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塑胶透镜的成像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676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5 02:49
一种含有塑胶透镜的成像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成像透镜组包含至少三塑胶透镜与至少一遮光片,且三塑胶透镜沿中心轴由物侧至像侧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第一透镜含位于其像侧表面的第一平直承靠部与第一圆锥面。第二透镜含位于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的第二平直承靠部与第二圆锥面以及第四平直承靠面与第四圆锥面。第三透镜含位于其物侧表面的第三平直承靠部及第三圆锥面。第一平直承靠部与第二平直承靠部重叠,第一圆锥面与第二圆锥面接触,第三圆锥面与第四圆锥面接触。遮光片分别与第四平直承靠部及第三平直承靠部重叠。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可有效提高成像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有塑胶透镜的成像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含有塑胶透镜的成像透镜组及成像镜头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成像透镜组及成像镜头模块。
技术介绍
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电子装置、平板计算机等,已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镜头模块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镜头模块的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镜头模块除了在光学设计上的品质提升外,在制造组装精密度也需提升。配合图14,图14是绘示一已知成像镜头模块6000的剖面示意图。由图14可知,成像镜头模块包含一塑胶镜筒6100、一光学镜片组6200以及至少一遮光片6300,其中光学镜片组6200包含透镜6210、透镜6220、透镜6230、透镜6240与透镜6250。透镜6210、透镜6220、透镜6230、透镜6240与透镜6250均设置于塑胶镜筒6100内,且遮光片6300是设置于透镜6230与透镜6240之间。随着需要像素提高,如透镜6220、透镜6230、透镜6240间的外径差距逐渐递增,且遮光片6300的需求厚度越来越薄。然而,基于成像镜头模块的组装限制,仍旧只能将遮光片6300夹靠在相邻的透镜6230与透镜6240间,而缺乏可以分担遮光片6300所承受的挤压力的设计。因此,在组装过程中受到不正常挤压的遮光片便会产生翘曲,使其中心开孔呈现波浪状翘曲的情形,亦可称为应力歪曲(Deflection)。对于日益严苛的照相品质来说,如此微小的扭曲情形会影响高像素镜头实际拍摄强光源时的影像品质,使拍摄大亮度物体的成像低于预期。综上所述,如何同时兼顾小型化镜头模块在抑制杂散光及组装精度方面的要求,进而提升小型化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以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的高规格成像需求,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像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通过于塑胶透镜间及塑胶透镜与遮光片间所设计的轴向连接结构来分担遮光片所承受的挤压力,并使外径差距大的透镜可互相对正,以提升成像镜头模块组装时的精准度,进而有效提升成像品质。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像透镜组,包含至少三塑胶透镜与至少一遮光片,且成像透镜组具有一中心轴。至少三塑胶透镜与至少一遮光片中每一者包含一物侧表面以及与物侧表面相对设置的一像侧表面,且至少三塑胶透镜沿中心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及一第三透镜。第一透镜包含一第一平直承靠部与一第一圆锥面,其中第一平直承靠部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而第一圆锥面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且第一圆锥面较第一平直承靠部靠近中心轴。第二透镜包含一第二平直承靠部、一第二圆锥面、一第四平直承靠面与一第四圆锥面。第二平直承靠部位于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第二圆锥面位于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且第二圆锥面较第二平直承靠部靠近中心轴。再者,第四平直承靠部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第四圆锥面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且第四圆锥面较第四平直承靠部远离中心轴。第三透镜包含一第三平直承靠部及一第三圆锥面,其中第三平直承靠部位于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第三圆锥面位于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且第三圆锥面较第三平直承靠部远离中心轴。具体地,第一平直承靠部与第二平直承靠部重叠,第一圆锥面与第二圆锥面接触,且第三圆锥面与第四圆锥面接触。具体地,遮光片具有一中心开孔并与前述三塑胶透镜同轴排列。再者,遮光片设置于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并还包含一外径面,其中外径面连接遮光片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并与中心开孔同轴。此外,遮光片的物侧表面与第四平直承靠部重叠,而遮光片的像侧表面与第三平直承靠部重叠。具体地,第四圆锥面的最小直径为ψ4,第二圆锥面的最大直径为ψ2,其满足下列条件:0.13mm<(ψ4-ψ2)/2<1.20mm。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透镜组,第一圆锥面与第二圆锥面以及第四圆锥面与第三圆锥面皆可用以互相组装并对正中心轴。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前述遮光片的外径面的直径为D,第四圆锥面的最小直径为ψ4,其可满足下列条件:|ψ4-D|/2≤0.05mm。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透镜组,第四圆锥面的最小直径为ψ4,第二圆锥面的最大直径为ψ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8mm<(ψ4-ψ2)/2<0.85mm。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前述遮光片的外径面的直径为D,第四圆锥面的最小直径为ψ4,第二圆锥面的最大直径为ψ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6<(π^2)×((ψ4-ψ2)/D)<3.6,且其更具体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82<(π^2)×((ψ4-ψ2)/D)<2.9。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透镜组,第二圆锥面与中心轴的一夹角为α1并与第一圆锥面与中心轴的一夹角互相对应,第四圆锥面与中心轴的夹角为α2并与第三圆锥面与中心轴的一夹角互相对应,其可满足下列条件:3度<α1<42度;以及3度<α2<42度。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前述遮光片的中心开孔的最小内径为ψi,前述遮光片的外径面的直径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4<ψi/D<0.76。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透镜组,第一透镜的外径为D1,第二透镜的外径为D2,第四圆锥面的最小直径为ψ4,其可满足下列条件:D1≤ψ4<D2。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透镜组,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可仅以第四圆锥面与第三圆锥面接触。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透镜组,第一透镜的外径为D1,第四圆锥面的最小直径为ψ4,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9<ψ4/D1<1.35,且其更具体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94<ψ4/D1<1.15。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透镜组,第四圆锥面与中心轴的夹角为α2并与第三圆锥面与中心轴的一夹角互相对应,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3度<α2<33度。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透镜组,第二透镜的外径为D2,第四圆锥面的宽度为w4,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π^2)×w4/D2<0.45。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透镜组,第四圆锥面的宽度为w4,第四圆锥面的最小直径为ψ4,第二圆锥面的最大直径为ψ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2<(ψ4-ψ2)/(2×w4)<6.2。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透镜组,第四圆锥面的宽度为w4,第四圆锥面的最小直径为ψ4,第二圆锥面的最大直径为ψ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8<(ψ4-ψ2)/(2×w4)<5.4。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透镜组,部分的第三圆锥面于垂直并远离中心轴的一方向上可不与第二透镜交叠。依据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其可包含一塑胶镜筒以及如前段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塑胶镜筒具有一最小心中开孔,而成像透镜组是设置于塑胶镜筒内。借此,可提升成像镜头模块的成像品质。依据本专利技术再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可包含如前段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模块的一成像面上。借此可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小型化及高规格成像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三塑胶透镜与至少一遮光片,该成像透镜组具有一中心轴,该至少三塑胶透镜与该至少一遮光片中每一者包含:一物侧表面;以及一像侧表面,与该物侧表面相对设置;其中该至少三塑胶透镜沿该中心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一第一透镜,其包含:一第一平直承靠部,位于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表面;及一第一圆锥面,位于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表面,且该第一圆锥面较该第一平直承靠部靠近该中心轴;一第二透镜,其包含:一第二平直承靠部,位于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表面;一第二圆锥面,位于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表面,且该第二圆锥面较该第二平直承靠部靠近该中心轴;一第四平直承靠部,位于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表面;及一第四圆锥面,位于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表面,且该第四圆锥面较该第四平直承靠部远离该中心轴;一第三透镜,其包含:一第三平直承靠部,位于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表面;及一第三圆锥面,位于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表面,且该第三圆锥面较该第三平直承靠部远离该中心轴;其中该第一平直承靠部与该第二平直承靠部重叠,该第一圆锥面与该第二圆锥面接触,该第三圆锥面与该第四圆锥面接触;其中该至少一遮光片具有一中心开孔并与该至少三塑胶透镜同轴排列,且该至少一遮光片设置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并还包含:一外径面,连接该遮光片的该物侧表面与该像侧表面并与该中心开孔同轴,且该遮光片的该物侧表面与该第四平直承靠部重叠,而该遮光片的该像侧表面与该第三平直承靠部重叠;其中该第四圆锥面的最小直径为ψ4,该第二圆锥面的最大直径为ψ2,其满足下列条件:0.13mm...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16 TW 1061161471.一种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三塑胶透镜与至少一遮光片,该成像透镜组具有一中心轴,该至少三塑胶透镜与该至少一遮光片中每一者包含:一物侧表面;以及一像侧表面,与该物侧表面相对设置;其中该至少三塑胶透镜沿该中心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一第一透镜,其包含:一第一平直承靠部,位于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表面;及一第一圆锥面,位于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表面,且该第一圆锥面较该第一平直承靠部靠近该中心轴;一第二透镜,其包含:一第二平直承靠部,位于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表面;一第二圆锥面,位于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表面,且该第二圆锥面较该第二平直承靠部靠近该中心轴;一第四平直承靠部,位于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表面;及一第四圆锥面,位于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表面,且该第四圆锥面较该第四平直承靠部远离该中心轴;一第三透镜,其包含:一第三平直承靠部,位于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表面;及一第三圆锥面,位于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表面,且该第三圆锥面较该第三平直承靠部远离该中心轴;其中该第一平直承靠部与该第二平直承靠部重叠,该第一圆锥面与该第二圆锥面接触,该第三圆锥面与该第四圆锥面接触;其中该至少一遮光片具有一中心开孔并与该至少三塑胶透镜同轴排列,且该至少一遮光片设置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并还包含:一外径面,连接该遮光片的该物侧表面与该像侧表面并与该中心开孔同轴,且该遮光片的该物侧表面与该第四平直承靠部重叠,而该遮光片的该像侧表面与该第三平直承靠部重叠;其中该第四圆锥面的最小直径为ψ4,该第二圆锥面的最大直径为ψ2,其满足下列条件:0.13mm<(ψ4-ψ2)/2<1.2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圆锥面与该第二圆锥面以及该第四圆锥面与该第三圆锥面皆用以互相组装并对正该中心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遮光片的该外径面的直径为D,该第四圆锥面的最小直径为ψ4,其满足下列条件:|ψ4-D|/2≤0.05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圆锥面的最小直径为ψ4,该第二圆锥面的最大直径为ψ2,其满足下列条件:0.18mm<(ψ4-ψ2)/2<0.85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遮光片的该外径面的直径为D,该第四圆锥面的最小直径为ψ4,该第二圆锥面的最大直径为ψ2,其满足下列条件:0.6<(π^2)×((ψ4-ψ2)/D)<3.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遮光片的该外径面的直径为D,该第四圆锥面的最小直径为ψ4,该第二圆锥面的最大直径为ψ2,其满足下列条件:0.82<(π^2)×((ψ4-ψ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正峰周明达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