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桅柱高空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539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双桅柱高空作业平台,其结构包括底脚、控制器、承载平台、护栏、防倾装置、升降桅柱、固定架、底座、滑轮、支撑杆,所述升降桅柱下端固定焊接在底座上,所述升降桅柱呈阶梯状进行上下活动,所述升降桅柱左侧设有防倾装置,所述升降桅柱左右两侧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将升降桅柱固定夹紧在中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防倾装置,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升降桅柱的运行,运行过程中,通过张紧器将升降桅柱固定在使用的位置上,然后用传动器、活塞杆互相配合进行控制升降桅柱的角度,通过调节杆转动调整角度,然后用定位器和限位块互相配合固定升降桅柱的位置,进行保证高空作业平台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双桅柱高空作业平台
本技术是一种新型双桅柱高空作业平台,属于高空作业平台设备

技术介绍
高空作业平台相关产品主要有: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拖车式高空作业平台、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铝合金高空作业平台、套缸式高空作业平台、蜘蛛式高空作业平台七大类。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0720106326.8的双桅柱高空作业平台,属于高空作业机械,现有技术存在因两组桅柱在底盘上的布置不合理所导致的两组桅柱的稳定特性没有充分发挥,以及总体结构布局分散的缺陷,本技术包括底盘和两组桅柱,每组桅柱由多个桅柱节在叠加方向上依次装配而成,其特征是所述的两组桅柱按其叠加方向相错位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的底盘上。因此本技术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有效地增加了两组桅柱在侧向的支撑能力,增大其在侧向的刚性和强度。此外在保证桅柱强度和刚性的同时,通过桅柱错位的布置,留出了一定的空间,得以布置其它部件,从而可以缩小整机的外形尺寸,使得整个作业平台变得灵巧,有效减少使用材料,可以降低制造成本。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高空作业平台在进行工作时,当平台在较高位置时,无法保证机身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双桅柱高空作业平台,以解决高空作业平台在进行工作时,当平台在较高位置时,无法保证机身的稳定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双桅柱高空作业平台,其结构包括底脚、控制器、承载平台、护栏、防倾装置、升降桅柱、固定架、底座、滑轮、支撑杆,所述升降桅柱下端固定焊接在底座上,所述升降桅柱呈阶梯状进行上下活动,所述升降桅柱左侧设有防倾装置,所述升降桅柱左右两侧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将升降桅柱固定夹紧在中间,所述固定架下端垂直焊接在底座下端,所述底座前端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升降桅柱内部活动,所述控制器上端正对在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四个边上设有护栏,两者固定焊接连为一体,所述承载平台通过升降桅柱进行上下活动,所述底座下端设有滑轮与支撑杆;所述防倾装置由定位器、限位块、调节杆、传动器、活塞杆、张紧器、主体组成,所述定位器与限位块连接在同一模块上,所述限位块通过活动杆进行活动,所述限位块通过活动杆与主体连为一体,所述主体左右两侧设有张紧器,所述张紧器在主体左右两侧上进行上下活动,所述主体顶部设有调节杆、传动器、活塞杆,所述调节杆、传动器、活塞杆相叠合进行转动,通过传动器与升降桅柱转动连接。所述底脚贯穿伸入支撑杆内部。所述承载平台、护栏、防倾装置、升降桅柱互相配合活动。所述固定架通过升降桅柱活动进行调整。所述滑轮过渡嵌在底座下端四个边上。所述支撑杆后端通过铰链折叠连接底座。进一步地,所述传动器和活塞杆配合进行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桅柱向上进行匀速上升。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新型双桅柱高空作业平台,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升降桅柱的运行,运行过程中,通过张紧器将升降桅柱固定在使用的位置上,然后用传动器、活塞杆互相配合进行控制升降桅柱的角度,通过调节杆转动调整角度,然后用定位器和限位块互相配合固定升降桅柱的位置,进行保证高空作业平台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双桅柱高空作业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倾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传动器结构剖面图;图中:底脚-1、控制器-2、承载平台-3、护栏-4、防倾装置-5、定位器-501、限位块-502、调节杆-503、传动器-504、活塞杆-505、张紧器-506、主体-507、升降桅柱-6、固定架-7、底座-8、滑轮-9、支撑杆-1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双桅柱高空作业平台,其结构包括底脚1、控制器2、承载平台3、护栏4、防倾装置5、升降桅柱6、固定架7、底座8、滑轮9、支撑杆10,所述升降桅柱6下端固定焊接在底座8上,所述升降桅柱6呈阶梯状进行上下活动,所述升降桅柱6左侧设有防倾装置5,所述升降桅柱6左右两侧设有固定架7,所述固定架7将升降桅柱6固定夹紧在中间,所述固定架7下端垂直焊接在底座8下端,所述底座8前端设有控制器2,所述控制器2进行控制升降桅柱6内部活动,所述控制器2上端正对在承载平台3,所述承载平台3四个边上设有护栏4,两者固定焊接连为一体,所述承载平台3通过升降桅柱6进行上下活动,所述底座8下端设有滑轮9与支撑杆10;所述防倾装置5由定位器501、限位块502、调节杆503、传动器504、活塞杆505、张紧器506、主体507组成,所述定位器501与限位块502连接在同一模块上,所述限位块502通过活动杆进行活动,所述限位块502通过活动杆与主体507连为一体,所述主体507左右两侧设有张紧器506,所述张紧器506在主体507左右两侧上进行上下活动,所述主体507顶部设有调节杆503、传动器504、活塞杆505,所述调节杆503、传动器504、活塞杆505相叠合进行转动,通过传动器504与升降桅柱6转动连接,所述底脚1贯穿伸入支撑杆10内部,所述承载平台3、护栏4、防倾装置5、升降桅柱6互相配合活动,所述固定架7通过升降桅柱6活动进行调整,所述滑轮9过渡嵌在底座8下端四个边上,所述支撑杆10后端通过铰链折叠连接底座8。本专利所说的活塞杆505是一个运动频繁、技术要求高的运动部件。其加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在进行使用时,首先通过滑轮9将底座8移动到使用的位置上,用底脚1和支撑杆10互相配合将作业平台固定在使用的位置上,站在承载平台3上,用护栏4进行保护,通过控制器2进行控制升降桅柱6的运行,运行过程中,通过张紧器506将升降桅柱6固定在使用的位置上,然后用传动器504、活塞杆505互相配合进行控制升降桅柱6的角度,通过调节杆503转动调整角度,然后用定位器501和限位块502互相配合固定升降桅柱6的位置,进行保证高空作业平台的稳定性。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解决高空作业平台在进行工作时,当平台在较高位置时,无法保证机身的稳定性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升降桅柱的运行,运行过程中,通过张紧器将升降桅柱固定在使用的位置上,然后用传动器、活塞杆互相配合进行控制升降桅柱的角度,通过调节杆转动调整角度,然后用定位器和限位块互相配合固定升降桅柱的位置,进行保证高空作业平台的稳定性。具体如下所述:所述定位器501与限位块502连接在同一模块上,所述限位块502通过活动杆进行活动,所述限位块502通过活动杆与主体507连为一体,所述主体507左右两侧设有张紧器506,所述张紧器506在主体507左右两侧上进行上下活动,所述主体507顶部设有调节杆503、传动器504、活塞杆505,所述调节杆503、传动器504、活塞杆505相叠合进行转动,通过传动器504与升降桅柱6转动连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双桅柱高空作业平台,其结构包括底脚(1)、控制器(2)、承载平台(3)、护栏(4)、防倾装置(5)、升降桅柱(6)、固定架(7)、底座(8)、滑轮(9)、支撑杆(10),所述升降桅柱(6)下端固定焊接在底座(8)上,所述升降桅柱(6)呈阶梯状进行上下活动,所述升降桅柱(6)左侧设有防倾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桅柱(6)左右两侧设有固定架(7),所述固定架(7)将升降桅柱(6)固定夹紧在中间,所述固定架(7)下端垂直焊接在底座(8)下端,所述底座(8)前端设有控制器(2),所述控制器(2)进行控制升降桅柱(6)内部活动,所述控制器(2)上端正对在承载平台(3),所述承载平台(3)四个边上设有护栏(4),两者固定焊接连为一体,所述承载平台(3)通过升降桅柱(6)进行上下活动,所述底座(8)下端设有滑轮(9)与支撑杆(10);所述防倾装置(5)由定位器(501)、限位块(502)、调节杆(503)、传动器(504)、活塞杆(505)、张紧器(506)、主体(507)组成,所述定位器(501)与限位块(502)连接在同一模块上,所述限位块(502)通过活动杆进行活动,所述限位块(502)通过活动杆与主体(507)连为一体,所述主体(507)左右两侧设有张紧器(506),所述张紧器(506)在主体(507)左右两侧上进行上下活动,所述主体(507)顶部设有调节杆(503)、传动器(504)、活塞杆(505),所述调节杆(503)、传动器(504)、活塞杆(505)相叠合进行转动,通过传动器(504)与升降桅柱(6)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桅柱高空作业平台,其结构包括底脚(1)、控制器(2)、承载平台(3)、护栏(4)、防倾装置(5)、升降桅柱(6)、固定架(7)、底座(8)、滑轮(9)、支撑杆(10),所述升降桅柱(6)下端固定焊接在底座(8)上,所述升降桅柱(6)呈阶梯状进行上下活动,所述升降桅柱(6)左侧设有防倾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桅柱(6)左右两侧设有固定架(7),所述固定架(7)将升降桅柱(6)固定夹紧在中间,所述固定架(7)下端垂直焊接在底座(8)下端,所述底座(8)前端设有控制器(2),所述控制器(2)进行控制升降桅柱(6)内部活动,所述控制器(2)上端正对在承载平台(3),所述承载平台(3)四个边上设有护栏(4),两者固定焊接连为一体,所述承载平台(3)通过升降桅柱(6)进行上下活动,所述底座(8)下端设有滑轮(9)与支撑杆(10);所述防倾装置(5)由定位器(501)、限位块(502)、调节杆(503)、传动器(504)、活塞杆(505)、张紧器(506)、主体(507)组成,所述定位器(501)与限位块(502)连接在同一模块上,所述限位块(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泉港正新电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