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塑料育秧盘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3362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塑料育秧盘的加工方法,包括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和塑料育秧盘,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具体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加工:步骤1,称取原料;步骤2,原料粉碎;步骤3,原料发酵;步骤4,干料混合搅拌;步骤5,打浆;步骤6,装模;步骤7,吸压成型;步骤8,脱模;步骤9,烘干;步骤10,药肥溶液的配制;步骤11,喷涂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省育苗土,实现秸秆再利用,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部分替代育苗土,减少育秧用土量和工作量,降低因育秧取土对农田耕地的破坏程度,而且实现了农作物剩余资源的再利用,有效减轻焚烧秸秆所带来的环境和土壤污染,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塑料育秧盘的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育苗繁殖
,涉及一种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塑料育秧盘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水稻产业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国的长期战略目标。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水稻机械化移栽技术已经成为水稻生产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水稻机械化移栽对于秧苗的要求高,高素质秧苗的培育,已成为影响水稻机械化移栽的主要制约性因素之一。水稻旱育苗带土移栽技术,以下简称旱育秧技术,是培育高素质机插秧苗和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增收的一项重要农业技术。该技术具有省水、省工、省种、增产的效果,并且秧苗健壮、根系发达,返青期短,适用于水稻机械化移栽、人工手插。但水稻旱育秧需要大量的育秧土,每公顷稻田所需育秧用土2.5~3m3,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大量取土已造成农田耕地等生态植被严重破坏,很多稻区甚至出现无土可取的局面。目前,水稻旱育秧的生产中普遍采用不可降解的底部带有细小孔隙的塑料薄盘内置育秧土育苗进行育苗,这种育苗盘存在以下缺点:1.秧苗密度达不到机插秧要求,漏插率高。塑料秧盘通透性差,秧苗在盘内养分用尽后无法吸收到育苗床中营养,不能及时补充养分,常导致后期养分不足,难以培育适合机插要求的高密度秧苗。由于密度过低导致插秧漏插率高,常常需要补苗,增加了稻农劳作强度和用工成本;2.秧苗素质低达不到机插要求。秧苗根系与床土隔离,不利于稻苗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换,秧苗只能吸收到盘内的养分,造成后期秧苗根系养分供给不足,致使秧苗弹性差;3.插秧时易发生断根伤苗,缓苗期长。秧盘内只有极少数根系透过塑料育秧盘底部透气孔扎入育苗床内垂直生长,绝大多数根系由于秧盘的隔离被迫横向缠绕交织在一起。插秧时这种秧苗在插秧机秧爪的撕扯下,断根伤苗现象非常严重,死苗率高,造成秧苗缓苗期加长,影响水稻产量。稻农为增加秧苗直立根系和水根的数量,减少断根伤苗几率,通常在插秧前将稻苗泡在稻田1~3d,虽然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费工费时且不能做到及时插秧;4.难管理。由于塑料材质导热性差,育苗后期环境温度高,热量大多集中在秧盘内,很难传导到育苗床中,秧苗容易发生病害、烧苗和徒长,浇水次数增多,增加管理难度和用水量;5.加重白色污染,增加稻农投入。市售育秧盘质量参差不齐,几乎全部采用再生塑料生产,厚度薄,不抗老化,温度高时易发生形变,致使稻农普遍购买一次性塑料育秧盘。大量秧盘被随意抛弃在田间地头,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白色污染,次年育秧时还需要购进大量育秧盘进行补充。近年来,吉林省年玉米种植面积均在5000万亩左右,年产秸秆4000万吨以上,除用于生活燃料及饲喂牲畜外,剩余秸秆2700余万吨,占总量的65%以上。当前,我省大量秸秆随意抛弃、田间直接焚烧现象严重,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塑料育秧盘的加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秧苗密度达不到机插秧要求、漏插率高、秧苗素质低、插秧时断根伤苗、带来白色污染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塑料育秧盘的加工方法,包括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和塑料育秧盘,所述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具体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加工:步骤1,称取原料按质量份数计,称取60-80份玉米秸秆、15-25份工业加工纸废浆渣、5-15份工业沸腾炉渣粉;步骤2,原料粉碎将玉米秸秆用普通粉碎机粉碎,然后堆垛,待发酵;步骤3,原料发酵将步骤2粉碎好的玉米秸秆每1000kg加入0.5kg秸秆腐熟剂和鸡粪50~100kg,用水将料堆水分调节至55~65%,即水分掌握在用“手握成团不滴水,松手散落”为宜;将料堆充分混匀,覆膜封闭保湿,堆垛温度达到60℃时进行翻动混拌,发酵时间约10~15天,温度无变化时发酵结束;步骤4,干料混合搅拌将步骤3所得的发酵好的玉米秸秆,与步骤1称取的工业加工纸浆废渣液、工业沸腾炉渣粉混合,提升到搅拌罐中进行搅拌,转数为20~30r/min,时间为3~5min;步骤5,打浆将步骤4所得的混合干料提升到浆料罐中,加入80~150%水量进行搅拌,转数为20~30r/min,时间为3~5min;步骤6,装模步骤5所得的打浆浆料输送到模压线上,装入底部铺有尼龙网的模具后送入成型机待吸压成型;步骤7,吸压成型将步骤6装模后的浆料,输送给成型机与尼龙网一起机械压制成型;步骤8,脱模步骤7压制成型后的产品,脱去磨具,输送到流水线上;步骤9,烘干将步骤8所得的产品,在烘干房加温35~45℃进行烘干1分钟;步骤10,药肥溶液的配制按照杀菌剂和壮秧剂或复合肥使用说明,用水溶解成药肥溶液,备用;步骤11,喷涂处理将步骤10配制的药肥溶液,喷在步骤9经烘干处理的水分没有完全蒸发的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表面,即得。所述塑料育秧盘,具体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加工:步骤一,按质量份数,称取95-99份塑料原料、1-5份助剂;步骤二,将步骤一称取的塑料原料与助剂混合,放入塑料热压成型机或注塑成型机中,热压成型或注塑成型,即得。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玉米秸秆的粉碎大小为0.1~0.5cm。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工业沸腾炉渣粉大小为40-60目。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的塑料原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醋、聚乳酸、聚酞胺、聚甲醛、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丙烯睛一苯乙烯一丁二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的助剂为增塑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脂肪二羧酸酯、偏苯三酸酯、聚酯、环氧酯、烷基磺酸苯酯、磷酸酯和氯化石蜡一种或多种的复合。进一步地,所述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和塑料育秧盘大小配套,所述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底面为尼龙网层网面层,所述塑料育秧盘为顶面无盖底部中空的长方状,所述塑料育秧盘底部设置有6个中空的凹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节省育苗土,实现秸秆再利用。本专利技术组成部分之一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部分替代育苗土,减少育秧用土量和工作量,降低因育秧取土对农田耕地的破坏程度,而且实现了农作物剩余资源的再利用,有效减轻焚烧秸秆所带来的环境和土壤污染,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有益效果;2)高抗病、多元素。本专利技术组成部分之一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抗病药剂和营养元素溶于水后直接喷涂即可制成高抗病、多元素的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操作简便;3)秧苗素质好。秧苗生长后期,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被微生物分解,秧苗根系透过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扎入育苗床中汲取养分,较塑料育秧盘获得更多营养,弥补了秧龄为30~40d大苗所需养分,秧苗素质显著提升;4)根系发达,缓苗期短。相对于塑料育秧盘,利用本专利技术培育的秧苗根系数量增加,白根和水根多,直立根系比重显著增加,有效降低了机插秧对秧苗根系的破坏程度,缓苗期明显缩短;5)保水控温性好,易管理。本专利技术组成部分之一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减少浇水次数,节省了管理投入和大量宝贵的水资源。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在秧苗生长前期还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塑料育秧盘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1)和塑料育秧盘(2),所述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1),具体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加工:步骤1,称取原料;步骤2,原料粉碎;步骤3,原料发酵;步骤4,干料混合搅拌;步骤5,打浆;步骤6,装模;步骤7,吸压成型;步骤8,脱模;步骤9,烘干;步骤10,药肥溶液的配制;步骤11,喷涂处理;所述塑料育秧盘(2),具体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加工:步骤一,按质量份数,称取95‑99份塑料原料、1‑5份助剂;步骤二,将步骤一称取的塑料原料与助剂混合,放入塑料热压成型机或注塑成型机中,热压成型或注塑成型,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塑料育秧盘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1)和塑料育秧盘(2),所述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1),具体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加工:步骤1,称取原料;步骤2,原料粉碎;步骤3,原料发酵;步骤4,干料混合搅拌;步骤5,打浆;步骤6,装模;步骤7,吸压成型;步骤8,脱模;步骤9,烘干;步骤10,药肥溶液的配制;步骤11,喷涂处理;所述塑料育秧盘(2),具体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加工:步骤一,按质量份数,称取95-99份塑料原料、1-5份助剂;步骤二,将步骤一称取的塑料原料与助剂混合,放入塑料热压成型机或注塑成型机中,热压成型或注塑成型,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塑料育秧盘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抗病多元素网式育秧垫(1),具体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加工:步骤1,称取原料按质量份数计,称取60-80份玉米秸秆、15-25份工业加工纸废浆渣、5-15份工业沸腾炉渣粉;步骤2,原料粉碎将玉米秸秆用普通粉碎机粉碎,然后堆垛,待发酵;步骤3,原料发酵将步骤2粉碎好的玉米秸秆每1000kg加入0.5kg秸秆腐熟剂和鸡粪50~100kg,用水将料堆水分调节至55~65%,将料堆充分混匀,覆膜封闭保湿,堆垛温度达到60℃时进行翻动混拌,发酵时间约10~15天,温度无变化时发酵结束;步骤4,干料混合搅拌将步骤3所得的发酵好的玉米秸秆,与步骤1称取的工业加工纸浆废渣液、工业沸腾炉渣粉混合,提升到搅拌罐中进行搅拌,转数为20~30r/min,时间为3~5min;步骤5,打浆将步骤4所得的混合干料提升到浆料罐中,加入80~150%水量进行搅拌,转数为20~30r/min,时间为3~5min;步骤6,装模步骤5所得的打浆浆料输送到模压线上,装入底部铺有尼龙网的模具后送入成型机待吸压成型;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东路杨李启云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