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兜酒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6856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5 0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瓶盖,包括:出酒嘴组件,包括内主体、内塞和玻璃珠,内主体包括安装部和出酒嘴部,内塞安装在内主体的内部,内塞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出酒孔;玻璃珠安装于内塞的内部,用于密封底部出酒孔;以及上盖组件,与出酒嘴部螺纹连接;玻璃珠与上盖组件的内顶面之间设置有顶柱,玻璃珠与内塞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性的支撑件,当上盖组件与出酒嘴部旋紧时,通过顶柱和支撑件将玻璃珠压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瓶盖,开启前,在顶柱作用下使得坡璃珠往下压,同时支撑件发生弹性变形时会产生向上的反弹力,从而保证玻璃珠被压紧起到密封作用。已开启后,支撑件回弹,弥补上盖组件被提高的距离,确保玻璃珠始终被压紧,解决出酒嘴再次兜酒问题。

Anti bottle cap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ottle cap, which comprises: a wine outlet assembly, including an inner body, an inner plug and a glass bead. The inner body includes an installation part and a wine outlet part. The inner plug is installed inside the inner body.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plug is provided with a bottom wine outlet hole; the glass bead is installed inside the inner plug for sealing the wine outlet at the bottom; and the upper cap is used for sealing the wine outlet at the bottom. The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let nozzle threaded; a top pilla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glass bead and the inner top surface of the upper cover component, and an elastic supporting memb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glass bead and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plug. When the upper cover component is tightened with the outlet nozzle, the glass bead is tightened by the top pillar and the supporting member. The bottle cap of the invention makes the glass beads press downward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top pillar before opening, while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support will produce upward rebound force, thereby ensuring that the glass beads are pressed tightly and play a sealing role. After opening, the support rebounds to make up for the distance that the upper cover component is raised, to ensure that the glass beads are always pressed,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rinking again in the mou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兜酒瓶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容器的盖,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兜酒瓶盖。
技术介绍
现有高端白酒的瓶盖通常包括内塞和设置于内塞中的玻璃珠。当瓶盖水平放置时玻璃珠在重力作用下,把内塞底部出酒孔紧紧地封住,使酒不会溢出出酒嘴,避免产生兜酒现象。然而,酒瓶在运输过程中,因车辆颠簸,瓶盖平衡状态被打破,玻璃珠在各方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置编移,导致内塞底部出酒孔无法保证被封住,从而导致酒从缝隙溢出。当玻璃珠重新封住出酒孔时,溢出的酒又无法重回酒瓶中,导致开启时,出酒嘴有少量酒会自动冒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运输途中酒溢出和出酒嘴再次兜酒的防兜酒瓶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防兜酒瓶盖,包括:出酒嘴组件,包括内主体、内塞和玻璃珠,所述内主体包括位于下部的安装部和位于上部的出酒嘴部,所述内塞安装在所述内主体的内部,所述内塞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出酒孔;所述玻璃珠安装于所述内塞的内部,用于密封所述底部出酒孔;以及上盖组件,与所述出酒嘴部螺纹连接;所述玻璃珠与所述上盖组件的内顶面之间设置有顶柱,所述玻璃珠与所述内塞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性的支撑件,当所述上盖组件与所述出酒嘴部旋紧时,通过所述顶柱和所述支撑件将所述玻璃珠压紧。本专利技术的防兜酒瓶盖,开启前,在顶柱作用下使得坡璃珠往下压,同时支撑件发生弹性变形时会产生向上的反弹力,从而保证玻璃珠被压紧起到密封作用。已开启后,支撑件回弹,弥补上盖组件被提高的距离,确保玻璃珠始终被压紧,解决出酒嘴再次兜酒问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柱的下端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卡槽,所述玻璃珠部分容纳于所述卡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的槽壁被若干条沿轴向延伸的开口槽分割成若干弹片,通过所述弹片压紧所述玻璃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的内壁面为下端大、上端小的圆锥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酒嘴部内设置有内嘴套,所述内嘴套的顶部设置有供所述顶柱穿过的通孔,所述内嘴套与所述出酒嘴部之间设置有顶部出酒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柱的外周面为下端大、上端小的锥形,所述顶柱的外周面与所述通孔的孔壁配合密封所述通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柱为空心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圆筒形,所述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内塞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件的上端设置有所述底部出酒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的上端向所述底部出酒孔的中心侧弯曲。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内塞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附加技术特征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将在本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说明。附图说明图1、图2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防兜酒瓶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示出的是上盖组件未开启时的状态,图2示出的是上盖组件已开启时的状态;图3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顶柱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顶柱的仰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内主体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出酒嘴组件;11、外主体;12、内塞;122、底部出酒孔;124、支撑件;13、玻璃珠;14、内主体;142、安装部;144、出酒嘴部;146、通孔;148、内嘴套;149、顶部出酒孔;15、防伪圈;152、第一卡扣;20、上盖组件;21、外盖;22、内盖;222、第二卡扣;23、顶柱;232、卡槽;234、开口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防兜酒瓶盖主要由可固定在瓶口上的出酒嘴组件10和盖设在出酒嘴组件10上的上盖组件20组成。其中,出酒嘴组件10包括内主体14、内塞12、玻璃珠13、顶柱23以及支撑件124,内主体14为筒状结构,内主体14具有位于下部的安装部142和位于上部的出酒嘴部144,安装部14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防滑凸齿,安装部142用于固定地套设在瓶口(图中未示出)处。出酒嘴部144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出酒嘴部144的内部设置有内嘴套148,内嘴套148的顶部设置有通孔146。内塞12装于内主体14的内部,内塞12的上端固定嵌装于所述内主体14的出酒嘴部144内,内塞12的下端插入瓶口内。玻璃珠13装在内塞12中,用于密封所述底部出酒孔122。本实施例中具有两颗玻璃珠13,两颗玻璃珠13上下重叠。在一个实施例中,出酒嘴组件10还包括外主体11,外主体11固定地套设在内主体14的安装部142上,外主体11主要起装饰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出酒嘴组件10还包括防伪圈15,防伪圈15设置在外主体11的上端与内主体14之间,防伪圈15的下端与所述外主体11的上端固定连接,防伪圈15的上端设置有向内突出的第一卡扣152。所述上盖组件20包括外盖21、内盖22和顶柱23,内盖22固定设置在外盖21内,内盖22的内壁设置有与出酒嘴部144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内盖22的下端设置有向外突出的第二卡扣222,第二卡扣222与第一卡扣152配合起到防伪作用。原理如下:装配时,防伪圈15上的第一卡扣152与内盖22上的第二卡扣222相扣合(如图1所示)。当使用旋开上盖组件20时,上盖组件20沿瓶盖轴向向上移动,此时,第二卡扣222随之一起向上移动,第二卡扣222与第一卡扣152分离。开启后,由于第一卡扣152的上端面和第二卡扣222的下端面均为平面,内盖22的下端无法向内收缩变形,第二卡扣222与第一卡扣152无法再次扣合在一起,从而起到防伪效果(如图2所示)。顶柱23设置在所述玻璃珠13与所述上盖组件20的内顶面之间,用于向玻璃珠13施加向下的压力,支撑件124设置在玻璃珠13与所述内塞12的底部之间,用于向玻璃珠13施加向上的顶力。开启前,在顶柱23作用下使得坡璃珠往下压,同时支撑件124发生弹性变形时会产生向上的反弹力,从而保证玻璃珠13被压紧起到密封作用。已开启后,由于瓶盖自身的防伪功能,上盖组件20被提高,上盖组件20再次回盖时,支撑件124回弹,弥补上盖组件20被提高的距离,确保玻璃珠13始终被压紧,解决出酒嘴再次兜酒问题。如图3、4所示,所述顶柱23的下端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卡槽232,所述玻璃珠13部分容纳于所述卡槽232内,以防止玻璃珠13左右滑动。优选地,所述卡槽232的槽壁被若干条沿轴向延伸的开口槽234分割成若干弹片。未开启时,弹片发生弹性变形,产生向上的反弹力,从而保证玻璃珠13被压紧。开启后,弹片回弹,弥补上盖组件20被提高的距离,确保玻璃珠13始终被压紧。而且,弹片使得玻璃珠13更好地被压紧,防止支撑件124被压坏。优选地,所述卡槽232的内壁面为下端大、上端小的圆锥形,这样,顶柱23的下端面与玻璃珠13的外表面的接触面积大,增大压紧力。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酒嘴部144内设置有内嘴套148,所述内嘴套148的顶部设置有供所述顶柱23穿过的通孔146,所述内嘴套148与所述出酒嘴部144之间设置有顶部出酒孔149。优选地,所述顶柱23的外周面为下端大、上端小的锥形,所述顶柱23的外周面与所述通孔146的孔壁配合密封所述通孔146,使得酒从通孔146周围的侧孔流出,可以避免在倒酒时出现洒酒现象。为了减重和节省原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兜酒瓶盖,包括:出酒嘴组件,包括内主体、内塞和玻璃珠,所述内主体包括位于下部的安装部和位于上部的出酒嘴部,所述内塞安装在所述内主体的内部,所述内塞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出酒孔;所述玻璃珠安装于所述内塞的内部,用于密封所述底部出酒孔;以及上盖组件,与所述出酒嘴部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珠与所述上盖组件的内顶面之间设置有顶柱,所述玻璃珠与所述内塞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性的支撑件,当所述上盖组件与所述出酒嘴部旋紧时,通过所述顶柱和所述支撑件将所述玻璃珠压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兜酒瓶盖,包括:出酒嘴组件,包括内主体、内塞和玻璃珠,所述内主体包括位于下部的安装部和位于上部的出酒嘴部,所述内塞安装在所述内主体的内部,所述内塞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出酒孔;所述玻璃珠安装于所述内塞的内部,用于密封所述底部出酒孔;以及上盖组件,与所述出酒嘴部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珠与所述上盖组件的内顶面之间设置有顶柱,所述玻璃珠与所述内塞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性的支撑件,当所述上盖组件与所述出酒嘴部旋紧时,通过所述顶柱和所述支撑件将所述玻璃珠压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兜酒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的下端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卡槽,所述玻璃珠部分容纳于所述卡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兜酒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槽壁被若干条沿轴向延伸的开口槽分割成若干弹片,通过所述弹片压紧所述玻璃珠。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兜酒瓶盖,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小龙蔡世雄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经济特区龙狮瓶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