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型水稻的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3403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作物遗传选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香型水稻的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杂交:以籽粒细长的籼稻为母本,以香型粳稻为父本进行杂交,得F1代株系;2)自交:自F1代起,每代株系自交至获得F8代株系,每代株系按照不同筛选要求进行保留;3)保留定型水稻:种植F8代株系,选择产量高于400Kg/亩、千粒重>30g、透明、籽粒>7mm的株系为定型水稻;本发明专利技术经多代系谱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具有米质好、香味好、株叶形态好、口感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香型水稻的选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物遗传选育
,具体涉及一种香型水稻的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全世界30多亿人口提供大约25%的能量。对东南亚地区的居民而言,稻米为其提供的能量达35%以上。在中国大约有65%的人以水稻为主食。随着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稻米的食味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在栽培水稻类型之一的香稻,不仅具有香气馥郁、米饭芬芳,更具有高营养价值,《本草纲目》记载,香米能“润心肺、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被誉为“粮中珍品”,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及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维生素等,可直接烹饪家常饭,各式八宝粥饭、甜食糕点等。目前,专利号CN201310334135公开了一种全香型软米优质杂交水稻的选育方法,具体是筛选出基因型为aabb的香型软米水稻保持品种I和基因型为aabb的香型软米水稻恢复品种VI,并将香型软米水稻保持品种I和香型软米水稻恢复品种VI中控制香味的基因a和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基因b分别导入保持系和恢复系中,并以得到的保持系转育不育系,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香型软米保持系III、香型软米优质恢复系VIII和香型软米优质雄性不育系V,以香型软米优质雄性不育系V为母本和香型软米优质恢复系VIII组配基因型为aabb的全香型软米优质杂交水稻Z。该技术方案所育全香型软米优质杂交水稻Z不仅产量高,每粒稻米均有香味,且稻米为软米,米饭冷后不回生。专利号CN201410734564公开了一种植株紫色的香糯紫米品种选育方法,具体是为分别收集植株紫色的紫糯稻品种资源,香型糯稻品种资源,进行配合力测定,分别选出配合力强的植株紫色的紫糯稻品种I和配合力强的香型糯稻品种II;把植株紫色的紫糯稻品种I中控制紫米、紫色植株的基因导入香型糯稻品种II中,获得聚合控制紫米、紫色植株、香味、糯米目标基因的杂种一代III,经连续自交选育得稳定的植株紫色的香糯紫米品系IV,经品比试验、多点试验,得到植株紫色的香糯紫米品种V。该技术方案所育成的植株紫色的香糯紫米品种V不仅产量高,而且植株及其稻米香味浓郁,稻米果皮呈紫色,糯性,具有药食兼用功效,植株苗期除根部外均为紫色,籽粒灌浆后,逐步变绿色。专利号CN201810125975公开了一种杂交水稻同质红米恢复系的选育方法,步骤如下:(1)将已有的野败细胞质恢复系(C)与已有的水稻广亲和材料(B1)杂交,得到杂交F1代;(2)将步骤(1)得到的杂交F1代与已有的广适性高产品种(B2)复合杂交,得到与C相同细胞质的红米恢复材料(CB1B2)MC1F1代;(3)将步骤(2)得到的杂交MC1F1代与红米材料(R)杂交,得到与C相同细胞质的红米恢复材料(CB1B2R)MC2F1代;(4)将步骤(3)得到的红米恢复材料(CB1B2R)MC2F1代进行多代自交培养,后代连续利用红米色素的显性效应和果实直感效应鉴选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糙米为红色、结实率≥80%的稳定株,得到红米恢复系(CB1B2R),该技术方案主要用于红米恢复系的选育。尽管现有技术中提及了使用了杂交、自交、选育的方法引入新的优良性状,但是本领域人员均知道不同香稻品质间杂交所得产品以及不同筛选方式自交所得产品,其香味类型及香味强弱不同,香气分离程度不同,食味品质不同;比如:以GHS为母本分别与无香味恢复系先恢207、9311、粤丰占、泰黄占和香稻品种粤香占、湘晚籼17号、玉香油占、天龙香103、新万香、创香5号杂交得到F1杂交种,种植各组合F1种子自交得到F2种子,结果显示:GHS与无香味恢复系先恢207、9311、粤丰占、泰黄占杂交得到的F1糙米无香味。GHS与香稻品种粤香占、湘晚籼17号杂交得到的F1糙米也无香味。GHS与香稻品种玉香油占、天龙香103、新万香、创香5号杂交得到的F1糙米有香味,但F1糙米香味浓度不一样,GHS/玉香油占F1糙米表现为微香,GHS/天龙香103F1糙米表现为淡香,GHS/新万香、GHS/创香5号F1糙米表现为浓香。对上述组合F2植株叶片的香味进一步鉴定:GHS与粤香占、湘晚籼17号杂交组合F1植株无香味,其F2群体分离出香味植株,GHS与玉香油占、天龙香103、新万香、创香5号杂交组合F1植株有香味,其F2群体没有发生香味分离。另外,香稻香味还受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有研究报道:在高温条件下成熟的稻谷香味会减弱,反之,灌浆结实期间如遇冷凉气候,香味就较浓(严力蛟,1995,中国稻米,4:27-29)。也有研究报道:土壤性质影响香稻品质,香稻产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含量以及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高于非香稻产地(黄淑贞,1990,湖南农业科学,4:37-40)。因此,香稻还存在地域局限性强等问题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对优质米的需求,并且杂交水稻的代系香味分离大、香味遗传受生态环境限制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香型水稻的选育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香型水稻的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杂交:以籽粒细长的籼稻为母本,以香型粳稻为父本进行杂交,得F1代株系;2)自交:自F1代起,每代株系自交至获得F8代株系,每代株系按照不同筛选要求进行保留;3)保留定型水稻:种植F8代株系,选择产量高于400Kg/亩、千粒重>30g、透明、籽粒长>7mm的株系为定型水稻。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籼稻为籼稻突变体γ-194。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籼稻为金陵玉籼。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粳稻为大粒香稻。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大粒香稻为团粒、米质达国标三级。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定型水稻含有香型基因、大粒基因的株系。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定型水稻,其结实率≥80%,垩白粒率≤30%、垩白度≤3%。进一步地优选,所述F8代株系为含有香型基因、大粒基因的株系。进一步地优选,所述香型水稻的选育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选用籽粒细长的籼稻母本与香型粳稻品系为父本进行,得F1代株系;S2种植F1代株系,选择结实率≥80%的株系作F2代;S3种植F2代株系,灌浆后,选取株高为95-100cm,籽粒长>7mm的单株进行香味检测,将具有香味的株系进行外观品质检测,选择垩白率低于30%、籽粒透明的株系作F3代;S4种植F3代株系,经香味检测和BADH2基因检测后,选择含有香型BADH2基因株系作F4代;S5种植F4代株系,选择株叶型紧凑、籽粒长>7mm的单株进行香型基因检测,选择含有香型基因的株系作F5代;S6种植F5代株系,选择株叶形态好、籽粒长>7mm、千粒重>30g的单株进行外观品质检测,选择垩白粒率≤30%、垩白度≤3%的种子经香型基因检测,选择含有香型基因和大粒基因的株系作F6代;S7种植F6代株系,经米质检测后,选择米质好的株系作F7代;S8种植F7代株系,将株系群体稳定性、一致性和丰产性好的种子经米质检测,选择米质好的株系作F8代;S9种植F8代株系,选择产量高于400Kg/亩、千粒重>30g、透明、籽粒长>7mm的株系为定型水稻。更进一步地,所述F5代为株型紧凑、千粒重>30g,有香味BADH2基因的株系。更进一步地,所述米质检测是根据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香型水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杂交:以籽粒细长的籼稻为母本,以香型粳稻为父本进行杂交,得F1代株系;2)自交:自F1代起,每代株系自交至获得F8代株系,每代株系按照不同筛选要求进行保留;3)保留定型水稻:种植F8代株系,选择产量高于400Kg/亩、千粒重>30g、透明、籽粒长>7mm的株系为定型水稻;所述籼稻为籼稻突变体γ‑194;所述粳稻为米质达国标三级大粒香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香型水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杂交:以籽粒细长的籼稻为母本,以香型粳稻为父本进行杂交,得F1代株系;2)自交:自F1代起,每代株系自交至获得F8代株系,每代株系按照不同筛选要求进行保留;3)保留定型水稻:种植F8代株系,选择产量高于400Kg/亩、千粒重>30g、透明、籽粒长>7mm的株系为定型水稻;所述籼稻为籼稻突变体γ-194;所述粳稻为米质达国标三级大粒香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型水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籼稻为金陵玉籼。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型水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水稻含有香型基因、大粒基因的株系。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型水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水稻,其结实率≥80%,垩白粒率≤30%、垩白度≤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型水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8代株系为含有香型基因、大粒基因的株系。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型水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选用籽粒细长的籼稻母本与香型粳稻品系为父本进行,得F1代株系;S2种植F1代株系,选择结实率≥80%的株系作F2代;S3种植F2代株系,灌浆后,选取株高为95-100cm,籽粒长>7mm的单株进行香味检测,将具有香味的株系进行外观品质检测,选择垩白率低于30%、籽粒透明的株系作F3代;S4种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速松王忠妮周建华李佳丽张大双张习春宫彦龙彭强姜雪闫志强龙武华吴健强邓茹月雷月刘雪薇徐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