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全自动无人值守厢式换热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894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全自动无人值守厢式换热站。换热站包括换热机组和厢体,厢体内部设有换热机组、排污机构、安全监测装置、自动调节装置,所述厢体底面设有机组底架,在机组底架上设有热交换器、水泵、水箱、水处理器,热交换器通过管路与一次网和二次网连接,在二次网上设有水泵A,在管路上设有安全阀、泄水电磁阀和电动调节阀门,二次网进口通过管路连接水泵B,水泵B通过管路与水箱连接,水处理器通过管路与水箱相连。换热站在传统换热机组工艺上增加厢体设计,使箱式换热站可移动、便于吊装、安装方便、占地面积小、维修方便、节能、高效、无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移动式全自动无人值守厢式换热站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站,具体地说是一种可移动式全自动无人值守厢式换热站。
技术介绍
供热形式分为直接供热和间接供热,传统供热是由锅炉房烧煤直接供热,热能损失严重,污染严重。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间接供热—换热站,换热站是集中供热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换热站是系统供热网路和供热用户连接的场所,它是热源和热源所送达目的地的中间环节。换热站决定着供热品质的好坏,也对改善热网系统的热力工况,提高热网系统的供热质量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传统换热站占地空间大,嘈音严重,且土建工程往往消耗大量财力物力及时间,且供暖末端温度很可能出现达不到要求的情况,出现了距离换热站近的客户室内温度高,距离换热站远的客户室内温度低的情况,不能满足供热要求。传统换热站还需人员值守,在整个供暖周期上占用人力,再次造成了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全自动无人值守厢式换热站,该换热站安装方便、占地空间小、噪音小、移动方便、可以实现无人值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可移动式全自动无人值守厢式换热站包括换热机组和厢体,厢体内部设有换热机组、排污机构、安全监测装置、自动调节装置,所述厢体底面设有机组底架,在机组底架上设有热交换器、水泵、水箱、水处理器,所述热交换器有四个接口,一次网进口、一次网出口、二次网进口、二次网出口,一次网进口通过管路与热源进口连接,一次网出口通过管路与热源出口连接,冷源进口通过管路与水泵A进口连接,水泵A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次网进口连接,冷源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次网出口连接,在管路上设有安全阀、泄水电磁阀和电动调节阀门,冷源进口通过管路连接水泵B,水泵B通过管路与水箱连接,水处理器通过管路与水箱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申请换热站由可移动的厢体和换热机组组成,在传统换热机组工艺上增加厢体设计,使箱式换热站可移动、便于吊装、安装方便、占地面积小、维修方便、节能、高效、无污染。因为本申请换热站整体移动方便,成本低,可以在供暖管路末端加装一台换热站,解决供暖管路末端温度低的问题。2、厢体分为集装箱或彩钢房结构,厢体构架选用可拆卸型材结构,型材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并可通过吊耳整体吊装,厢体四周设计双开或单开式便捷拉门,便于设备的安装、维护及人员的内部调试。3、厢体内设有排污机构,可将污水与外网管路汇集,厢体内无排污水残留。智能化程度高,通过自动调节装置调试后可根据室外温度变化调整站内运行工况,调试结束后达到完全不需要人员值守。极大的节约各项成本,且无污染、零排放,可以普遍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换热站的纵向剖视图。图3为本申请换热站的横向剖视图。图4为本申请厢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上述缺陷,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创造了本申请所述换热站。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可移动式全自动无人值守厢式换热站包括换热机组和厢体1,全自动无人值守式热交换机组满足能源交换的各种工况,厢体1组成满足防火、保温、降噪、抗冲击、抗雷击、可移动等要求。厢体1内部设有换热机组、排污机构、安全监测装置、自动调节装置,所述厢体1底面上设有机组底架2,在机组底架2上设有热交换器3、水泵、水箱4、水处理器5。所述热交换器3有四个接口,一次网进口、一次网出口、二次网进口、二次网出口,一次网进口通过管路与热源进口连接,一次网出口通过管路与热源出口连接,冷源进口通过管路与水泵A6进口连接,水泵A6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次网进口连接,冷源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次网出口连接,在上面提到的管路上设有安全阀、泄水电磁阀和电动调节阀门,冷源进口通过管路连接水泵B7,水泵B7通过管路与水箱4连接,水处理器5通过管路与水箱4相连。所述排污机构包括热交换器3的排污管、安全阀的排污管、水箱4的排污管、水箱4的溢流管、泄水电磁阀的排放管,热交换器3的排污管、安全阀的排污管、水箱4的排污管、水箱4的溢流管、泄水电磁阀的排放管汇集到总排污管,总排污管延续至箱体外。所述的安全监测设备摄像头和一个PC机,摄像头和PC机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的自动调节装置包括控制柜8、传感器17,控制柜8设置在机组底架上,传感器17设置在换热机组的管路上,控制柜8通过数据线与传感器17连接,控制柜8通过电线与水泵连接。所述控制柜8为市场上的通用结构,即包括PLC控制器、变频器、控制继电器、过载保护器,PLC控制器与变频器、过载保护器、控制继电器通过电线连接。所述厢体1包括长方体框架9,所述长方体框架9四周设有拉门10,顶部设有盖板11,底部设有底板12,所述拉门10、盖板11、底板12内部均设有保温降噪防火层(可以选择橡塑海绵保温材料),长方体框架顶端安装有吊耳13,便于吊装检修。拉门上装有排风扇14和摄像头,盖板11上安装有照明灯15和电加热板16。本申请换热站具有人性化箱体设计、内部空间布置合理、布线规范、检修方便、便于吊装安放和全自动控制等特点。为了防火,拉门10、盖板11和底板12内置耐火材料的不燃性不低于3.00h。厢体1两端开有排风扇。厢式换热站运行温度0℃~40℃,存储温度-30℃~70℃,相对湿度(5-95)%无结露,厢体1顶部装有电加热板16,保证冬季运行时厢体内部不低于10℃。保温降噪防火层保证机组的运行噪声低于45dB。排污机构通过总排污管将污水与外网管路汇总,厢体内无排污水残留。整体换热站可以移动,安装便捷,占地面积小,维修方便,智能化程度高,调试后可根据室外温度变化调整站内运行工况,调试结束后达到完全不需要人员值守。极大的节约各项成本,且无污染、零排放,可以普遍使用。工作过程:本申请换热站管路连接完毕,在供暖前期调节控制柜8及传感器17工况参数为零上15度到零下35度,当室外温度为O度时,传感器17传入信号,控制柜8改变水泵频率、控制电动调节阀门开度,来调节二次网温度。当室外温度为零下15度时,传感器传入信号,控制柜8控制电动调节阀门开度,使二次网温度升高。当室外温度为零上10度时,传感器传入信号,控制柜8控制电动调节阀门开度,使二次网温度降低。当管路内压力过大时泄水电磁阀自动开启,当系统平衡时自动关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全自动无人值守厢式换热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机组和厢体,厢体内部设有换热机组、排污机构、安全监测装置、自动调节装置,所述厢体底面设有机组底架,在机组底架上设有热交换器、水泵、水箱、水处理器,所述热交换器有四个接口,一次网进口、一次网出口、二次网进口、二次网出口,一次网进口通过管路与热源进口连接,一次网出口通过管路与热源出口连接,冷源进口通过管路与水泵A进口连接,水泵A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次网进口连接,冷源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次网出口连接,在管路上设有安全阀、泄水电磁阀和电动调节阀门,冷源进口通过管路连接水泵B,水泵B通过管路与水箱连接,水处理器通过管路与水箱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全自动无人值守厢式换热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机组和厢体,厢体内部设有换热机组、排污机构、安全监测装置、自动调节装置,所述厢体底面设有机组底架,在机组底架上设有热交换器、水泵、水箱、水处理器,所述热交换器有四个接口,一次网进口、一次网出口、二次网进口、二次网出口,一次网进口通过管路与热源进口连接,一次网出口通过管路与热源出口连接,冷源进口通过管路与水泵A进口连接,水泵A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次网进口连接,冷源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次网出口连接,在管路上设有安全阀、泄水电磁阀和电动调节阀门,冷源进口通过管路连接水泵B,水泵B通过管路与水箱连接,水处理器通过管路与水箱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全自动无人值守厢式换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机构包括热交换器的排污管、安全阀的排污管、水箱的排污管、水箱的溢流管、泄水电磁阀的排放管,热交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天昊魏占德卢军崔波洋翟亚洲
申请(专利权)人: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