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墙体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595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描述了用于洁净室的轻量墙体框架的各种实施例。根据一个实施例,轻量墙体框架可以包括:框架主体;联接部分,该联接部分包括形成于框架主体的中心部分处的联接开口;第一附接表面和第二附接表面,该第一附接表面和第二附接表面形成于框架主体的外表面上以便附接轻量墙体的钢板;以及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该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形成于框架主体内并且倾斜以便连接在联接部分与第一附接表面和第二附接表面之间并且对其进行支撑。此外,各种其它实施例是可能的。

Lightweight wall frame

The invention describes various embodiments of a lightweight wall frame for a clean room.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a lightweight wall frame may comprise: a frame body; a connection portion comprising a connection opening formed at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frame body; a first and second attachment surfaces form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rame body for attachment. A steel plate of a lightweight wall; and a first support portion and a second support portion formed in the main body of the frame and inclined so as to connect and support the connection portion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attachment surfaces. In addition, various other embodiments are possi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轻量墙体框架
本公开内容的各种实施例涉及用在洁净室的内部中的轻量墙体框架。
技术介绍
通常,用于隔开洁净室的内部的轻量墙体需要简单的构造和高度密封的构造。为了获得轻量墙体的刚度,通常将轻量墙体构造为使得其中设置有多个框架,并且使得联接构件附接至左右框架的联接部分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并且然后通过螺钉被连结在框架的连接装置中,或者使得将右框架的突出部联接至左框架的凹陷部分并且填塞联接部分的间隙。然而,在前一种情况中,需要许多联接配件,并且操作者必须同时在框架的前侧和后侧进行工作,这使得该构造困难且不便。在后一种情况中,由于联接部分的间隙趋于容易打开,所以难以进行密封构造。特别地,当每一单个轻量墙体被损坏或者被磨损,则不容易仅单独地移除损坏的墙壁,这会引起必须重新构造整个墙体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轻量墙体构造,该轻量墙体构造安装工作简单、能够容易地仅移除和更换损坏墙体,并且由于未在墙壁的任一侧上使用螺钉等,所以该轻量墙体在被拆除之后能够重新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设置在轻量墙体中的框架通常被制作为矩形以具有刚度并且由刚性钢材料制成,这会引起缺陷,使得框架的制造复杂并且成本增加。因此,本公开内容的各种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轻量墙体框架,该轻量墙体框架通过优化框架的形状来确保其刚度并且减少框架制造所需要的材料的量,因而降低成本和缺陷产品并且提高产品的质量。技术方案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种实施例,轻量墙体框架可以包括:框架主体;联接部分,该联接部分被构造为包括形成于框架主体的中心部分处的联接开口;第一附接表面和第二附接表面,该第一附接表面和第二附接表面被构造为形成于框架主体的外表面上以便附接轻量墙体的钢板;以及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该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被构造为形成于框架主体中并且被构造为在联接部分与第一附接表面和第二附接表面之间倾斜形成以便连接和支撑该联接部分以及第一附接表面和第二附接表面。有利效果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种实施例,由于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在框架主体中的由铝材料制成的框架之间倾斜形成以便连接并支撑这些框架,所以能够减少制造所需要的铝的量并且有利于制造,因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设置在框架主体中以防止框架主体掉落到地板上的防落部分能够提高产品的固定力。此外,至少一个粘合剂溢流防止部分设置在框架主体中以便在使用粘合剂来附接轻量墙体的钢板时防止粘合剂溢流,从而使得能够防止产品的粘合失效。另外,弯曲部分被形成以便在结合框架主体和钢板时防止钢板被卡住或者打开,由此改进产品的组装。附图说明图1是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轻量墙体框架的构造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轻量墙体框架的联接状态的透视图。图3是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轻量墙体框架的构造的侧横截面图。图4是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使用中的轻量墙体框架的侧横截面图。图5是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轻量墙体框架的构造的侧横截面图。图6是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轻量墙体框架的联接状态的透视图。图7是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使用中的轻量墙体框架的侧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内容的各种实施例进行描述。然而,应理解的是,并不旨在将本公开内容限于本文所公开的特定形式;相反,本公开内容应该被理解为涵盖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各种改进例、等效例和/或替代例。在对附图进行描述时,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用于表示相同的构成元件。当在本文中使用时,“具有”、“可以具有”、“包括”、或者“可以包括”的表述表示对应特征(例如,数字、功能、操作、或者诸如部件的构成元件)的存在,并且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附加特征。在本公开内容中,“A或B”、“A和/或B中的至少一个”、或者“A和/或B中的一个或多个”的表述可以包括所列出的物品的所有可能组合。例如,“A或B”、“A和B中的至少一个”、或者“A或B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表示下述所有情况:(1)包括至少一个A;(2)包括至少一个B;或者(3)包括至少一个A以及至少一个B。在本公开内容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该第一”、或者“该第二”的表述可以修饰各种部件(而不论其顺序和/或重要性),但并不限制对应部件。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的用户装置,但其均是用户装置。例如,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而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应理解的是,当元件(例如,第一元件)被表示为(可操作地或者可通信地)“连接”或者“联接”至另一元件(例如,第二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地连接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者任何其它元件(例如,第三元件)可以介于其间。相反地,可以理解的是,当元件(例如,第一元件)被表示为“直接地连接”或者“直接地联接”至另一元件(第二元件)时,在其之间没有插入元件(例如,第三元件)。本公开内容中使用的“构造为”的表述根据情况可以与例如“适合于”、“具有.....的能力”、“设计为”、“适于”、“制作为”、或者“能够”进行交换。术语“构造为”可能不一定表示硬件中的“具体地设计为”。替代地,在一些情况下,“装置被构造为”的表述可以表示该装置与其它装置或者部件一起“能够……”。例如,语句“适于(或者被构造为)执行A、B和C的处理器”可以意指仅用于执行对应操作的专用处理器(例如,嵌入式处理器)或者可以能够通过执行储存于存储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软件程序来执行对应操作的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应用处理器(AP))。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其它实施例的范围。单数形式的表述可以包括复数形式的表述,除非其在语境中明确地不同。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均具有与本公开内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这些术语如在通常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一样可以被理解为具有等于在相关领域中的语境意义的意义,并且不应被理解为具有理想的或者过度正式的意义,除非在本公开内容中清楚地限定。在一些情况下,在本说明书中限定的术语可以不被理解为排除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本公开内容的各种实施例的轻量墙体可以主要被用作设置在半导体设备、医院等中的洁净室的隔断面板,并且多个框架可以设置在该面板内部。除了洁净室之外,本公开内容的轻量墙体能够被用作用于其它目的的隔断面板。例如,轻量墙体可以被用作用于办公室、家庭、工厂等的隔断。在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中,将对用在洁净室中的轻量墙体和轻量墙体框架进行描述。首先,将对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种实施例的轻量墙体框架10的构造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轻量墙体框架10的构造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轻量墙体框架10的联接状态的透视图。图3是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轻量墙体框架10的构造的侧横截面图。参照图1至图3,轻量墙体框架10可以包括框架主体20、联接部分30、第一附接表面40和第二附接表面50、以及第一支撑部分60和第二支撑部分70。框架主体20可以具有联接部分30、第一附接表面40和第二附接表面50、以及第一支撑部分60和第二支撑部分70,稍后将对这些部件进行描述。联接部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量墙体框架,包括:框架主体;联接部分,所述联接部分被构造为包括形成于所述框架主体的中心部分处的联接开口;第一附接表面和第二附接表面,所述第一附接表面和所述第二附接表面被构造为形成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外表面上以便附接所述轻量墙体的钢板;以及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被构造为形成于所述框架主体中并且被构造为在所述联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附接表面和所述第二附接表面之间倾斜形成以便连接并支撑所述联接部分以及所述第一附接表面和所述第二附接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1.18 KR 10-2016-00059711.一种轻量墙体框架,包括:框架主体;联接部分,所述联接部分被构造为包括形成于所述框架主体的中心部分处的联接开口;第一附接表面和第二附接表面,所述第一附接表面和所述第二附接表面被构造为形成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外表面上以便附接所述轻量墙体的钢板;以及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被构造为形成于所述框架主体中并且被构造为在所述联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附接表面和所述第二附接表面之间倾斜形成以便连接并支撑所述联接部分以及所述第一附接表面和所述第二附接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墙体框架,所述轻量墙体框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粘合剂溢流防止部分,所述至少一个粘合剂溢流防止部分被构造为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S郑
申请(专利权)人:茶山宝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