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晃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48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晃机构,包括底座,以及设在底座下方的防晃钩,还包括感应装置;所述防晃钩与底座配合并在底座上运动;所述感应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安装传感器和转臂,该转臂其中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与防晃钩相抵,与防晃钩产生联动;当防晃钩带动转臂转动时,转臂自由端上插头插入传感器上槽型感应头中,触发信号。从而使衣架在工作站的工作中,控制系统能感应到衣架进入防晃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晃机构
本技术主要涉及吊挂系统
,主要涉及防晃机构。
技术介绍
吊挂系统用于服装、家纺生产企业,其包括环轨,在环轨的走向上间隔设有若干工作站,每个工作站的下方均设有一个工位,吊挂在衣架上的衣片由系统控制通过环轨被输送到指定的工作站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由提升机构进行提升从该工作站的出口进入环轨被送至下一个工作站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衣架在工作站的提升机构之前以及被提升机构提升至出站支轨均会被放行机构阻挡,使衣架停止后再由放行机构逐个逐个、平稳地进行放行。一般衣架撞到放行机构时,会来回晃动,需要来回反复数次才会停下来,如果衣架还在晃动时就被放行,会使衣架的运行极不稳定,特别是在从弧形出站支轨进入主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掉衣架,卡衣架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研发了“一种衣架防晃机构”(申请号:2017205589492),包括安装在轨道上方的放行机构,防晃钩可转动地安装在放行机构下方,防晃钩上设置有使其复位的弹簧,防晃钩的抓钩钩口朝向衣架前进方向。衣架进入放行机构时,推开防晃钩,被放行机构阻挡后向前晃动,随后向后晃动,由于复位弹簧作用,防晃钩复位,被防晃钩勾住,能很快停止晃动。但此机构只具有使衣架快速停止晃动的功能,不能告诉控制系统是否有衣架进入防晃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晃机构,不仅具有使衣架快速停止晃动的功能,而且能使衣架工作站的控制系统感应到衣架进入防晃钩,从而更好地控制衣架的运行情况。所述防晃机构包括底座,以及设在底座下方的防晃钩。所述防晃钩前端开设有转轴孔,后端开设有避让孔,避让孔为以转轴孔为圆心的弧形腰孔,后端的侧面还设有抓钩,后端边缘具有延伸向抓钩钩口的斜面,抓钩钩口朝向衣架前进方向;所述底座前端设有转轴,该转轴与防晃钩前端的转轴孔相配合,使防晃钩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的下方,底座后端设有限位柱,该限位柱与防晃钩后端的避让孔相配合,限制防晃钩转动的角度。本技术所述防晃机构还包括传感装置,该传感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安装传感器和转臂。转臂的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外壳中,转臂另一端为自由端;转臂与外壳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转臂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其自由端与防晃钩相抵,与防晃钩产生联动。当防晃钩受衣架挤压转动时,转臂自由端与防晃钩相抵一起运动,复位弹簧受挤压变形;当衣架过防晃钩抓钩顶点后继续前进,防晃钩恢复原位时,复位弹簧恢复形变产生弹力,转臂受弹力作用,恢复原位。所述转臂自由端上设有插头,传感器上设有槽型感应头,插头与槽型感应头相配合。当衣架从轨道运行至防晃钩处,沿防晃钩的斜面慢慢前进,对防晃钩慢慢挤压,防晃钩前端以底座前端转轴为轴,后端随弧形腰孔运动;此时防晃钩带动转臂运动,当转臂自由端上插头插入传感器上的槽型感应头时,触发信号,从而使控制系统感应到衣架进入防晃钩。优选的,本技术所述防晃机构的外壳上设有燕尾槽或燕尾凸棱,在底座上对应设有底座凸棱或底座槽,燕尾槽与底座凸棱、燕尾凸棱与底座槽相匹配,通过相互卡合将感应装置安装在底座上。优选的,本技术所述防晃机构的外壳上设有卡扣,在底座上设有卡槽,卡扣与卡槽相匹配,使感应装置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防晃机构,在防晃钩上设有凹槽,在底座的下表面设有插入凹槽中的挡板,防晃钩与底座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当防晃钩受衣架挤压转动时,防晃钩与底座之间安装的复位弹簧受挤压;当衣架过防晃钩抓钩顶点后继续前进,复位弹簧恢复形变产生弹力,使防晃钩恢复原位。本技术所述防晃机构设置感应装置,使感应装置与防晃钩联动,不仅能使衣架快速停止晃动,而且能使衣架工作站的控制系统感应到衣架进入防晃钩,从而更好地控制衣架的运行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正常状态);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触发状态);图3为本技术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底座与外壳之间的配置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安装位置示意图;1底座;1.1转轴;1.2限位柱;1.3挡板;1.4底座凸棱;1.5底座槽;1.6卡槽;2防晃钩;2.1转轴孔;2.2避让孔;2.3抓钩;2.4斜面;2.5凹槽;3a,3b复位弹簧;4外壳;4.1燕尾槽;4.2燕尾凸棱;4.3卡扣;5转臂;5.1插头;6传感器;6.1槽型感应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带传感器的防晃机构,包括底座1,以及设在底座1下方的防晃钩2。防晃钩2的前端开设有转轴孔2.1,后端开设有避让孔2.2,避让孔2.2为以转轴孔2.1为圆心的弧形腰孔,后端的侧面还设有抓钩2.3,后端边缘具有延伸向抓钩2.3钩口的斜面2.4,抓钩2.3钩口朝向衣架前进方向。底座1前端设有转轴1.1,该转轴1.1与防晃钩2前端的转轴孔2.1相配合,使防晃钩2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的下方;底座1后端设有限位柱1.2,该限位柱1.2与防晃钩2后端的避让孔2.2相配合,限制防晃钩转动的角度。防晃钩2与底座1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3a。防晃钩2上设有凹槽2.5,底座1的下表面设有插入凹槽中的挡板1.3。复位弹簧3a安装在凹槽2.5中,一端作用在防晃钩的凹槽2.5的侧壁上,另一端作用在底座的挡板1.3上。如图2所示,底座1与抓钩2.3相反一侧安装有传感装置,该传感装置包括外壳4,安装在外壳4内的传感器6和转臂5。转臂5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外壳1中,转臂5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上设有插头5.1;传感器6上设有槽型感应头6.1,插头5.1与槽型感应头6.1相配合,当插头5.1插入槽型感应头6.1中,触发信号。转臂5与外壳4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3b,转臂5受弹力作用,其自由端与防晃钩2相抵,与防晃钩2产生联动。如图4所示,外壳4上设有燕尾槽4.1或燕尾凸棱4.2,底座1上对应设有与其匹配的底座凸棱1.4或底座槽1.5,燕尾槽4.1与底座凸棱1.4、燕尾凸棱4.2与底座槽1.5相卡合。外壳4上设有卡扣4.3,底座1上设有卡槽1.6,卡扣4.3与卡槽1.6相匹配。外壳通过卡接的方式安装在底座上,安装和拆卸比较方便。如图5所示,本技术安装在放行机构的正下方。衣架从轨道运行至防晃钩2处,沿防晃钩的斜面2.4慢慢前进,对防晃钩慢慢挤压;此时,防晃钩以转轴1.1为轴,向传感装置一侧转动,限位柱1.2与避让孔2.2配合相对运动,复位弹簧3a受力压缩;此时传感装置中的转臂5也与防晃钩联动,其感应插头5.1慢慢靠向传感器的槽型感应头6.1,复位弹簧3b受力压缩。衣架运动至抓钩2.3顶点时,转臂的感应头5.1插入传感器的槽型感应头6.1中,触发信号。衣架过抓钩顶点后继续前进,被放行机构阻挡后,先向前晃动,然后向后晃动;此时,在复位弹簧3a、3b弹簧力作用下,防晃钩以及转臂复原,衣架向后晃动时被防晃钩的钩口阻挡,快速停止下来。本技术通过设置与防晃钩联动的感应装置,不仅能避免衣架晃动,还能监测衣架进入防晃钩,为衣架出站提供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晃机构,包括底座,以及设在底座上的防晃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装置,该传感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安装有传感器和转臂;所述转臂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外壳中,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转臂与外壳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转臂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其自由端与防晃钩相抵,与防晃钩产生联动;所述转臂自由端上设有插头,所述传感器设有相配合的槽型感应头,当插头插入槽型感应头中,触发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晃机构,包括底座,以及设在底座上的防晃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装置,该传感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安装有传感器和转臂;所述转臂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外壳中,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转臂与外壳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转臂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其自由端与防晃钩相抵,与防晃钩产生联动;所述转臂自由端上设有插头,所述传感器设有相配合的槽型感应头,当插头插入槽型感应头中,触发信号。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国余云林袁峰袁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圣瑞思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浙江瑞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