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桂冰专利>正文

污泥去杂质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4010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去杂质处理系统,包括:料斗,其为漏斗结构,料斗下端开口以排出污泥;切割装置,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左滚筒和右滚筒,左滚筒和右滚筒由电机驱动相向转动以形成对排出的污泥滚压;过滤装置,其包括转筒和在转筒螺旋设置的管道,管道为网状结构以对污泥过滤,转筒的外部设置有电机;研磨装置,其包括上磨盘和下磨盘,上磨盘的中心设置有入料口,上磨盘由电机驱动转动以对污泥研磨;下磨盘的上面设置有凹槽,下磨盘内设置有容纳化学试剂的药腔,药腔内设置有液压泵,凹槽内设置有药喷孔,液压泵连通至药喷孔以将化学试剂喷入到凹槽与污泥混合;以及固液分离器,其与研磨装置连接进行固液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泥去杂质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去杂质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污泥含有重金属、塑料、有机物以及细菌物生物等杂质,因此在利用污泥制造水泥、肥料或是将污泥排放到大自然前需要对污泥进行处理。现有技术中主要是将污泥和水混合得到粘稠度低的泥浆后,将泥浆与化学试剂混合,化学试剂使得泥浆中的重金属从液相中脱离,从而完成重金属去除。这样的处理技术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污泥和水通常是通过搅拌的方式混合,混合的效率不好,且效果不够好,因为部分污泥是块状的,搅拌叶无法快速有效的将污泥分散,污泥中的重金属不能有效分散在液体中;其次,化学试剂和泥浆主要是通过滚筒转动进行混合,这样的混合方式效率慢且难以做到将化学试剂准确与重金属结合反应;还有,现有技术仅能将重金属去除,难以将塑料、有机物以及细菌微生物等杂质一同去除。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污泥去杂质处理系统,为污染的防治做出奉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泥去杂质处理系统,其中,包括: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去杂质处理系统,其中,包括:料斗,其为漏斗结构,所述料斗上端开口形成用于投入污泥的投料口,所述料斗下端开口形成用于排出污泥的排料口;切割装置,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左滚筒和右滚筒,所述左滚筒和右滚筒同一水平设置,所述左滚筒与右滚筒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外壳的上端开口并对接至所述排料口,所述排料口对准左右滚筒之间的间距以将污泥投入间距内,所述左滚筒和右滚筒由电机驱动相向转动以形成对间距内的污泥滚压;其中,所述左滚筒内部具有容纳水的水腔,所述水腔内设置有加热单元对水加热,所述左滚筒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水喷孔,所述水腔内还设置有高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泵与所述水喷孔连通以将水高压泵出,所述右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去杂质处理系统,其中,包括:料斗,其为漏斗结构,所述料斗上端开口形成用于投入污泥的投料口,所述料斗下端开口形成用于排出污泥的排料口;切割装置,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左滚筒和右滚筒,所述左滚筒和右滚筒同一水平设置,所述左滚筒与右滚筒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外壳的上端开口并对接至所述排料口,所述排料口对准左右滚筒之间的间距以将污泥投入间距内,所述左滚筒和右滚筒由电机驱动相向转动以形成对间距内的污泥滚压;其中,所述左滚筒内部具有容纳水的水腔,所述水腔内设置有加热单元对水加热,所述左滚筒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水喷孔,所述水腔内还设置有高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泵与所述水喷孔连通以将水高压泵出,所述右滚筒内部具有容纳水蒸气或热气的气腔,所述右滚筒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气喷孔,所述气腔内设置有高压气泵与所述气喷孔连通以将水蒸气或热气高压喷出;过滤装置,其包括竖直设置的转筒和在所述转筒内由上向下螺旋设置的管道,所述管道的上端敞开并对应设置在所述左右滚筒间距的下方以接收掉落的污泥,所述管道的侧壁设置为网状结构以形成对管道内污泥的过滤,所述管道的下端开口以排出过滤剩余的残渣,所述转筒的下端开口以排出过滤完成的污泥,所述管道相对固定在所述转筒内部,所述转筒的外部设置有电机驱动转动;研磨装置,其包括上磨盘和下磨盘,所述上磨盘的底面贴合在所述下磨盘上面,所述上磨盘与下磨盘之间形成研磨区间,所述上磨盘的中心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敞开以接收从所述转筒下端开口排出的污泥,所述入料口贯穿所述上磨盘以将污泥导入到研磨区间内,所述上磨盘由电机驱动相对所述下磨盘转动以对研磨区间内的污泥研磨;其中,所述下磨盘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桂冰
申请(专利权)人:钟桂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