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套机新颖编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5076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套机新颖编织装置,包括机架、导轨和机头部件,机架的两端上侧对称设有左墙板和右墙板,导轨内上下平行设有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第一控制杆可上下活动地设于第一狭槽内,第二控制杆可上下活动地设于第二狭槽内,所述导轨的右端设有一电机座,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设有1号凸轮和2号凸轮,第一控制杆的端部与2号凸轮连接,第二控制杆的端部与1号凸轮连接;机头部件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电机控制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的升降,以实现机头部件的编织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手套机新颖编织装置,可使编织机头总体质量大大降低,便于用户更改橡筋编织工艺,提高编织装置的整体美观效果。

A Novel Knitting Device for Glove Machin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ovel braiding device for glove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guide rail and a head component. The upper side of the frame is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a left wall plate and a right wall plate. The first slot and the second slot ar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in the guide rail. The first control rod can be positioned in the first slot and the second control rod can be positioned up and down movably. In the second slot, the right end of the guide rail is provided with a motor seat, and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is fixed with No. 1 and No. 2 cams, the end of the first control rod is connected with No. 2 cam, and the end of the second control rod is connected with No. 1 cam; the bottom of the head part contacts the first control rod and the second control rod, and the motor controls the first one. The control rod and the second control rod are lifted and lowered to realize the knitting of the head parts. The novel knitting device of the glove machine can greatly redu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knitting head, facilitate users to change the rubber knitt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aesthetic effect of the knit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套机新颖编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套机部件,尤其是一种手套机新颖编织装置。
技术介绍
现阶段国内外所有手套机,无论是日本岛津公司的全自动电脑手套机,还是韩国东升公司的高速电脑手套机,其编织都采用如下结构原理:开机时,橡筋三角由导轨内控制杆控制退出工作状态,排列在铝滚筒上的滚针与相应传动脚作用时,抬起相应挺针,被编织装置内的三角作用,使相应织针进入工作状态。根据手套编织工艺,一般手指编织第一圈时,前编织装置中的封口三角需要进入工作状态,使前后织针同时编织,之后马上退出工作状态。当各编织后面四个手指前,两个手指的交叉针需要被压针三角压下,便于叉刀进入。当编织橡筋部位时,橡筋三角进入工作状态,编织完成后,马上退出。该编织装置由于控制复杂,整体体积庞大,不但提高了机器制造成本,更重要的是由于质量很大,严重影响了机器的运行速度。浙江海森纺机于2016年底推出了一款新的编织系统,对原编织系统进行了改进,使其中的编织机头整体质量降低,但其橡筋编织时对应铝滚筒上滚针制造相当复杂,用户无法更改橡筋编织参数,而且由于该特制滚针,使铝滚筒上的滚针槽数有了改变,影响了手套的编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手套机新颖编织装置,以使编织机头总体质量大大降低,便于用户更改橡筋编织工艺,提高编织装置的整体美观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手套机新颖编织装置,包括机架、导轨和机头部件,机架的两端上侧对称设有左墙板和右墙板,导轨和机头部件均设于所述左墙板和右墙板之间;所述导轨内上下平行设有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第一控制杆可上下活动地设于第一狭槽内,第二控制杆可上下活动地设于第二狭槽内,所述导轨的右端设有一电机座,电机设于所述电机座内,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设有1号凸轮和2号凸轮,第一控制杆的端部与2号凸轮连接,第二控制杆的端部与1号凸轮连接,所述电机通过2号凸轮和1号凸轮分别使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在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内上下升降;机头部件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电机控制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的升降,以实现机头部件的编织工作。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正转时,第二控制杆升降,第一控制杆不动;所述电机反转时,第一控制杆升降,第二控制杆不动。进一步地,所述左墙板和右墙板之间还设有滑动轴,机头部件包括编织机头,编织机头的顶部套在所述滑动轴上,编织机头的底部插入所述导轨的宽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编织机头的底板上依次设有橡筋三角、摆臂、封口三角、密度三角和压针三角,橡筋三角、封口三角和密度三角可上下移动地设于编织机头的底板的相应型腔内;编织机头的底板的一端固设有第一作用臂,第一作用臂的一端与橡筋三角接触为第一斜面副;第一作用臂的另一端通过一轴承A与第一控制杆相接触;摆臂的一端固设于编织机头的底板上,摆臂的中部通过一轴承C与第二控制杆相接触,摆臂的另一端接触一作用块,封口三角与作用块接触为第二斜面副。进一步地,所述橡筋三角通过压簧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编织机头的底板的相应型腔内。进一步地,所述编织机头的底板上还设有两条滑槽,密度三角可移动地设于其中一条滑槽内,密度三角连接作用块,压针三角通过第二作用臂可移动地设于另一条滑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编织机头的顶部还安装生克三角,所述生克三角上设有多个孔。进一步地,所述机架的中部还设有铝滚筒,同一直径不同长度的滚针固设于铝滚筒的槽内;机架的上部倾斜安装有针板部件,针板部件的相应轴上活动安装有传动脚,针板部件的底部通过传动脚接触所述滚针;两种高度的挺针的下部根据橡筋编织要求分别插入针板部件的相应槽内,并被所述传动脚作用,进入或退出编织状态。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特定的设计方式,使两只凸轮通过步进电机的正反转来分别控制,不但简化了零件结构,降低成本,而且使机器总体美观程度得到了提高。2,经过特定设计的微型编织曲线不但满足原先编织要求,而且使各种活动或者固定三角的外形进行了很大程度的缩小,最终使编织机头总体质量得到了大大降低。3,铝滚筒及滚针仍然与原机器一样方便随意,橡筋编织采用挺针高低脚来实现,不但使机器更新换代时零件的通用性得到了加强,更重要的是用户只要变更高低脚挺针的排布,就可以很方便的更改橡筋编织工艺。4,橡筋三角位置从原上端移到下端,控制装置采用直接一只作用臂通过斜面副来实现,不但使零件数量得到了大大简化,降低成本,而且有效的减轻了机头质量。5,密度三角、封口三角及压针三角控制采用联动结构,不但使机头总体结构得到了大大简化,降低成本,装配及维修方便,而且最终使机头可以加快编织速度,提高生产效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手套机新颖编织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机头部件与控制杆相对位置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机头部件与控制杆相对位置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机头部件的微型编织曲线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机头部件爆炸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各三角联动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为机架,2为铝滚筒,3为滚针,4为导轨,5为轴承A,6为第一作用臂,7为编织机头,8为生克三角,9为针板部件,10为织针,11为1号凸轮,12为步进电机,13a为第一控制杆,13b为第二控制杆,14为2号凸轮,15为挺针,16为传动脚,17为轴承B,18为销轴,19为步进电机座,20为轴承C,21为橡筋三角,22为摆臂,23为封口三角,24为作用块,25为密度三角,26为压针三角,27为连接组件,28为第二作用臂,29为第一斜面副,30为第二斜面副,31为压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介绍说明。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手套机新颖编织装置包括机架1、导轨4和机头部件,机架1的两端上侧对称设有左墙板和右墙板,导轨4和机头部件均设于所述左墙板和右墙板之间;导轨4内上下平行设有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第一控制杆13a可上下活动地设于第一狭槽内,第二控制杆13b可上下活动地设于第二狭槽内,导轨4的右端设有一步进电机座19,步进电机12设于所述步进电机座19内,步进电机12的输出轴上固设有1号凸轮11和2号凸轮14,第一控制杆13a的端部与2号凸轮14连接,第二控制杆13b的端部与1号凸轮10连接,步进电机12通过2号凸轮和1号凸轮分别使第一控制杆13a和第二控制杆13b在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内上下升降。机头部件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一控制杆13a和第二控制杆13b,步进电机2控制第一控制杆13a和第二控制杆13b的升降,以实现机头部件的编织工作。步进电机12正转时,1号凸轮的曲线与转动中心位置不断变化,从而使导轨上的第二控制杆13b升降,而此时2号凸轮的曲线与转动中心位置不变,第一控制杆13a不动。当步进电机12反转时,2号凸轮的曲线与转动中心位置不断变化,从而使导轨上的第一控制杆13a升降,而此时1号凸轮的曲线与转动中心位置不变,第二控制杆13b不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套机新颖编织装置,包括机架、导轨和机头部件,机架的两端上侧对称设有左墙板和右墙板,导轨和机头部件均设于所述左墙板和右墙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内上下平行设有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第一控制杆可上下活动地设于第一狭槽内,第二控制杆可上下活动地设于第二狭槽内,所述导轨的右端设有一步进电机座,步进电机设于所述步进电机座内,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设有1号凸轮和2号凸轮,第一控制杆的端部与2号凸轮连接,第二控制杆的端部与1号凸轮连接,所述电机通过2号凸轮和1号凸轮分别使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在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内上下升降;机头部件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步进电机控制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的升降,以实现机头部件的编织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套机新颖编织装置,包括机架、导轨和机头部件,机架的两端上侧对称设有左墙板和右墙板,导轨和机头部件均设于所述左墙板和右墙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内上下平行设有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第一控制杆可上下活动地设于第一狭槽内,第二控制杆可上下活动地设于第二狭槽内,所述导轨的右端设有一步进电机座,步进电机设于所述步进电机座内,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设有1号凸轮和2号凸轮,第一控制杆的端部与2号凸轮连接,第二控制杆的端部与1号凸轮连接,所述电机通过2号凸轮和1号凸轮分别使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在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内上下升降;机头部件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步进电机控制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的升降,以实现机头部件的编织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机新颖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电机正转时,第二控制杆升降,第一控制杆不动;所述步进电机反转时,第一控制杆升降,第二控制杆不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机新颖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墙板和右墙板之间还设有滑动轴,机头部件包括编织机头,编织机头的顶部套在所述滑动轴上,编织机头的底部插入所述导轨的宽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套机新颖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机头的顶部安装生克三角,所述编织机头的底板上依次设有橡筋三角、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茅木泉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金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