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mbedded touch panel. The embedded touch panel contains multiple pixels. The laminated structure of each pixel includes a substrate, a packaging layer,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layer, a first conductive layer and a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The packaging layer is arranged relative to the substrate. The organic light-emitting layer is formed between the substrate and the packaging layer. The first conductive layer is formed between th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layer and the packaging layer. The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is formed between th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layer and the packaging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嵌式触控面板
本专利技术与触控面板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内嵌式(In-cell)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采用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AMOLED)显示技术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大致可依照其叠层结构的不同而分为数种不同型式,例如将触控感测电极设置于封装层下方的内嵌式(In-cell)的AMOLED电容式触控面板以及将触控感测电极设置于封装层上方的On-cell的AMOLED电容式触控面板。相较于传统的单片式玻璃(OneGlassSolution,OGS)的AMOLED电容式触控面板与On-Cell的AMOLED电容式触控面板,内嵌式的AMOLED电容式触控面板可达成最薄化的AMOLED触控面板设计,并可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及笔记型电脑等可携式电子产品上。然而,目前的内嵌式触控面板常会因为较大的寄生电容而使其电阻电容负载大幅增加,再加上触控与显示模式之间的噪声干扰,因而导致其触控效能变差,此一现象亟待克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内嵌式触控面板,希望能通过其创新的布局方式简化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嵌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像素,每个像素的一叠层结构包含:一基板;一封装层,相对于该基板而设置;一有机发光层,形成于该基板与该封装层之间;一第一导电层,形成于该有机发光层与该封装层之间;以及一第二导电层,形成于该有机发光层与该封装层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15 US 62/506,0431.一种内嵌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像素,每个像素的一叠层结构包含:一基板;一封装层,相对于该基板而设置;一有机发光层,形成于该基板与该封装层之间;一第一导电层,形成于该有机发光层与该封装层之间;以及一第二导电层,形成于该有机发光层与该封装层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为一内嵌式自电容触控面板或一内嵌式互电容触控面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层用以作为触控电极走线且该第二导电层用以作为触控电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彼此耦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嵌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叠层结构还包含:一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之间,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通过形成于该绝缘层的一通孔彼此耦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嵌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彼此耦接。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彼此电性绝缘。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层位于该第二导电层与该封装层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电层位于该第一导电层与该封装层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电层由透明导电材料构成。11.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昶庆,李昆倍,
申请(专利权)人: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