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丝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5050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学纤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纺织丝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纺织丝线,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纤维70‑80份、蜘蛛丝纤维15‑20份、竹炭纤维15‑20份、甲壳素纤维9‑10份、大豆蛋白纤维9‑10份、微晶纤维素5‑6份、丝素蛋白2‑3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抗菌能力和良好的保暖效果,而且对穿戴人的皮肤具有养护作用,具有良好亲肤性、舒适性。

A kind of textile silk threa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hemical fibers, in particular to a textile yar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extile silk yarn, which comprises 70 to 80 parts of cotton fiber, 15 to 20 parts of spider silk fiber, 15 to 20 parts of bamboo charcoal fiber, 9 to 10 parts of chitin fiber, 9 to 10 parts of soybean protein fiber, 5 to 6 parts of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and 2 to 3 parts of silk fibroin. The invention has the following beneficial effects: firstly, the invention has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ti-bacterial ability and good warming effect, and has a maintenance effect on the wearer's skin, and has good skin affinity and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丝线
本专利技术属涉及化学纤维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纺织丝线。
技术介绍
现在的纺织面料已高度体现出产品的新颖性、复杂性、多样性和功能化的特点,市场对高性能、高附加值、特殊功能的服装、服饰及家纺面料产生巨大需求。近年来,国际上功能性纺织产品发展迅猛,除常见的防水、防油、防污、阻燃等功能性产品外,抗紫外、远红外保暖、抗菌、负离子等功能性产品也陆续问世,极大丰富了纺织品市场,更多的满足人们不同用途和特殊消费需求。一般纺织品如果是以纯羊毛制成,大都十分保暖,但是一般纯羊毛通常卷曲度较小,于编织成纺织品后,羊毛不易相互附着,容易掉毛,且羊毛比重达到1.31,编织成的纺织品重量较重,制成服饰、棉被或毛毯等纺织品,穿着或覆盖时较重而不舒适。而且缺乏抗菌能力,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因此,亟需一种具有抗菌能力、亲肤舒适且保暖效果好的纺织丝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抗菌能力且保暖效果好的纺织丝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纤维70-80份、蜘蛛丝纤维15-20份、竹炭纤维15-20份、甲壳素纤维9-10份、大豆蛋白纤维9-10份、微晶纤维素5-6份、丝素蛋白2-3份。本专利技术采用了竹炭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混用的方案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抗菌能力,而且采用了蜘蛛丝纤维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韧性、强度、弹性、光泽度,且易于生物降解,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了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可以提高本专利技术纤维之间的粘度从而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机械性能,而且大豆蛋白纤维是一种植物蛋白纤维,纤维表面聚集着纤维中的蛋白质成分,使得本专利技术如真丝般有光泽,具有吸湿、透气、亲肤、原料可再生、弃后可降解、不污染环境等特点,而且丝素蛋白是天然蛋白质材料,由多种氨基酸组成,使棉纤维吸附天然蛋白氨基酸,增加亲肤性、高吸湿性、抗静电性、伸缩性、蓬松性、抗皱性等。作为优选,所述的甲壳素纤维采用纳米甲壳素纤维。作为优选,所述纳米甲壳素纤维直径是40nm以下。本专利技术采用纳米甲壳素纤维,可以提高纺织线内部的结构致密性,从而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抗菌保暖能力。作为优选,所述的纳米甲壳素纤维采用以下方法合成:将甲壳素溶解在溶剂中制得甲壳素水溶液,在搅拌下向甲壳素溶液中添加非溶剂使甲壳素逐渐从溶液中再生出来,将甲壳素和水以外的物质除去后,重新分散得到甲壳素纳米纤维分散液,干燥,获得纳米甲壳素纤维。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该种方法制备甲壳素纤维可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甲壳素的致密性,从而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抗菌和保暖能力。作为优选,所述的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0-30份氢氧化钠,5-10份尿素,70-80份水。作为优选,所述的非溶剂采用水或氯化钾水溶液。采用该种非溶液可以使得甲壳素快速地再生出来,有助于加快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优选,所述的甲壳素采用以下方法溶解:将甲壳素与溶剂混合后冷冻至冰点以下,再加热至冰点以上解冻。本专利技术采用此方法可以保证甲壳素均匀溶解在溶剂中,从而提高了甲壳素纤维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纺织线机械强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纺织丝线,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和保暖效果,且亲肤舒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纤维70份、蜘蛛丝纤维15份、竹炭纤维15份、甲壳素纤维9份、大豆蛋白纤维9份、微晶纤维素5份、丝素蛋白2份。其中,所述的甲壳素纤维采用纳米甲壳素纤维。其中,所述纳米甲壳素纤维直径是40nm以下。其中,所述的纳米甲壳素纤维采用以下方法合成:将甲壳素溶解在溶剂中制得甲壳素水溶液,在搅拌下向甲壳素溶液中添加非溶剂使甲壳素逐渐从溶液中再生出来,将甲壳素和水以外的物质除去后,重新分散得到甲壳素纳米纤维分散液,干燥,获得纳米甲壳素纤维。其中,所述的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0份氢氧化钠,5份尿素,75份水。所述的非溶剂采用水或氯化钾水溶液。所述的甲壳素采用以下方法溶解:将甲壳素与溶剂混合后冷冻至冰点以下,再加热至冰点以上解冻。实施例2一种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纤维80份、蜘蛛丝纤维20份、竹炭纤维20份、甲壳素纤维10份、大豆蛋白纤维10份、微晶纤维素6份、丝素蛋白3份。其中,所述的甲壳素纤维采用纳米甲壳素纤维。其中,所述纳米甲壳素纤维直径是40nm以下。其中,所述的纳米甲壳素纤维采用以下方法合成:将甲壳素溶解在溶剂中制得甲壳素水溶液,在搅拌下向甲壳素溶液中添加非溶剂使甲壳素逐渐从溶液中再生出来,将甲壳素和水以外的物质除去后,重新分散得到甲壳素纳米纤维分散液,干燥,获得纳米甲壳素纤维。其中,所述的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5份氢氧化钠,5份尿素,70份水。所述的非溶剂采用水或氯化钾水溶液。所述的甲壳素采用以下方法溶解:将甲壳素与溶剂混合后冷冻至冰点以下,再加热至冰点以上解冻。实施例3一种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纤维80份、蜘蛛丝纤维15份、竹炭纤维20份、甲壳素纤维9份、大豆蛋白纤维9份、微晶纤维素6份、丝素蛋白3份。其中,所述的甲壳素纤维采用纳米甲壳素纤维。其中,所述纳米甲壳素纤维直径是40nm以下。其中,所述的纳米甲壳素纤维采用以下方法合成:将甲壳素溶解在溶剂中制得甲壳素水溶液,在搅拌下向甲壳素溶液中添加非溶剂使甲壳素逐渐从溶液中再生出来,将甲壳素和水以外的物质除去后,重新分散得到甲壳素纳米纤维分散液,干燥,获得纳米甲壳素纤维。其中,所述的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0份氢氧化钠,10份尿素,70份水。所述的非溶剂采用水或氯化钾水溶液。所述的甲壳素采用以下方法溶解:将甲壳素与溶剂混合后冷冻至冰点以下,再加热至冰点以上解冻。以上所述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纤维70‑80份、蜘蛛丝纤维15‑20份、竹炭纤维15‑20份、甲壳素纤维9‑10份、大豆蛋白纤维9‑10份、微晶纤维素5‑6份、丝素蛋白2‑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纤维70-80份、蜘蛛丝纤维15-20份、竹炭纤维15-20份、甲壳素纤维9-10份、大豆蛋白纤维9-10份、微晶纤维素5-6份、丝素蛋白2-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壳素纤维采用纳米甲壳素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甲壳素纤维直径是40nm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甲壳素纤维采用以下方法合成:将甲壳素溶解在溶剂中制得甲壳素水溶液,在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雪芬谭远彬黄巨裕唐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迪柯尼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