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872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8:4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污泥沉淀池,包括池体、以及设置池体两端的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池体的底部沿入水口至出水口的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泥斗,相邻的泥斗之间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挡流板,该挡流板的顶端或底端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挡流板的设置,可以降低废水的流速,大大提高了沉淀的效率;泥斗用以对挡流板前方的污泥进行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泥沉淀池
本申请属于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泥沉淀池。
技术介绍
沉淀池是利用固液两相之间的密度不同,使得密度大的固相下沉,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水处理构筑物,目前被广泛应用在电镀、冶金、化工等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现有的沉淀池至少存在如下缺陷:1、流速过快,沉淀速度慢,导致沉淀的效率低;2、沉淀不彻底,处理后的废水水质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沉淀池,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污泥沉淀池,包括池体、以及设置池体两端的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池体的底部沿入水口至出水口的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泥斗,相邻的泥斗之间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挡流板,该挡流板的顶端或底端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优选的,在上述的污泥沉淀池中,所有的所述挡流板与池体底部之间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优选的,在上述的污泥沉淀池中,所述池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挡流板,该第一挡流板的顶端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所述池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挡流板,该第二挡流板的底端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优选的,在上述的污泥沉淀池中,所述池体内设置有一个第一挡流板,该第一挡流板的顶端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所述池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挡流板,该第二挡流板的底端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所有所述第二挡流板设置于第一挡流板和出水口之间。优选的,在上述的污泥沉淀池中,所述第一挡流板和第二挡流板交替设置。优选的,在上述的污泥沉淀池中,所述第一挡流板设置于相邻的泥斗之间;所述第二挡流板设置于泥斗的上方。优选的,在上述的污泥沉淀池中,所述泥斗具有平缓的底部。优选的,在上述的污泥沉淀池中,所述泥斗具有倾斜的侧壁。优选的,在上述的污泥沉淀池中,所述泥斗的底端设置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置有阀门。优选的,在上述的污泥沉淀池中,挡流板竖直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中挡流板的设置,可以降低废水的流速,大大提高了沉淀的效率;泥斗用以对挡流板前方的污泥进行收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1中污泥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2中污泥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3中污泥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4中污泥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结合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泥沉淀池,包括池体1、以及设置池体1两端的入水口2和出水口3,池体1的底部沿入水口2至出水口3的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泥斗4,相邻的泥斗4之间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挡流板6,该挡流板6的顶端或底端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5a、5b。该技术方案中,挡流板的设置,可以降低废水的流速,大大提高了沉淀的效率;泥斗4用以对挡流板前方的污泥进行收集。本案中,对于挡流板底端形成流动开口5b的实现,可以采用将挡流板悬挂方式,比如池体1顶端设置盖体或支架,挡流板的顶端固定在该盖体或支架上;在另一实施例中,挡流板也可以直接支撑在池体1底部,然后在挡流板的下方开设一窗口构成流动开口5b。结合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有的挡流板6与池体1底部之间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5b。该技术方案中,污水在挡流板的限制下,主要沿着池体1底部进行流动,这样大部分污泥可以直接沉淀到底部,相对清澈的水位于池体1上部,再经过多级挡流板限制下,可以使得废水在短时间内沉淀彻底。需要说明的是,挡流板数量的设置可以根据污水的不同含泥量进行调整。结合图2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池体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挡流板601,该第一挡流板601的顶端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5a;池体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挡流板602,该第二挡流板602的底端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5b。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挡流板601的设置,一个方面,该挡流板可以降低污水的流动速度,保持水体稳定,提高沉淀效率;另一个方面,该挡流板将水流限制从挡流板顶端通过,污泥由于重力的作用,大部分会留在挡流板的前方,因此,第一挡流板601的拦泥量高。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挡流板602的设置,可以将水流限制在挡流板的底端流动,而把大部分浮在水面的漂浮物滞留在第二挡流板602的前方,因此,第二挡流板602用以收集漂浮物的效率较高。综上,结合第一挡流板601和第二挡流板602的组合作用,不仅可以实现底部沉淀的集中收集,还能实现漂浮物的集中收集,同时第一挡流板601和第二挡流板602均能实现对水流的限速作用,由于其可以同时获得不同的多个效果,因此其技术手段是非显而易见的。进一步地,池体1内设置有一个第一挡流板601,该第一挡流板601的顶端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5a;池体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挡流板602,该第二挡流板602的底端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5b,所有第二挡流板602设置于第一挡流板601和出水口3之间。该实施例中,设置一个第一挡流板601,并将该第一挡流板601设置在最靠前位置,这样可以首先将大部分的漂浮物收集在第一挡流板601的前方;然后后方的第二挡流板602主要用以污泥的沉淀。结合图3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挡流板601和第二挡流板602交替设置。该实施例中,污水先经过第1个挡流板的底端通过,然后再经过下一个挡流板的顶端通过,如此实现对污水的多级净化。当然,污水也可以先经过第1个挡流板的顶端通过,然后再从下一个挡流板的底端通过,再通过后方交替设置的挡流板依次经过。结合图4所示,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一挡流板601设置于相邻的泥斗4之间;第二挡流板602设置于泥斗4的上方。该技术方案中,污水交替经过第二挡流板的底端开口和第一挡流板的顶端开口,通过第二挡流板可以将污水限制从泥斗底部通过,并在上升过程中将污泥留在泥斗底部。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泥斗4具有平缓的底部,并具有倾斜的侧壁。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平缓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以及设置池体两端的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池体的底部沿入水口至出水口的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泥斗,相邻的泥斗之间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挡流板,该挡流板的顶端或底端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以及设置池体两端的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池体的底部沿入水口至出水口的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泥斗,相邻的泥斗之间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挡流板,该挡流板的顶端或底端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挡流板与池体底部之间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挡流板,该第一挡流板的顶端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所述池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挡流板,该第二挡流板的底端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设置有一个第一挡流板,该第一挡流板的顶端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村华里洪艳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世润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