胶。所述胶点的形状可以任意替换,它可以是一种图案的重复排列,也可以是多种不同图案的组合,可以是横向或纵向连续贯穿整个羽绒制品的图案,也可以是任意排列的不连续图案。这些胶点在与面布层贴合以后,就在本羽绒直充面料上形成了与胶点图案一致的贴合部,这些贴合部将充绒腔中的羽绒分隔开来。胶点层的存在,使得羽绒制品在没有绗线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内部羽绒均匀不聚集,并且花型可选择性高,操作简便。进一步地,因胶点层上的胶点的形状可以任意替换,因此,面布层和底部层贴合后,所形成的的充绒空腔也可以为任意形状。进一步地,通常采用未绗线,贴合方式制成的羽绒制品,多是在覆膜上上胶,然后与另一侧的覆膜相互贴合。这种贴合方法,由于直接将两侧覆膜直接贴合,或一侧覆膜与另一侧面料相贴合,而覆膜表面较光滑,且强度较小,因此,易出现贴合不牢,覆膜易撕裂的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直充面料,在面布层,在中透膜上增加了一层飘柔纱,呈织造松弛的半透明状,在底布层,将胶点层设置在针织底布上。即贴合时,由透明飘柔纱和针织底布互相贴合。贴合在中透膜上的飘柔纱,既增加了贴合时的摩擦力和胶点接触面积,又因增加了一层纱,进一步提升了防绒效果,并且轻薄爽滑,不影响面料本身的性能。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无缝羽绒直充面料,无绗线、无针孔,避免了针孔钻绒的风险;采用上下花型胶点贴合的方式,不仅使羽绒均匀分布、不聚集,还让羽绒制品外观、风格更加独特;采用飘柔纱和上过花型胶点的针织底布贴合,使成品贴合更加紧密、牢固、不易撕裂,并且进一步提升了防钻绒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无缝羽绒直充面料的分解图图2为本无缝羽绒直充面料的立体图其中,1、面布层,11、面布,12、中透膜,13、飘柔纱,2、底布层,21、针织底布,22、中透膜,23、胶点层,3,充绒空腔,4,贴合部。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虽然只体现出了一种胶点层的形状,但是该胶点层还可以替换为其它任一形状或者其组合,此处不在附图中具体表现出来。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仅用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以使本技术的方案更加清楚,而非作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例如,实施例4为一种无缝直充羽绒制品,虽然仅介绍了结构包含实施例1~3的无缝羽绒直充面料的情况,但是,除实施例1~3以外的任何一种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的无缝羽绒直充面料,也均能够用在所述的无缝直充羽绒制品上。实施例1一种无缝羽绒直充面料,如图1所示,包括面布层1和底布层2,所述面布层包括面布11、与面布复合的中透膜12、以及与中透膜贴合的飘柔纱13;所述底布层2包括针织底布21、与针织底布一面贴合的中透膜22,以及涂覆在针织布另一面的胶点层23。如图2所示,所述面布层1和底布层2部分贴合,在贴合的部分形成了贴合部4,未贴合部分形成了充绒空腔3。所述面布为四面弹面料,与面布复合的中透膜厚度为12µm,其透湿度为6000g/(m2*24h),所述飘柔纱为由30D涤纶平纹交织而成的薄纱,其克重为25g/m2。与针织底布贴合的中透膜,其厚度为15µm,透湿度为4000g/(m2*24h)。所述针织底布为涤纶针织布,其纱织为30D,30针织造。实施例2一种无缝羽绒直充面料,如图1所示,包括面布层1和底布层2,所述面布层包括面布11、与面布复合的中透膜12、以及与中透膜贴合的飘柔纱13;所述底布层2包括针织底布21、与针织底布一面贴合的中透膜22,以及涂覆在针织布另一面的胶点层23。所述面布层1和底布层2部分贴合,在贴合的部分形成了贴合部4,未贴合部分形成了充绒空腔3。所述面布为纬弹面料,与面布复合的中透膜厚度为10µm,其透湿度为7000g/(m2*24h),所述飘柔纱为由20D涤纶平纹交织而成的薄纱,其克重为20g/m2。与针织底布贴合的中透膜,其厚度为13µm,透湿度为5000g/(m2*24h)。所述针织底布为涤纶针织布,其纱织为25D,30针织造。实施例3一种无缝羽绒直充面料,如图1所示,包括面布层1和底布层2,所述面布层包括面布11、与面布复合的中透膜12、以及与中透膜贴合的飘柔纱13;所述底布层2包括针织底布21、与针织底布一面贴合的中透膜22,以及涂覆在针织布另一面的胶点层23。所面布层1和底布层2部分贴合,在贴合的部分形成了贴合部4,未贴合部分形成了充绒空腔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缝羽绒直充面料,由面布层和底布层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布层包括面布、与面布贴合的中透膜、以及与中透膜贴合的飘柔纱;所述底布层包括针织底布、与针织底布一面贴合的中透膜,以及涂覆在针织底布另一面的胶点层;所述面布层和底布层在胶点层处部分贴合,在贴合的部分形成了贴合部,未贴合部分形成了充绒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缝羽绒直充面料,由面布层和底布层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布层包括面布、与面布贴合的中透膜、以及与中透膜贴合的飘柔纱;所述底布层包括针织底布、与针织底布一面贴合的中透膜,以及涂覆在针织底布另一面的胶点层;所述面布层和底布层在胶点层处部分贴合,在贴合的部分形成了贴合部,未贴合部分形成了充绒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羽绒直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布为四面弹或纬弹面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羽绒直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点层按照预设的花型进行上胶,无花型部位不上胶,所述胶点层的形状可以任意替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羽绒直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与面布贴合的中透膜,其厚度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仲吕翔云张勇军史志颖陈文水
申请(专利权)人:利郎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