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倾瓦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599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轴进行支承的可倾瓦轴承(1),所述可倾瓦轴承具有壳体(10),所述壳体具有内侧(8)和壳体纵轴线(L),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可倾瓦块(2),所述可倾瓦块具有背侧(6),所述背侧面向所述壳体(10)的内侧(8),其中,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可倾瓦块(2)的背侧(6)上的增高部(22)这样布置在凹部(12)中,所述凹部布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侧(8)中,使得存在于所述增高部(22)上的第一接触面(26)贴靠在所述凹部(22)的底部上的第二接触面(20)上。

tilting bearing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ilting pad bearing (1) for supporting axes. The tilting pad bearing has a shell (10), the shell has an inner side (8) and a longitudinal axis (L) of the shell, and at least one tilting pad (2), the tilting pad has a back side (6), the back side faces the inner side (8) of the shell (10), and the cloth thereof. The elevation part (22) on the back (6) of the at least one tiltable tile (2) is thus arranged in the concave (12), and the concave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side (8) of the housing (10), so that the first contact surface (26) existing on the elevation part (22) is attached to the second contact surface (20) on the bottom of the concave (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倾瓦轴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轴进行支承的可倾瓦轴承,所述可倾瓦轴承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内侧和壳体纵轴线,并且所述可倾瓦轴承还具有至少一个具有背侧的可倾瓦块,所述背侧面向壳体的内侧。
技术介绍
这种轴承由现有技术早就已知。该轴承具有至少一个可倾瓦块、优选至少两个沿周向方向彼此间隔开的可倾瓦块,所述可倾瓦块分别具有一个支承面。所述轴承通常用油润滑,所述油形成润滑膜,所述润滑膜位于每个所述可倾瓦块的支承面和待支承的轴之间的润滑间隙中。根据待支承的轴的旋转速度,所述轴浮动在油膜上,由此得到各可倾瓦块的分别改变的倾翻状况。因此,这些可倾瓦块在待支承的轴的不同旋转速度的情况下以不同角度贴靠在壳体内壁上。以传统方式,每个所述可倾瓦块具有贴靠面,可倾瓦块借助所述贴靠面贴靠在壳体内侧上。通过各贴靠面的倾斜部和拱形部可以实现可倾翻性,所述可倾翻性不必仅沿一个倾翻方向受限。已知旋转对称的贴靠面,该贴靠面例如球扇形地拱曲,使得能够实现沿几乎任意方向的倾翻。通过必要时快速转动的、支承在可倾瓦轴承中的轴将转矩传递到各可倾瓦块上。因此,设置防滑或防扭转装置是必需的,该防滑或防扭转装置防止各可倾瓦块相对于壳体置于旋转中。这种防扭转装置例如能够以凸台的形式构造,所述凸台从壳体内壁径向向内伸入并且接合到在可倾瓦块中为此设置的凹槽中。然而不利的是,这导致增加的结构费事,因为一方面所述凸台必须这样构造,使得可靠地避免可倾瓦块相对于壳体内壁的滑动和扭转,然而同时又能够实现可倾瓦块相对于壳体内壁的倾翻,以便实现优化地支承待支承的轴。然而,不利的是,可倾瓦块中的凹槽构成材料削弱并且因此减小构件强度。此外,由现有技术已知,在可倾瓦块的背侧中设置有凹部并且在壳体内壁上设置有增高部或者说突出部,所述增高部这样构造,使得其可以接合到可倾瓦块中的凹部中。以这种方式,两个构件仅在该凹部内彼此贴靠,由此,同时实现防扭转并且构成贴靠面。通过两个接触面的弯曲差异,可倾瓦块的纵轴线可以在轴的纵轴线上定向。所述轴将转矩通过润滑膜压力沿旋转方向施加到瓦块上,由此得到第二接触面。在瓦块的未倾翻位置下,这是在壳体内壁上的增高部和在可倾瓦块中的凹部之间的线形接触。不利的是,在瓦块绕着轴的轴线的倾翻角度增大的情况下,所述增高部和所述凹部之间的接触长度以及接触面的造型被改变。所述变化可能对轴承的运行特性起不利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任务在于,这样进一步发展可倾瓦轴承,使得其能简单并且从而低成本地制造,并且减少维护花费以及磨损。本专利技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可倾瓦轴承来解决所提出的任务,所述可倾瓦轴承的特征在于,布置在至少一个可倾瓦块的背侧上的增高部这样布置下述凹部中:该凹部布置在壳体内侧上,使得在所述增高部上存在的第一接触面贴靠在凹部底部上的第二接触面上。通过所述意想不到的简单结构实现多个优点。通过该结构一方面实现,没有元件、即凸台或增高部从壳体内壁径向向内突出而由此可能引起可倾瓦块中的材料削弱。通过所述结构另一方面实现,贴靠区域(两个接触面在该贴靠区域中相互贴靠)相对于有现有技术已知的设备被径向向外移动。由此,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实现减小的磨损。优选,第一接触面和/或第二接触面拱形地构造。在此,两个接触面的弯曲部或拱形部具有不同曲率半径,使得能够实现相对彼此的倾翻。如果希望或技术上需要沿多于一个空间方向或者仅沿一个空间方向的倾翻,根据结构而定,第一接触面和/或第二接触面例如可以球扇形或柱扇形地构造。当然,在可倾瓦块的增高部上的第一接触面以及在壳体内侧上的凹部底部上的第二接触面都可以拱形地构造。然而,所述两个接触面的仅一个接触面拱形地构造是足够的,使得另一接触面可以平面或平坦地构造,由此简化了制造并且因此减少成本和制造花费。有利地,凹部具有空心柱形的侧壁和圆形的底部。尤其优选,凹部具有凹部纵轴线,所述凹部纵轴线与壳体纵轴线垂直并且与其相交。凹部优选关于所述凹部纵轴线旋转对称地构造,使得尤其能够在至少一个球扇形地拱曲的接触面的情况下实现沿所有方向的倾翻。有利地,增高部绕着增高部纵轴线旋转对称地构造,其中,该增高部纵轴线与壳体纵轴线垂直。尤其,旋转对称地构造的凹部和旋转对称地构造的增高部的组合具有许多优点。特别有利地表明,增高部具有关于增高部纵轴线径向向外突出的隆起部。该隆起部有利地具有球环形的外表面,其中,该球环形的外表面特别有利地具有比凹部的圆形底部的直径略小的直径,尤其具有比凹部的圆形底部的直径小0.1%至5%的直径。直径差值例如可以为零点几毫米至几毫米。以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在所设置的倾翻区域内、即在可倾瓦块相对于壳体可倾翻的角度范围内在两个构件之间总是存在贴靠面,而可倾瓦块相对于壳体的倾翻运动沿一个或多个空间方向未受限。由此能够实现可靠的、间隙减小的和甚至无间隙的支承,而运动自由度未受限。当然,向外突出的隆起部不是必需具有球环形的外表面。尤其,隆起部可以具有拱形部,该拱形部具有明显小于增高部半径的半径。在这种情况下,隆起部的外表面是环面的外表面的一部分而不是球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当然,隆起部的不规则成型的外表面也是可行的。特别有利地,凹部是至少两毫米、优选至少五毫米、特别优选至少十毫米深。优选,增高部通过接触构件构成,该接触构件布置在可倾瓦块背侧上的为此存在的接收部中。以这种方式又降低结构费事并且以这种方式也降低制造成本。当然,在凹部的底部上也可以布置有一构件,在该构件上构造有第二接触面。以这种方式例如可以将凹部加工、例如铣削入壳体内侧中,其中,较大的公差是可行的。随后,将优选长度和宽度可改变的构件置入到凹部中并且例如夹紧或拧紧在该凹部中,使得该凹部可以通过以小公差制成的所述构件达到所希望的尺寸。附图说明下面借助附图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示出了:图1a和1b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可倾瓦轴承的截面示图;图2a和2b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放大的局部;图3a和3b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放大的截面示图;图4a和4b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放大示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a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可倾瓦轴承1的横截面。可见四个可倾瓦块2,它们分别具有一个支承面4。与所述支承面相反地存在背侧6,该背侧面向壳体10的内壁8。四个凹部12位于在壳体10的内壁8中,接触构件14伸进所述凹部中,该接触部件布置在可倾瓦块2的背侧6上。这些构件在图2a至4b中被更详细地示出。图1b示出可倾瓦轴承1的平行于壳体纵轴线L的截面示图。可见两个彼此相对置的可倾瓦块2,其中,在下方的可倾瓦块中示出接触构件14,该接触构件从面向壳体10的内壁8的背侧6突出。图2a和2b示出沿着在图1a和1b中所示的截面的示意性截面示图的放大局部。然而,这些附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壳体10具有内壁8,在该内壁中存在凹部12。补偿构件16位于所述凹部中,该补偿构件经由支承件18布置在凹部12中,该支承件例如可以设置为减振件或对制造公差的补偿可能性或用于调整间距。该补偿构件16的在图2中上方示出的表面构成凹部的底部并且从而构成第二接触面20。可倾瓦块2具有背侧6,接触构件14从该背侧突出,该接触构件因此构成增高部22。在当前实施例中,接触构件14通过两个固定螺钉24固定在可倾瓦块2上。接触构件14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对轴进行支承的可倾瓦轴承(1),所述可倾瓦轴承具有壳体(10),所述壳体具有内侧(8)和壳体纵轴线(L),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可倾瓦块(2),所述可倾瓦块具有背侧(6),所述背侧面向所述壳体(10)的内侧(8),其特征在于,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可倾瓦块(2)的背侧(6)上的增高部(22)布置在凹部(12)中,所述凹部布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侧(8)中,使得在所述增高部(22)上存在的第一接触面(26)贴靠在所述凹部(22)的底部上的第二接触面(20)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01 DE 102016106005.41.用于对轴进行支承的可倾瓦轴承(1),所述可倾瓦轴承具有壳体(10),所述壳体具有内侧(8)和壳体纵轴线(L),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可倾瓦块(2),所述可倾瓦块具有背侧(6),所述背侧面向所述壳体(10)的内侧(8),其特征在于,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可倾瓦块(2)的背侧(6)上的增高部(22)布置在凹部(12)中,所述凹部布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侧(8)中,使得在所述增高部(22)上存在的第一接触面(26)贴靠在所述凹部(22)的底部上的第二接触面(2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倾瓦轴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26)和/或所述第二接触面(20)拱形地构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倾瓦轴承(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12)具有空心柱形的侧壁和圆形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倾瓦轴承(1),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德里夫特迈尔M·贝尔特拉姆T·科赫
申请(专利权)人:卓轮BHW滑动轴承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