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段变径的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2663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段变径的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装置,设置呈弧形弯曲且自由端竖直朝上结构的第三管段作为主管道的尾端,污水不会在主管道的尾端淤积,且由于采用弧形弯曲的结构,污水在主管道尾端由水平流动平滑转变为竖直向上流动,污水的动能损失小,扩散排放效果好,同时设置第三管段接合的第二管道呈锥筒形结构,污水在第二管段内从第二管段的大口端向小口端流动,如果没有上升管的分流,则污水在第二管段内流动时管内压强增大,因此也就利用锥筒形结构,避免第二管段上各个上升管分流作用对第二管段管内压力的影响,能够保证第二管段上各个上升管都能达到相同的扩散效果,也就是保证了主管道内尾端部分的第二管段的污水扩散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段变径的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的
,尤其涉及一种三段变径的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深海排放是在严格控制排污混合区的位置和范围,符合排放水域的水质目标要求,不影响周围水域使用功能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选定合适的排污口位置,选取设计合理、运行可靠的污水排放方式,采取科学的工程系统措施,合理利用海域的净化能力,处置污水的一种工程技术措施。即污水经过规定要求的预处理后,通过铺设于海底很长的放流管,离岸输送到一定的水下深度,再利用有相当长度、具备特殊构造的多孔上升管,使污水与周围水体迅速混合,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高度稀释,达到要求的标准,无严格控制要求和自由乱排及无完整水下工程的岸边排放,都不是科学的污水海洋处置,不利于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而多孔上升管作为整体污水排海工程的终端设施,是现代沿海城市污水排海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别于早期污水排海工程的主要特征,也是实现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设施。在污水排海工程中,多孔上升管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它可以将污水均匀分散地排放到海洋环境水体中去,因此上升管可提供给污水极大的初始稀释,能够对海洋生态及水质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从目前已投入运行的污水排海工程来看,良好的多孔上升管水力及结构设计,已成为污水排海工程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往的污水排海工程中,末端上升管主管道直径往往是一致不变的,这主要是考虑到为了减小废水输送过程中的水力损失。但根据对现有的排海工程实际调查发现,工程运行过程中废水运行至上升管位置,流速往往会有所降低,导致上升管污水出流的不均匀性增加,增加工程海水入侵的风险。因此先后研究出了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204925544、专利名称为“用于污水深海排放的多喷口大射流角度扩散器”的专利技术创造,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200814700、专利名称为“用于污水在海洋中7~10m水深排放的5°射流角多喷口扩散器”的专利技术创造,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202429872、专利名称为“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的专利技术创造,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204656122、专利名称为“上升管为1米的污水深海扩散器”的专利技术创造,而今经过分析发现,在各个上升管分流后主管道内尾端部分的管内压力减小,容易造成主管道内尾端部分的扩散不均匀,还有增加工程海水入侵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三段变径的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装置,设置呈弧形弯曲且自由端竖直朝上结构的第三管段作为主管道的尾端,污水不会在主管道的尾端淤积,且由于采用弧形弯曲的结构,污水在主管道尾端由水平流动平滑转变为竖直向上流动,污水的动能损失小,扩散排放效果好,同时设置第三管段接合的第二管道呈锥筒形结构,污水在第二管段内从第二管段的大口端向小口端流动,如果没有上升管的分流,则污水在第二管段内流动时管内压强增大,因此也就利用锥筒形结构,避免第二管段上各个上升管分流作用对第二管段管内压力的影响,能够保证第二管段上各个上升管都能达到相同的扩散效果,也就是保证了主管道内尾端部分的第二管段的污水扩散均匀,有效降低了工程海水入侵的风险。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三段变径的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装置,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和上升管,所述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自右向左依次相连并连通构成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自右向左依次相邻间等间距地固定设置有上升管,所述上升管与所述主管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呈锥筒状且左右两端分别为小口端和大口端,所述第一管段呈直管状且右端口为进液端,所述第三管段呈弧形管状且左端沿弧形弯曲朝上;所述第二管段的小口端的内径大小等于所述第三管段的内径大小,所述第二管段的大口端内径大小等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大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直线。进一步地,所述上升管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扩散管和第二扩散管。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的积极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设置呈弧形弯曲且自由端竖直朝上结构的第三管段作为主管道的尾端,污水不会在主管道的尾端淤积,且由于采用弧形弯曲的结构,污水在主管道尾端由水平流动平滑转变为竖直向上流动,污水的动能损失小,扩散排放效果好。2、本技术设置第三管段接合的第二管道呈锥筒形结构,污水在第二管段内从第二管段的大口端向小口端流动,如果没有上升管的分流,则污水在第二管段内流动时管内压强增大,因此也就利用锥筒形结构,避免第二管段上各个上升管分流作用对第二管段管内压力的影响,能够保证第二管段上各个上升管都能达到相同的扩散效果。3、本技术保证了主管道内尾端部分的第二管段的污水扩散均匀,有效降低了工程海水入侵的风险。4、本技术便于使用,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中:1-第一管段,2-第二管段,3-第三管段,4-上升管,5-第一扩散管,6-第二扩散管。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技术。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央”、“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1,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三段变径的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装置,包括第一管段1、第二管段2、第三管段3和上升管4,第一管段1、第二管段2和第三管段3自右向左依次相连并连通构成主管道,主管道上自右向左依次相邻间等间距地固定设置有上升管4,上升管4与主管道连通,其特征在于:第二管段2呈锥筒状且左右两端分别为小口端和大口端,第一管段1呈直管状且右端口为进液端,第三管段3呈弧形管状且左端沿弧形弯曲朝上;第二管段2的小口端的内径大小等于第三管段3的内径大小,第二管段2的大口端内径大小等于第一管段1的内径大小。第一管段1和第二管段2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便于保证污水在主管道内沿直线流动,尽量避免因为主管道结构的突变而导致污水动能的损失,也就是保证了污水扩散动能的恒定。上升管4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扩散管5和第二扩散管6,使得污水从主管道的右端向左流动,依次分流到主管道上各个上升管4,然后再从上升管4上的第一扩散管5和第二扩散管6扩散而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管段1作为主管道的主体部分,距离向主管道导注污水的装置较近,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段变径的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装置,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和上升管,所述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自右向左依次相连并连通构成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自右向左依次相邻间等间距地固定设置有上升管,所述上升管与所述主管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呈锥筒状且左右两端分别为小口端和大口端,所述第一管段呈直管状且右端口为进液端,所述第三管段呈弧形管状且左端沿弧形弯曲朝上;所述第二管段的小口端的内径大小等于所述第三管段的内径大小,所述第二管段的大口端内径大小等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段变径的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装置,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和上升管,所述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自右向左依次相连并连通构成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自右向左依次相邻间等间距地固定设置有上升管,所述上升管与所述主管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呈锥筒状且左右两端分别为小口端和大口端,所述第一管段呈直管状且右端口为进液端,所述第三管段呈弧形管状且左端沿弧形弯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航白景峰陈瑶泓伶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天科院环境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