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育素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化避雷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4304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化避雷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避雷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太阳能充电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绝缘电机,所述绝缘电机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转动腔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转动腔内转动的第一斜齿轮;本装置构造巧妙,将避雷针缩进箱体内,在携带上有着较大的优势,其次本装置的固定采用自动化的机构,只要将其置于想安装的位置,打开电机即可固定,本装置还具有回收功能,更加节约使用者的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An Automatic Arrester Device

An automatic lightning arrester devic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cludes a device body, a fixing device arranged in the device body, a lightning arrester arranged in the device body and a solar charging device arranged on the device body. The fixing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rotating cavity arranged in the device body. Insulated motor is fixed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left side of the first rotating chamber, and the right power coordination of the insulated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extending into the first rotating chamber,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fixed with the first helical gear which can rotate in the first rotating chamber; the device is ingeniously constructed to avoid. The thunder needle retracts into the box body, which has great advantages in carrying. Secondly, the fixing of the device adopts automatic mechanism. As long as it is placed in the desired position, it can be fixed by turning on the motor. The device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recycling, which saves the cost of users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避雷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装置
,具体是一种自动化避雷器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目前的现代化城市高楼林立,为防止雷雨天气时遭受雷击,大楼上安装避雷器装置不可或缺,而目前的避雷装置往往又长有笨重,在安装的时候怎样运输到楼顶困扰着很多人,本装置构造巧妙,将避雷针缩进箱体内,在携带上有着较大的优势,其次本装置的固定采用自动化的机构,只要将其置于想安装的位置,打开电机即可固定,本装置还具有回收功能,更加节约使用者的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需要设计一种自动化避雷器装置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避雷器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化避雷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避雷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太阳能充电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绝缘电机,所述绝缘电机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转动腔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转动腔内转动的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腔右侧内壁连通设置有第二转动腔,所述第二转动腔内设置有左端与所述第一斜齿轮上端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二转动腔下侧内壁连通设置有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螺杆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滑动腔中且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腔下侧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杆位于所述第一滑动腔内部分螺纹配合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下端靠近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动腔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与所述第一滑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滑块下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且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固定槽中,所述第二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工作块,所述第一工作块内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三转动腔,所述第三转动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三斜齿轮,所述第三斜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固定槽内且可转动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左端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四斜齿轮,所述第三斜齿轮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七斜齿轮,所述第七斜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一工作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可转动的套筒,所述第五转轴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套筒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下端设置有开口向下的螺纹槽,所述第二凹槽下侧内壁上设置有上下贯穿且与所述螺纹槽开口大小相同并对齐的第二通孔,所述螺纹槽内设置有与其内壁螺纹配合连接且延伸通入所述第二通孔内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通孔左右对称设置有导滑槽,所述第二螺杆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且延伸通入所述导滑槽内的第一导滑块,所述支撑架下端固定连接有半圆锥形底板,所述半圆锥形底板与所述第二通孔对齐位置设置有大小相等且贯穿外界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螺杆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三通孔且固定连接有电动尖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避雷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腔内与所述第二斜齿轮右端啮合连接的第八斜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腔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五转动腔,所述第五转动腔与所述第八斜齿轮之间连通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八斜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右端延伸通过所述第四通孔并延伸通入所述第五转动腔内且可转动的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右端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九斜齿轮,所述第九斜齿轮上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十斜齿轮,所述第十斜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三螺杆,所述第五转动腔下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第六转动腔,所述第三螺杆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六转动腔中且下端与固定在所述第六转动腔下侧内壁上的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螺杆位于所述第六转动腔内部分螺纹配合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六转动腔右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三滑块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凹槽内,所述第四凹槽位于所述第四凹槽内部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端设置有开口的第二工作块,所述第二工作块内设置有第三滑动腔,所述第三滑动腔内设置有上端通过所述第二工作块上端开口延伸至所述第四凹槽内且上端设置有开口的可上下滑动的第三工作块,所述第三工作块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对称且与所述第三滑动腔左右侧内壁相抵接的第一卡块,所述第三工作块内设置有第四滑动腔,所述第四滑动腔内设置有上端通过所述第三工作块上端开口延伸至所述第四凹槽内且上端设置有开口的可上下滑动的第四工作块,所述第四工作块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对称且与所述第四滑动腔左右侧内壁相抵接的第二卡块,所述第四工作块内设置有第五滑动腔,所述第五滑动腔内设置有上端可通过所述第四工作块上端开口滑动至所述第四凹槽内的第五工作块,所述第五工作块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对称且与所述第五滑动腔左右侧内壁相抵接的第三卡块,所述第五工作块上端固定连接有金属尖锥,所述第五工作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滑块上端的折叠气囊,所述折叠气囊下端连通设置有另一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三滑块右端的第一充气管。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槽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五斜齿轮,所述第五斜齿轮可与所述第四斜齿轮啮合配合连接,所述第五斜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一凹槽上侧内壁内连通设置第四转动腔,所述第四转动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五斜齿轮啮合配合连接的第六斜齿轮,所述第六斜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动腔左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四转轴左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一传动腔且与所述第一传动腔左侧内壁内的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凹槽右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绝缘充气泵,所述绝缘充气泵左端设置有连通所述第四凹槽的第五通孔,所述绝缘充气泵右端固定连接有左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五通孔且延伸通入所述第四凹槽内的开口大小与所述第一充气管相同的第二充气管。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块前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滑块,所述第一滑动腔上侧靠近前侧位置的内壁上设置有上下贯穿至外界第六通孔,所述第四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上端延伸通过所述第六通孔且延伸至外界的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复位把手。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折叠气囊充气后只会向上膨胀且处于漏气状态,当所述折叠气囊膨胀到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五工作块到达最高点。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滑块47限制所述第二螺杆42不会转动只能上下滑动,这样可以使钉子更好的转进地面,使固定更牢固。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太阳能充电装置包括设置有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蓄电池,所述装置主体上端靠左侧位置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蓄电池电性相连的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可以给蓄电池充电,让本装置的续航时间增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装置运行时,打开绝缘电机,绝缘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斜齿轮转动,第一斜齿轮带动第二斜齿轮转动,第二斜齿轮带动第一螺杆转动,第一螺杆转动带动第一滑块向下滑动,第一滑块向下滑动带动第二滑块向下滑动,第二滑块带动第一工作块向下滑动,当第一滑块向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化避雷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避雷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太阳能充电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绝缘电机,所述绝缘电机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转动腔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转动腔内转动的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腔右侧内壁连通设置有第二转动腔,所述第二转动腔内设置有左端与所述第一斜齿轮上端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二转动腔下侧内壁连通设置有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螺杆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滑动腔中且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腔下侧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杆位于所述第一滑动腔内部分螺纹配合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下端靠近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动腔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与所述第一滑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滑块下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且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固定槽中,所述第二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工作块,所述第一工作块内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三转动腔,所述第三转动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三斜齿轮,所述第三斜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固定槽内且可转动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左端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四斜齿轮,所述第三斜齿轮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七斜齿轮,所述第七斜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一工作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可转动的套筒,所述第五转轴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套筒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下端设置有开口向下的螺纹槽,所述第二凹槽下侧内壁上设置有上下贯穿且与所述螺纹槽开口大小相同并对齐的第二通孔,所述螺纹槽内设置有与其内壁螺纹配合连接且延伸通入所述第二通孔内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通孔左右对称设置有导滑槽,所述第二螺杆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且延伸通入所述导滑槽内的第一导滑块,所述支撑架下端固定连接有半圆锥形底板,所述半圆锥形底板与所述第二通孔对齐位置设置有大小相等且贯穿外界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螺杆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三通孔且固定连接有电动尖锥。...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一种自动化避雷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避雷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太阳能充电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绝缘电机,所述绝缘电机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转动腔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转动腔内转动的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腔右侧内壁连通设置有第二转动腔,所述第二转动腔内设置有左端与所述第一斜齿轮上端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二转动腔下侧内壁连通设置有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螺杆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滑动腔中且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腔下侧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杆位于所述第一滑动腔内部分螺纹配合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下端靠近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动腔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与所述第一滑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滑块下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且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固定槽中,所述第二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工作块,所述第一工作块内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三转动腔,所述第三转动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三斜齿轮,所述第三斜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固定槽内且可转动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左端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四斜齿轮,所述第三斜齿轮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七斜齿轮,所述第七斜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一工作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可转动的套筒,所述第五转轴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套筒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下端设置有开口向下的螺纹槽,所述第二凹槽下侧内壁上设置有上下贯穿且与所述螺纹槽开口大小相同并对齐的第二通孔,所述螺纹槽内设置有与其内壁螺纹配合连接且延伸通入所述第二通孔内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通孔左右对称设置有导滑槽,所述第二螺杆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且延伸通入所述导滑槽内的第一导滑块,所述支撑架下端固定连接有半圆锥形底板,所述半圆锥形底板与所述第二通孔对齐位置设置有大小相等且贯穿外界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螺杆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三通孔且固定连接有电动尖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避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腔内与所述第二斜齿轮右端啮合连接的第八斜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腔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五转动腔,所述第五转动腔与所述第八斜齿轮之间连通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八斜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右端延伸通过所述第四通孔并延伸通入所述第五转动腔内且可转动的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右端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九斜齿轮,所述第九斜齿轮上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十斜齿轮,所述第十斜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三螺杆,所述第五转动腔下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第六转动腔,所述第三螺杆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六转动腔中且下端与固定在所述第六转动腔下侧内壁上的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螺杆位于所述第六转动腔内部分螺纹配合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六转动腔右侧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育素
申请(专利权)人:潘育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