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兴伦专利>正文

一种幼鸡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3426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幼鸡的养殖方法,将养殖密度控制在35‑45只每平米;第一周将育雏室温度控制在33‑35℃,之后每天降1‑1.2℃,降至25‑27℃后,将温度控制在该范围;湿度控制在65%‑75%,第一周采用普通日光灯照25‑28小时,之后每日减少1‑1.5小时,直至每天光照时间为20‑22小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养殖管理技术符合小鸡的生长规律,科学合理,小鸡的存活率高,生长状况好;小鸡饲料中除了黄豆、玉米作为基础饲料,还添加了刺五加、黄芪、金银花、板蓝根、蜂蜜,具有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力、健脾胃、促进消化、强健筋骨等作用,可预防小鸡疾病的发生,促进鸡的生长,小鸡的存活率高,可达95%,生长状况好、健壮活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幼鸡的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幼鸡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鸡肉和鸡蛋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的养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规模和生产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鸡的养殖过程中,幼鸡阶段的养殖管理极为重要,因为幼鸡的抵抗力和适应力弱,稍微管理不善则会影响鸡的成活率。现代大规模畜牧养殖饲养方式,养殖密度较大,养殖管理不够科学合理和全面,幼鸡容易产生各种疾病,鸡的存活率不高。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用于鸡病防治的药物,但多是一些抗生素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影响鸡的生长,残留在鸡体内,人们食用后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幼鸡的养殖方法,采用该养殖方法小鸡的疾病发生率低,存活率高,小鸡生长状况好,健壮活跃。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幼鸡的养殖方法,将养殖密度控制在35-45只每平米;第一周将育雏室温度控制在33-35℃,之后每天降1-1.2℃,降至25-27℃后,将温度控制在该范围;湿度控制在65%-75%,按照前期偏高后期降低的规律进行调整控制;第一周采用普通日光灯照25-28小时,之后每日减少1-1.5小时,直至每天光照时间为20-22小时;雏鸡出壳后3-5小时喂食温度为35-38℃质量百分数为12-14%的蜂蜜温水,5-7小时后,开始第一次喂食幼鸡料,之后每隔6-8小时喂一次;养殖周期为5-6周;前两周将养殖密度控制在35-45只每平米,之后将养殖密度控制在20-25只每平米;温度控制过程中,当育雏室的温度降至24℃后,恒温养殖一段时间,第3周开始将温度控制在25-27℃;温度控制过程中,白天的温度比夜间低1-1.2℃;湿度控制过程中,前两周将育雏室的的湿度控制在65%-75%,之后将湿度控制在58%-62%;从第三周开始,除了下雨天或大风天气,每天的早上和下午均给幼鸡出育雏室活动3-5小时;所喂食的幼鸡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30-35份黄豆、30-35份玉米、12-14份刺五加、12-14份黄芪、16-18份金银花、16-18份板蓝根、10-15份蜂蜜;所述鸡料的制作方法为:将黄豆炒熟后,和玉米一起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80-100目筛,得到混合物a;将刺五加、黄芪、金银花和板蓝根洗净并充分晒干后,混合,一起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80-100目筛,得到混合物b;用蜂蜜加10-13重量份38℃以下的温开水稀释后,放入混合物a和混合物b,搅拌均匀即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养殖管理技术符合小鸡的生长规律,科学合理,小鸡的存活率高,生长状况好;小鸡饲料中除了黄豆、玉米作为基础饲料,还添加了刺五加、黄芪、金银花、板蓝根、蜂蜜,具有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力、健脾胃、促进消化、强健筋骨等作用,可预防小鸡疾病的发生,促进鸡的生长,小鸡的存活率高,可达95%,生长状况好、健壮活跃。本专利技术中的材料详细情况如下:刺五加:味辛、苦、微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抗菌消炎、抗疲劳和恢复精力的功能,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行动迟缓、体虚羸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黄芪:味甘,性微温,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和抗骨质疏松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等。金银花:味甘、微苦,清香,性寒。归肺,胃,心,大肠经。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抑菌杀菌、加强免疫机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的作用,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板蓝根:味苦,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利咽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烂喉丹痧等疾病。蜂蜜:具有抗菌消炎、促进组织再生、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此外,还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润肠通便、化痰和缓解咳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幼鸡的养殖方法,将养殖密度控制在35只每平米;第一周将育雏室温度控制在33℃,之后每天降1℃,降至25℃后,将温度控制在该范围;湿度控制在65%,按照前期偏高后期降低的规律进行调整控制;第一周采用普通日光灯照25小时,之后每日减少1小时,直至每天光照时间为20小时;雏鸡出壳后3小时喂食温度为35℃质量百分数为12%的蜂蜜温水,5小时后,开始第一次喂食幼鸡料,之后每隔6小时喂一次;养殖周期为5周;前两周将养殖密度控制在35只每平米,之后将养殖密度控制在20只每平米;温度控制过程中,当育雏室的温度降至24℃后,恒温养殖一段时间,第3周开始将温度控制在25℃;温度控制过程中,白天的温度比夜间低1℃;湿度控制过程中,前两周将育雏室的的湿度控制在65%,之后将湿度控制在58%;从第三周开始,除了下雨天或大风天气,每天的早上和下午均给幼鸡出育雏室活动3小时;所喂食的幼鸡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30份黄豆、30份玉米、12份刺五加、12份黄芪、16份金银花、16份板蓝根、10份蜂蜜;所述鸡料的制作方法为:将黄豆炒熟后,和玉米一起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80目筛,得到混合物a;将刺五加、黄芪、金银花和板蓝根洗净并充分晒干后,混合,一起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80目筛,得到混合物b;用蜂蜜加10重量份38℃以下的温开水稀释后,放入混合物a和混合物b,搅拌均匀即可。实施例2一种幼鸡的养殖方法,将养殖密度控制在45只每平米;第一周将育雏室温度控制在35℃,之后每天降1.2℃,降至27℃后,将温度控制在该范围;湿度控制在75%,按照前期偏高后期降低的规律进行调整控制;第一周采用普通日光灯照28小时,之后每日减少1.5小时,直至每天光照时间为22小时;雏鸡出壳后5小时喂食温度为38℃质量百分数为14%的蜂蜜温水,7小时后,开始第一次喂食幼鸡料,之后每隔8小时喂一次;养殖周期为6周;前两周将养殖密度控制在45只每平米,之后将养殖密度控制在25只每平米;温度控制过程中,当育雏室的温度降至24℃后,恒温养殖一段时间,第3周开始将温度控制在27℃;温度控制过程中,白天的温度比夜间低1.2℃;湿度控制过程中,前两周将育雏室的的湿度控制在75%,之后将湿度控制在62%;从第三周开始,除了下雨天或大风天气,每天的早上和下午均给幼鸡出育雏室活动5小时;所喂食的幼鸡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35份黄豆、35份玉米、14份刺五加、14份黄芪、18份金银花、18份板蓝根、15份蜂蜜;所述鸡料的制作方法为:将黄豆炒熟后,和玉米一起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100目筛,得到混合物a;将刺五加、黄芪、金银花和板蓝根洗净并充分晒干后,混合,一起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100目筛,得到混合物b;用蜂蜜加13重量份38℃以下的温开水稀释后,放入混合物a和混合物b,搅拌均匀即可。实施例3一种幼鸡的养殖方法,将养殖密度控制在40只每平米;第一周将育雏室温度控制在34℃,之后每天降1.1℃,降至26℃后,将温度控制在该范围;湿度控制在70%,按照前期偏高后期降低的规律进行调整控制;第一周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幼鸡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养殖密度控制在35‑45只每平米;第一周将育雏室温度控制在33‑35℃,之后每天降1‑1.2℃,降至25‑27℃后,将温度控制在该范围;湿度控制在65%‑75%,按照前期偏高后期降低的规律进行调整控制;第一周采用普通日光灯照25‑28小时,之后每日减少1‑1.5小时,直至每天光照时间为20‑22小时;雏鸡出壳后3‑5小时喂食温度为35‑38℃质量百分数为12‑14%的蜂蜜温水,5‑7小时后,开始第一次喂食幼鸡料,之后每隔6‑8小时喂一次;养殖周期为5‑6周;前两周将养殖密度控制在35‑45只每平米,之后将养殖密度控制在20‑25只每平米;温度控制过程中,当育雏室的温度降至24℃后,恒温养殖一段时间,第3周开始将温度控制在25‑27℃;温度控制过程中,白天的温度比夜间低1‑1.2℃;湿度控制过程中,前两周将育雏室的的湿度控制在65%‑75%,之后将湿度控制在58%‑62%;从第三周开始,除了下雨天或大风天气,每天的早上和下午均给幼鸡出育雏室活动3‑5小时;所喂食的幼鸡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30‑35份黄豆、30‑35份玉米、12‑14份刺五加、12‑14份黄芪、16‑18份金银花、16‑18份板蓝根、10‑15份蜂蜜;所述鸡料的制作方法为:将黄豆炒熟后,和玉米一起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80‑100目筛,得到混合物a;将刺五加、黄芪、金银花和板蓝根洗净并充分晒干后,混合,一起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80‑100目筛,得到混合物b;用蜂蜜加10‑13重量份38℃以下的温开水稀释后,放入混合物a和混合物b,搅拌均匀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幼鸡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养殖密度控制在35-45只每平米;第一周将育雏室温度控制在33-35℃,之后每天降1-1.2℃,降至25-27℃后,将温度控制在该范围;湿度控制在65%-75%,按照前期偏高后期降低的规律进行调整控制;第一周采用普通日光灯照25-28小时,之后每日减少1-1.5小时,直至每天光照时间为20-22小时;雏鸡出壳后3-5小时喂食温度为35-38℃质量百分数为12-14%的蜂蜜温水,5-7小时后,开始第一次喂食幼鸡料,之后每隔6-8小时喂一次;养殖周期为5-6周;前两周将养殖密度控制在35-45只每平米,之后将养殖密度控制在20-25只每平米;温度控制过程中,当育雏室的温度降至24℃后,恒温养殖一段时间,第3周开始将温度控制在25-27℃;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兴伦
申请(专利权)人:杨兴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