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散热防震电池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4017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散热防震电池的安装结构,箱体内有内箱,内箱由竖板分隔为若干电池腔,内置锂电池单体;内箱的箱壁内的外导热腔与竖板内导热腔连通并填充导热油;内箱敞开口处设隔热板,上方设电池管理控制器和盖板;盖板与箱盖间设第一缓冲装置,内箱下端与箱体底板间设第二缓冲装置;内箱外侧设弧形凹陷部,箱体内侧设陷槽,内置滑动柱,一端与陷槽内端间设第三弹簧,另一端置于弧形凹陷部内;内箱与箱体底板间为散热腔;箱体设于汽车底板上,汽车底板下方设冷却管道,其进气口和出气口设过滤网;散热腔通过送风支管与冷却管道连通;散热腔后端设出风口,经出风管连通至出气口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各个方向实现缓冲保护;散热及防尘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散热防震电池的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
,具体是一种汽车散热防震电池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但是在电池安装在车辆上时,需要保证其安装的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尤其是车辆在颠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保证电池的正常工作。通常利用电池箱将其固定安装在车架上,由于电池箱由塑料或金属制成,本身不具有缓冲的作用,导致固定安装的电池在随车辆行驶时,缺乏必要的缓冲装置,长期颠簸容易造成电池损坏。并且现有的电池箱散热效果差,由于开设有通风孔容易导致行驶过程中大量灰尘进入,影响电池工作,因此,密闭式的电池箱针对电池工作产生的热量散热效果差,严重影响电池的安全工作,不适用于车载安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散热防震电池的安装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用电池抗震性能差、散热性能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散热防震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方设置有箱盖;所述箱体内侧容置有内箱,所述内箱的上端为敞开口;所述内箱内部设置有若干竖板,若干所述竖板将内箱的内部分隔为若干电池腔,所述电池腔内容置有锂电池单体;所述内箱的箱壁为双层结构,形成外导热腔;所述竖板为双层结构,形成内导热腔,所述内导热腔的下端与所述外导热腔连通;所述内导热腔内部和所述外导热腔内部均填充有导热油;所述内箱的敞开口处盖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上方设置有电池管理控制器,所述电池管理控制器上罩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箱盖之间设置若干第一缓冲装置,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盖板上方的第一支撑套筒和设置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散热防震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方设置有箱盖;所述箱体内侧容置有内箱,所述内箱的上端为敞开口;所述内箱内部设置有若干竖板,若干所述竖板将内箱的内部分隔为若干电池腔,所述电池腔内容置有锂电池单体;所述内箱的箱壁为双层结构,形成外导热腔;所述竖板为双层结构,形成内导热腔,所述内导热腔的下端与所述外导热腔连通;所述内导热腔内部和所述外导热腔内部均填充有导热油;所述内箱的敞开口处盖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上方设置有电池管理控制器,所述电池管理控制器上罩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箱盖之间设置若干第一缓冲装置,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盖板上方的第一支撑套筒和设置于所述箱盖下方的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包括上方的第一基座和位于所述第一基座下方的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的下端容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套筒内,所述第一支撑套筒和所述第一导向件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盖板与所述箱盖上;所述内箱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之间设置若干第二缓冲装置,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板上方的第二支撑套筒和设置于所述内箱的下方的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包括上方的第二基座和位于所述第二基座下方的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的下端容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套筒内,所述第二支撑套筒和所述第二导向件的外侧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子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祥吉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