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痔疮的外洗瑶药包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37798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痔疮的外洗瑶药包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两面针20~40份、红蓖麻20~40份、扛板归20~40份、苦参20~40份、艾叶20~40份、盐肤木40~60份、十大功劳20~40份、马齿苋20~40份、银花藤20~40份、芒硝10~30份及冰片2~5份。制备方法为:称取上述药材,洗净晒干后粗粉碎,杀菌后再次烘干,混合均匀,装入无纺布袋、纸袋或纤维袋中,芒硝与冰片单独装入袋中,将二者组合外部用纸盒或塑料袋包装,200~300g一袋。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对外痔、内痔、内外混合痔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痔疮的外洗瑶药包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瑶族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痔疮的外洗瑶药包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痔疮是临床多发病,常因过食辛辣刺激食物,大便临厕努挣,肛周皮下静脉破裂,血液淤积皮下而成。临床常以患者自觉肛门肿胀、疼痛有异物感为主诉,检查可见肛周或肛管皮下有葡萄状暗紫色肿物,有时伴表面轻度糜烂出血。对痔疮的治疗常见方法为:1.较轻或非急性期,以热敷、热水坐浴为主。2.手术治疗。痔疮的中医证型分为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脾虚气陷证三种证型:1.风伤肠络: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而出,血色鲜红;或伴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辨证分析:风热下迫,灼伤肠络,或热积肠道,耗伤津液,以致便结,擦伤痔核血络,热迫血妄行,则见便血,血色鲜红;风性善行,则下血或呈喷射状;口渴、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治法:清热凉血祛风。2.湿热下注:便血色鲜,量较多,痔核脱出嵌顿,肿胀疼痛,或糜烂坏死;口干不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潘数。辨证分析:湿热下迫大肠,迫血妄行,则大便下血医学|教育网;湿热蕴结,经络阻塞,气血瘀滞,则痔核肿物脱出;湿性重浊,则肿胀疼痛;热胜肉腐,则糜烂坏死;口干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之象。治法:清热利湿止血。3.脾虚气陷:肛门坠胀,痔核脱出,需用手托还,大便带血,色鲜红或淡红,病程日久;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弱。辨证分析:身体素弱,脾虚气亏,不能统血,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则大便带血;脾虚下陷,则肛门坠胀,痔核脱出肛外;脾虚运化失常,则纳少便溏;脾虚则气血无以荣养肌肤,故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弱为脾气亏虚之象。治法:健脾益气。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常见的治疗痔疮的方法为使用西药或手术治疗,容易复发,让患者经历二次痛苦,而中医治疗讲求标本兼治,可以从根本上调理治疗病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在瑶族同胞世代相传的瑶药配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标本兼治同时不易复发的治疗痔疮的外洗瑶药包。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痔疮的外洗瑶药包,它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两面针20~40份、红蓖麻20~40份、扛板归20~40份、苦参20~40份、艾叶20~40份、盐肤木40~60份、十大功劳20~40份、马齿苋20~40份、银花藤20~40份、芒硝10~30份及冰片2~5份。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治疗痔疮的外洗瑶药包,它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两面针30份、红蓖麻30份、扛板归30份、苦参30份、艾叶30份、盐肤木50份、十大功劳30份、马齿苋30份、银花藤30份、芒硝20份及冰片3份。所述的治疗痔疮的外洗瑶药包,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称取上述重量份数的两面针、红蓖麻、扛板归、苦参、艾叶、盐肤木、十大功劳、马齿苋及银花藤,洗净晒干后粗粉碎,杀菌后再次烘干,混合均匀,装入透水透气的无纺布袋、纸袋或纤维袋中;芒硝与冰片单独装入袋中;将上述两个袋放到一起,外部用纸盒或塑料袋包装,200~300g一包,检验合格后,即得所需成品。医学上研究表明,本专利技术所选用的中药组分具有如下功效:两面针,别名:入地金牛、红心刺刁根、红倒钩簕、两背针、双面针、双面刺、叶下穿针、大叶猫枝簕、上山虎、下山虎、山椒。本品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nitidum(Roxb.)DC.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或段,晒干。【性味】苦、辛,平;有小毒。【归经】归肝、胃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伤;外治汤火烫伤。红蓖麻,本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communisL.的种子(见“蓖麻子”)、根及叶入药。夏秋采根及叶,分别晒干或鲜用。【性味】叶:甘、辛,平。有小毒。根:淡、微辛,平。【功能主治】叶:消肿拔毒,止痒。治疮疡肿毒,鲜品捣烂外敷;治湿疹搔痒,煎水外洗;并可灭蛆、杀孑孓。根:祛风活血,止痛镇静。用于风湿关节痛,破伤风,癫痫,精神分裂症。扛板归(PolygonumperfoliatumL.),别名:犁头刺藤(《物理小识》),老虎利(《生草药性备要》),雷公藤(《救生苦海》),河白草、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紫金钩、犁尖草、括耙草、龙仙草、鱼尾花、三木棉(《纲目拾遗》),刺犁头、蛇不过、急改索、退血草(《植物名实图考》),虎舌草(《天宝本草》),有竻犁牛草(《岭南采药录》),刺酸浆(《贵州民间方药集》),鸡眼睛草、有刺鸠饭草(《福建民间草药》),拦蛇风(《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白竻(《陆川本草》),有刺粪箕笃(《南宁市药物志》),犁头藤、三角藤(《江西民间草药》),蛇倒退、地葡萄。为蓼科植物扛板归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酸苦,平。【归经】肺;小肠经。【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清热,活血,解毒。治水肿,黄疸,泄泻,疟疾,痢疾,百日咳,淋浊,丹毒,瘰疬,湿疹,疥癣。苦参,别名:野槐、好汉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及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艾叶,别名:艾、艾蒿、家艾。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归经】归肝、脾、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盐肤木,别名:盐霜柏、盐酸木、敷烟树、蒲连盐、老公担盐、五倍子树。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l.以根、叶入药。根全年可采,夏秋采叶,晒干。【性味】酸、咸,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根:感冒发热,支气管炎,咳嗽咯血,肠炎,痢疾,痔疮出血;根、叶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漆疮。十大功劳,为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株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bealei(Fort.)Carr.及狭叶十大功劳M.fortunei(Lindl)Fedde。以根、茎、叶入药。【别名】黄天竹、土黄柏、刺黄柏、刺黄芩[四川]、木黄连。【性味】苦,寒。【归经】归肝、胃、大肠经。【功能主治】叶:滋阴清热。主治肺结核,感冒。根、茎:清热解毒。主治细菌性痢疾,急性畅胃炎,传染性肝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咽喉肿痛。外用治眼结膜炎,痈疖肿毒,烧、烫伤。马齿苋,别名:马齿菜、马苋菜、猪母菜、瓜仁菜、瓜子菜、长寿菜、马蛇子菜。本品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L.,以全草入药。药理作用:1、本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样物质,故能促进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趋于正常,并能促进溃疡的愈合。2、抑菌: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3、马齿苋对血管有显著地收缩作用,此种收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痔疮的外洗瑶药包,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两面针20~40份、红蓖麻20~40份、扛板归20~40份、苦参20~40份、艾叶20~40份、盐肤木40~60份、十大功劳20~40份、马齿苋20~40份、银花藤20~40份、芒硝10~30份及冰片2~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痔疮的外洗瑶药包,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两面针20~40份、红蓖麻20~40份、扛板归20~40份、苦参20~40份、艾叶20~40份、盐肤木40~60份、十大功劳20~40份、马齿苋20~40份、银花藤20~40份、芒硝10~30份及冰片2~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痔疮的外洗瑶药包,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两面针30份、红蓖麻30份、扛板归30份、苦参30份、艾叶30份、盐肤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琼平庞赵生徐敏玲
申请(专利权)人: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