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电吹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60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电吹风,其包括:壳体、进风口、出风口、风机模块以及加热模块,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于壳体上,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置有风道,进风口、出风口以及风道形成贯通的气体通道,加热模块和风机模块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气体通道上;壳体呈圆柱体状,进风口设置于圆柱体下端,出风口设置于圆柱体上端且朝向X方向;出风口呈圆环形状,中间通外界;风机模块由小型无刷电机和扇叶组成,并位于气体通道的中部。其结构将进风口与出风口远离并且转变了风向,同时独特的无外露风扇设计避免了使用时头发被卷入,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而且重量轻,体积小,使用更方便,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电吹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头发护理的手持设备,尤其是一种手持电吹风。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头发护理的干发和头发造型时,一般采用电吹风的头发护理器具,现有技术中的电吹风主要由有刷电机、扇叶、加热电阻丝以及开关构成。在接入电源后闭合开关,有刷电机带动扇叶旋转推进空气,空气经过通电的加热电阻丝被加热,最终从风嘴流出以达到干发、头发造型等目的,而上述结构的电吹风体积较大、重量重,在长时间使用中容易造成使用者疲惫,另外,扇叶紧贴于进风口,外露面积较大,导致在使用中易发生头发被卷入电机的风险,从而影响使用的方便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体积小巧,重量轻,避免发生头发由进风口卷入风机模块的电机中的手持电吹风。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手持电吹风,其包括:壳体、进风口、出风口、风机模块以及加热模块,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于壳体上,壳体内设置有风道,进风口、出风口以及风道形成贯通的气体通道,加热模块和风机模块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气体通道上;壳体呈圆柱体状,进风口设置于圆柱体下端,出风口设置于圆柱体上端且朝向X方向;出风口呈圆环形状,中间通外界;风机模块由小型无刷电机和扇叶组成,并位于气体通道的中部。进一步优选,进风口由进风口档板和滤网组成,进风口档板为设有若干通孔的档板,滤网为海绵滤网。进一步优选,还包括设于风机模块底部的线路控制板,进风口挡板的底面设置有保护套,保护套的顶部依次插入进风口挡板和滤网,且保护套内插入有供电线缆,线路控制板上设有变压器和微控制器,供电线缆通过变压器与微控制器连接。进一步优选,还包括开关按键和指示灯,开关按键和指示灯均与线路控制板的微控制器连接。进一步优选,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按键和可控硅整流元件,可控硅整流元件、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调节按键均与线路控制板的微控制器连接,可控硅整流元件与加热模块连接,且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模块设于风道上。进一步优选,还包括用于调节风机模块风力的风力调节按键,风力调节按键与线路控制板的微控制器连接,线路控制板上设有用于对直流电进行脉冲宽度调制的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与风机模块的无刷电机连接。进一步优选,还包括用于控制风机模块的无刷电机进行高转速控制的控制电路,且控制电路包括比较器U21、比较器U22、比较器U23、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44、R45、电阻R46、电容C23、电容C24和电容C25;电阻R11与电阻R12串联连接,电阻R14与电阻R15串联连接,电阻R17与电阻R18串联连接,电阻R12、电阻R15和电阻R18分别与高转速风机中三相无刷电机上的三相触点连接;比较器U21的反相输入端、比较器U22的反相输入端、比较器U23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13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均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1与电阻R12之间的连接点与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4与电阻R15之间的连接点与R1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7与电阻R18之间的连接点与R16的另一端连接,并且电阻R11与电阻R12之间的连接点、电阻R14与电阻R15之间的连接点、电阻R17与电阻R18之间的连接点均为电压的分压点;比较器U2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于电阻R11与电阻R12之间的连接点和电阻R10之间,比较器U2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于电阻R14与电阻R15之间的连接点和电阻R13之间,比较器U2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于电阻R117与电阻R18之间的连接点和电阻R16之间;比较器U21的输出端、比较器U22的输出端和比较器U23的输出端均与线路控制板上的微控制器连接;电阻R44的两端分别与比较器U21的电源正极和输出端连接;电阻R45的两端分别与比较器U22的电源正极和输出端连接;电阻R46的两端分别与比较器U23的电源正极和输出端连接;电容C23的两端分别与电阻R10和分压点之间的连接点和R11的接地端连接,电容C24的两端分别与电阻R13和分压点之间的连接点和R14的接地端连接,电容C25的两端分别与电阻R16和分压点之间的连接点和R17的接地端连接。进一步优选,风道的底部固定有离子放电环,离子放电环设于风机模块的无刷电机顶部,且离子放电环与线路控制板上的变压器连接,离子放电环的内圈设置有可产生大量带正负电荷离子风的尖端。进一步优选,风道的底部固定有硅胶圈,且风机模块的无刷电机和扇叶均设于硅胶圈内。进一步优选,加热模块呈平板状,且呈平板状的加热模块内侧面设有散热翅片。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手持电吹风,其结构将进风口与出风口远离并且转变了风向,同时独特的无外露风扇设计避免了使用时头发被卷入,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而且重量轻,体积小,使用更方便,提高了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图4是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结构图;图5是实施例的换相控制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手持电吹风,其包括:壳体10、进风口210、出风口710、风机模块300以及加热模块500,所述进风口210和出风口710设置于壳体10上,壳体10内设置有风道700,进风口210、出风口710以及风道700形成贯通的气体通道,加热模块500和风机模块300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气体通道上;壳体10呈圆柱体状,进风口210设置于圆柱体下端,出风口710设置于圆柱体上端且朝向X方向;出风口710呈圆环形状,并形成中间通外界的通道,且通道的形状呈圆锥台体状,从而该结构设计的出风口710可以带动出风口710周围空气流动,与出风口710的高速空气一同流动,提高吹出的风量,风机模块300由小型无刷电机302和扇叶301组成,并位于气体通道的中部。其中风机模块300还可由高能量密度的钕铁硼外转子无刷电机302及采用复合材料制作的扇叶301组成,其特点是拥有单层0.2mm的超薄硅钢片叠片组成的定子以及多片钕铁硼磁铁组成的电机转子,相比与铁氧体磁铁的碳刷电机,同功率情况下可以将体积缩小10倍以上,从而实现手持电吹风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本实施例中进风口210由进风口档板211和滤网212组成,以阻挡异物进入的作用;进风口档板211为设有若干通孔的档板,其通孔为小孔,以阻挡较大的障碍物进入壳体10内;滤网212为海绵滤网,以阻挡较小体积的灰尘与毛发进入壳体10内;从而通过上述对进风口210的设计达到了保护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毛发不会被卷入,同时保护设备内部零件不会因进入异物而造成损坏。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风机模块300底部的线路控制板220,进风口挡板211的底面设置有保护套102,保护套102的顶部依次插入进风口挡板211和滤网212,且保护套102内插入有供电线缆101,线路控制板220上设有变压器222和微控制器221,供电线缆101通过变压器222与微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电吹风,其包括:壳体、进风口、出风口、风机模块以及加热模块,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于壳体上;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置有风道,进风口、出风口以及风道形成贯通的气体通道,加热模块和风机模块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气体通道上;壳体呈圆柱体状,进风口设置于圆柱体下端,出风口设置于圆柱体上端且朝向X方向;出风口呈圆环形状,中间通外界;风机模块由小型无刷电机和扇叶组成,并位于气体通道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电吹风,其包括:壳体、进风口、出风口、风机模块以及加热模块,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于壳体上;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置有风道,进风口、出风口以及风道形成贯通的气体通道,加热模块和风机模块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气体通道上;壳体呈圆柱体状,进风口设置于圆柱体下端,出风口设置于圆柱体上端且朝向X方向;出风口呈圆环形状,中间通外界;风机模块由小型无刷电机和扇叶组成,并位于气体通道的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吹风,其特征在于,进风口由进风口档板和滤网组成,进风口档板为设有若干通孔的档板,滤网为海绵滤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电吹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风机模块底部的线路控制板,进风口挡板的底面设置有保护套,保护套的顶部依次插入进风口挡板和滤网,且保护套内插入有供电线缆,线路控制板上设有变压器和微控制器,供电线缆通过变压器与微控制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电吹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按键和指示灯,开关按键和指示灯均与线路控制板的微控制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电吹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按键和可控硅整流元件,可控硅整流元件、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调节按键均与线路控制板的微控制器连接,可控硅整流元件与加热模块连接,且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模块设于风道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电吹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风机模块风力的风力调节按键,风力调节按键与线路控制板的微控制器连接,线路控制板上设有用于对直流电进行脉冲宽度调制的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与风机模块的无刷电机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电吹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风机模块的无刷电机进行高转速控制的控制电路,且控制电路包括比较器U21、比较器U22、比较器U23、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44、R45、电阻R46、电容C23、电容C24和电容C25;电阻R11与电阻R12串联连接,电阻R14与电阻R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源宜尔轩严庚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物种起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