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地线绝缘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19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地线绝缘棒,包括第一直杆、连接板、螺母、螺杆、挡片、第二直杆、第三直杆、橡胶套、弧形槽、第一条形槽、第二条形槽、齿条、滑槽、滑块、连接条、挂钩、滑动板、压块、连接块、第一弹簧、第三条形槽、卡条、通孔、凹孔、第二弹簧和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可便于挂钩和压块对地线进行夹紧,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拉动连接条,使齿条带动挂钩移动,配合第一弹簧使挂钩和压块夹紧地线,降低了夹紧地线的劳动强度;通过连接板、螺母、螺杆以及挡片,可使第一直杆、第二直杆和第三直杆进行折叠,可便于整个绝缘棒进行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地线绝缘棒
本技术涉及一种绝缘棒,具体为一种接地线绝缘棒,属于电力工具

技术介绍
绝缘棒又称令克棒、绝缘拉杆、操作杆等;绝缘棒由工作头、绝缘杆和握柄三部分构成;它用在闭合或拉开高压隔离开关,装拆携带式接地线,以及进行测量和试验时使用。绝缘棒在对地线进行夹紧时,一般需要手动转动螺母,使钩子和夹持部对地线进行夹紧,可能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绝缘棒一般长度固定,携带可能较为不便,从而可能会占据过多的存放空间。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接地线绝缘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接地线绝缘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接地线绝缘棒,包括第一直杆、第二直杆以及第三直杆,所述第一直杆与所述第二直杆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一直杆与所述第三直杆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一直杆、第二直杆和第三直杆均通过螺杆与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螺杆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杆末端固接有挡片,所述第二直杆内部开有第一条形槽,所述第二直杆表面开有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二条形槽与第一条形槽连通,所述第一条形槽内部滑动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固接有滑块,所述第二直杆内部开有滑槽,且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齿条一端固接有连接条,且连接条贯穿第二条形槽,所述连接条末端固接有连接块,所述齿条一端贯穿第一条形槽,且齿条一端固接有挂钩;所述第二直杆内部开有第三条形槽,且第三条形槽内部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贯穿挂钩一侧,且滑动板末端固接有压块,所述滑动板与挂钩滑动连接,所述压块一侧开有弧形槽,所述第二直杆表面开有通孔,所述第二直杆内部开有凹孔,所述通孔一端与第一条形槽连通,所述通孔贯穿凹孔,所述凹孔通过第二弹簧弹性连接有卡条,且卡条贯穿通孔,所述卡条数目为三个,且卡条末端固接有连杆。可选的,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卡条表面,且第二弹簧两端分别固接在卡条表面和凹孔内部。可选的,所述卡条一端为三角形结构,且卡条一端与齿条卡合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三直杆末端套接有橡胶套,且第三直杆的长度与第一直杆的长度相同。可选的,所述螺杆一端与连接板表面固接,且螺杆与连接板垂直设置。可选的,所述滑块与滑槽截面均为凸字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可便于挂钩和压块对地线进行夹紧,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拉动连接条,使齿条带动挂钩移动,配合第一弹簧使挂钩和压块夹紧地线,降低了夹紧地线的劳动强度;2、本技术通过连接板、螺母、螺杆以及挡片,可使第一直杆、第二直杆和第三直杆进行折叠,可便于整个绝缘棒进行携带,通过螺母和螺杆,可对第一直杆、第二直杆和第三直杆与连接板转动后进行固定,便于保持转动后的角度,挡片避免了第一直杆、第二直杆和第三直杆与连接板发生脱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所示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条形槽、第三条形槽和第二直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滑动板与第三条形槽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直杆和第二直杆与连接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1、第一直杆;2、连接板;3、螺母;4、螺杆;5、挡片;6、第二直杆;7、第三直杆;8、橡胶套;9、弧形槽;10、第一条形槽;11、第二条形槽;12、齿条;13、滑槽;14、滑块;15、连接条;16、挂钩;17、滑动板;18、压块;19、连接块;20、第一弹簧;21、第三条形槽;22、卡条;23、通孔;24、凹孔;25、第二弹簧;26、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接地线绝缘棒,包括第一直杆1、第二直杆6以及第三直杆7,所述第一直杆1两端均设有连接板2,所述第一直杆1、第二直杆6和第三直杆7均通过螺杆4与连接板2转动连接,所述螺杆4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3,所述螺杆4末端固接有挡片5,挡片5避免第一直杆1、第二直杆6和第三直杆7与连接板2发生分离,所述第二直杆6内部开有第一条形槽10,所述第二直杆6表面开有第二条形槽11,所述第二条形槽11与第一条形槽10连通,所述第一条形槽10内部滑动连接有齿条12,所述齿条12固接有滑块14,所述第二直杆6内部开有滑槽13,且滑块14与滑槽13滑动连接,滑块14和滑槽13对齿条12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所述齿条12一端固接有连接条15,且连接条15贯穿第二条形槽11,所述连接条15末端固接有连接块19,所述齿条12一端贯穿第一条形槽10,且齿条12一端固接有挂钩16;所述第二直杆6内部开有第三条形槽21,且第三条形槽21内部通过第一弹簧20弹性连接有滑动板17,所述滑动板17贯穿挂钩16一侧,且滑动板17末端固接有压块18,所述滑动板17与挂钩16滑动连接,所述压块18一侧开有弧形槽9,弧形槽9便于夹紧地线,所述第二直杆6表面开有通孔23,所述第二直杆6内部开有凹孔24,所述通孔23一端与第一条形槽10连通,所述通孔23贯穿凹孔24,所述凹孔24通过第二弹簧25弹性连接有卡条22,且卡条22贯穿通孔23,所述卡条22数目为三个,且卡条22末端固接有连杆26,连杆26便于同时拉动多个卡条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二弹簧25套接在卡条22表面,且第二弹簧25两端分别固接在卡条22表面和凹孔24内部,第二弹簧25为卡条22卡入齿条12中提供弹力。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卡条22一端为三角形结构,且卡条22一端与齿条12卡合连接,便于卡条22进入齿条12上的齿槽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三直杆7末端套接有橡胶套8,且第三直杆7的长度与第一直杆1的长度相同,增加握住第三直杆7的舒适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螺杆4一端与连接板2表面固接,且螺杆4与连接板2垂直设置,便于使第一直杆1、第二直杆6和第三直杆7与连接板2进行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滑块14与滑槽13截面均为凸字型结构,避免滑块14从滑槽13中脱离。本技术在使用时,拧松螺母3,使第一直杆1、第二直杆6和第三直杆7关于连接板2进行转动,使第一直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地线绝缘棒,包括第一直杆(1)、第二直杆(6)以及第三直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杆(6)与所述第二直杆(6)之间设有连接板(2),所述第一直杆(1)与所述第三直杆(7)之间设有连接板(2);所述第一直杆(1)、第二直杆(6)和第三直杆(7)均通过螺杆(4)与连接板(2)转动连接;所述螺杆(4)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3),所述螺杆(4)末端固接有挡片(5),所述第二直杆(6)内部开有第一条形槽(10),所述第二直杆(6)表面开有第二条形槽(11),所述第二条形槽(11)与第一条形槽(10)连通,所述第一条形槽(10)内部滑动连接有齿条(12),所述齿条(12)固接有滑块(14),所述第二直杆(6)内部开有滑槽(13),且滑块(14)与滑槽(13)滑动连接,所述齿条(12)一端固接有连接条(15),且连接条(15)贯穿第二条形槽(11),所述连接条(15)末端固接有连接块(19),所述齿条(12)一端贯穿第一条形槽(10),且齿条(12)一端固接有挂钩(16);所述第二直杆(6)内部开有第三条形槽(21),且第三条形槽(21)内部通过第一弹簧(20)弹性连接有滑动板(17),所述滑动板(17)贯穿挂钩(16)一侧,且滑动板(17)末端固接有压块(18),所述滑动板(17)与挂钩(16)滑动连接,所述压块(18)一侧开有弧形槽(9),所述第二直杆(6)表面开有通孔(23),所述第二直杆(6)内部开有凹孔(24),所述通孔(23)一端与第一条形槽(10)连通,所述通孔(23)贯穿凹孔(24),所述凹孔(24)通过第二弹簧(25)弹性连接有卡条(22),且卡条(22)贯穿通孔(23),所述卡条(22)数目为三个,且卡条(22)末端固接有连杆(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地线绝缘棒,包括第一直杆(1)、第二直杆(6)以及第三直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杆(6)与所述第二直杆(6)之间设有连接板(2),所述第一直杆(1)与所述第三直杆(7)之间设有连接板(2);所述第一直杆(1)、第二直杆(6)和第三直杆(7)均通过螺杆(4)与连接板(2)转动连接;所述螺杆(4)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3),所述螺杆(4)末端固接有挡片(5),所述第二直杆(6)内部开有第一条形槽(10),所述第二直杆(6)表面开有第二条形槽(11),所述第二条形槽(11)与第一条形槽(10)连通,所述第一条形槽(10)内部滑动连接有齿条(12),所述齿条(12)固接有滑块(14),所述第二直杆(6)内部开有滑槽(13),且滑块(14)与滑槽(13)滑动连接,所述齿条(12)一端固接有连接条(15),且连接条(15)贯穿第二条形槽(11),所述连接条(15)末端固接有连接块(19),所述齿条(12)一端贯穿第一条形槽(10),且齿条(12)一端固接有挂钩(16);所述第二直杆(6)内部开有第三条形槽(21),且第三条形槽(21)内部通过第一弹簧(20)弹性连接有滑动板(17),所述滑动板(17)贯穿挂钩(16)一侧,且滑动板(17)末端固接有压块(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